2024-09-1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關於上臺緊張(7):為何我總是不夠好?談信心的本質與自我認可

自信是每個人天生的自然狀態,是對於自己存在價值的一種肯定與認可。懷著愛心接受自己的一切,這份對自己無條件的支持與愛護會自然的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成為更有自信的人!


很多人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要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

「自信」和「上臺緊張」常被認為是相關聯的。因為不夠有信心所以面對舞臺覺得緊張、焦慮、害怕。那麼到底是麼是自信?自信的定義是什麼?怎樣的人才算是有自信的人?


🎵 自信是每個人天生的狀態


信心其實是一種自然的狀態,那是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的東西。

每個兒童天生擁有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可。這種肯定與外在表現無關,只是一種沈浸在自己生命中的單純與美好。

仔細觀察兒童會發現,他們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總是樂在其中、享受過程,專注在每一個當下、專注在自己的世界,沒有好壞、沒有批判,不用設定目標,不用達成結果,ㄧ切就是嘗試、探索、學習,然後就自然而然的學會走路、說話、及其他許多事情。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慢慢的從大人那邊接收到了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的概念,因此開始有了分別心,我們知道了做到什麼事會得到稱讚、表現出什麼樣子會讓大人喜歡,於是我們也開始用同一套標準來看待自己:當我做到了這些我才夠好、當我達到了某個樣子我才是成功⋯⋯

那麼當我做不到的時候呢?

我就開始自責、批判、否定自己,於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過程中,我們失落了原本天生擁有的信心與安全感,變得既卑微又不喜歡自己。


荒謬的是,大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是自己灌輸給孩子的觀念讓他們失去了原本自信的狀態,甚至當孩子開始在意自己的表現、成績時,大人反而覺得高興得意,因為孩子們終於學會了懂事、努力、會對自己的表現負責了!然後當孩子因此而產生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的時候,大人們再來講道理教導他們應該要有自信、不要得失心太重。於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在這樣一種:「天生擁有自然信心➡️學習、社會化、追求外在表現➡️失落了本自具足的信心、和別人比較、自我譴責、不喜歡自己➡️再用人工方式努力辛苦的想增加自信 、變成一個有自信的人」的過程裡。



🎵 信心的本質:存在即為價值


在我的經驗中曾經遇過一些演奏程度很高的人,在別人眼中他們已經是大家羨慕、欣賞的對象,但他們對自己的信心卻出人意料的低,時常自我否定、患得患失。相反的我也曾遇過一些人可能並不是一般外界認定的頂尖、優秀,但他們對於自己做的事卻能夠很堅定、很坦然。這些經驗讓我開始思考,如果自信這件事和一個人的成就高低是沒有關係的,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和信念造就了一個人的信心?而又是什麼樣的理由常常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自信=自我價值感,對自己的存在懷著愛心的肯定

自信並非來自優越,而是對於自己存在價值的一種肯定與認同

常常我們以爲自己沒有信心是因爲缺乏,因此我們一直在外在世界找方法、找答案,以為只要學了什麼方法、做了什麼事,我們就能變成一個有自信的人。

但真正的信心來自於認識並明白自己是誰,這個誰不是你的學歷、職業、分數、名次,而是當你拿掉這一層外衣的時候,你還剩下什麼?

簡單的說,這個誰就是我們的存在,光是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不用去達到什麼,不用去完成什麼。當我們能認識並安住在這個真實的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開始真正的對自己有信心。


❤️價值來自內心,而非外界

我們的社會文化常常把外在的成就等同於一個人的價值:金錢、財富、學歷、職位、分數⋯⋯這樣的概念在音樂上就形成了,我們常常以演奏程度、外在成就、權威的評價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甚至還幫別人貼上標籤:這個人“很厲害”,這個人“還好而已”,這個人“很爛”⋯⋯好像到最後,我們在演奏上所獲得的外在肯定變成了評斷我們個人價值的唯一準則。而很不幸的,這種態度和想法有時會被父母與學校加強⋯⋯。


❤️先有內心自我價值,外在才有意義

有人會說,外在表現得到肯定才能獲得信心,所以要先把自己變好才會有自信。

確實,外在的成功能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棒,但是因此得來的自信與滿足是非常短暫且虛幻的。得到肯定時,自信是很容易的事:我這麼努力付出這麼多,終於達成目標、實現夢想!這一切彷佛是如此的美好、如此合理!但是當自己的努力不被承認的時候,結果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還能覺得自己夠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嗎?假設我已經做了所有的努力卻仍然遭到否定,那麼我所做的一切還有意義嗎?我的存在還有價值嗎?

假設我們將自己的信心和自我價值建立在外在世界,那麼無論有過多少次成功的經驗,得到多少讚美,我們永遠都不會真正的肯定自己,因為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我們會陷入一次次追求肯定、追求認同的循環中,一直去迎合別人、一直去追逐外界的認同和權威的肯定,恐懼、焦慮、痛苦,失落了人生的方向也失落了音樂的本質。

外在成就和肯定當然很棒,但是外在是來豐富、擴展自己的人生,而非自信與個人價值的來源。在還未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之前,所有的外在成就都只是越陷越深而已。它只會變成虛榮、限制、壓力,讓我們汲汲營營的努力卻迷失了自己。



🤔 重點整理/我可以怎麼做?


✅覺察自己的念頭,是不是常常在否定自己?(這個我不行、我沒辦法、我怎麼可能?)

✅我是不是常常因為害怕、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推掉了表達自己的機會?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想想看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是常常被父母否定或灌輸負面的信念:這個你不行啦!這個你不會啦!這個你做不到!你要⋯才是好的!你要⋯才對!

✅理解到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等於自己真的不好。覺得自己不夠好是感覺、情緒、信念而非事實。

✅我們可能會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失望、難過,但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本質永遠是美好的。

✅自信是每個人天生的自然狀態,我本來就有自信,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自信就是懷著愛心對自己的肯定,肯定自己的存在,肯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不論好與壞。

✅真正的自信來自內心,與外在表現無關。先有內在價值,外在成就才有意義。



🎵 我“應該”要有自信?如果我就是覺得自己很差怎麼辦?


我們無法藉由頭腦告訴自己“應該”要有自信,因為自信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感受。

假設你想要趕快藉由解決“我沒有自信”的問題來讓自己變好,那背後的能量其實是否定的,因為你覺得自己是多麼差勁糟糕,以致於必須趕快讓自己變好、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自信的人,可是你要如何同時在心中否定自己卻同時希望自己是個有自信的人呢?


試著去接受這個“沒自信”的自己吧!


能夠接受自己沒有自信,也是信心的一種展現。因為那代表我接受了那個不夠好、還在學習、還在摸索的自己,而這個接受的過程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與支持了。

吿訴自己,我可以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我可以不夠好,因為我還在學習、還在成長!允許自己可以沒有信心,心就能在當下安穩下來。


打從心底接受那個不夠好的自己,我們就跨出了肯定自己的第一步!
面對包容那個沒有自信的自己,我們就已經走在找回信心的道路上!
而因著我們面對了自己的弱點、接納了這個真實的自己,這份對自己無條件的支持與愛護會自然的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成為更有自信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