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靜坐須知 (5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5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再來是用觀對治。觀來對治的話,如果心太沉,這時候你就想功德相,三寶的功德、名號的功德、淨土的功德、修行的功德等等。

當然這些你平常就要準備好,平常都沒有準備,這個時候想都想不出來。所以平常準備一些法寶,心太沉的時候,觀想什麼功德相,我舉的例子很多,但是你不需要多,不要說這些我都會,但是一樣都不精。

就像打仗一樣,身上刀槍劍戟一大堆,當面對敵人的時候,突然考慮一下我要出哪一招?好像每一招都會,但每一招都沒把握,這樣不行。你要有一個主修的有把握的方法。

所以心太沉的時候觀功德相。心太浮的時候,就觀不淨、苦、無常、無我,讓心沉下來。

隨便宜修止觀也是一樣,有時候你可以對調。心太沉的時候,有時候你觀察不淨、苦、無常、無我,會有策勵的功能;心太浮的時候,有時候你觀察修行的功德,反而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回到正念當中,也有可能。都可以試試看。

所以就是說,這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剛有一點點沉或者一點點浮你就發現了,這時候趕快攝念回來就好了,不需要這些對治。前面講的這些止觀對治是已經到了第二階段,攝念攝不回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把所緣境暫停,然後用止或者觀來對治。

那這些理論也是挺多的,你要先把它好好整理一下,這都是我們的法寶。你把法寶整理之後,在用功的時候就開始去觀。一方面你法義要熟,另一方面在靜坐的時候你要有正念正知,正知的警覺性要夠。

當然要講到廣的話,前面二十五方便很重要,具五緣、訶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法,這二十五方便在坐中和動中都很重要。你聽我講好像都很重要,的確是都很重要,沒有錯。正念正知是主幹,但是還有前前後後的方便。

你看《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往生淨土是這個道理,修禪修止觀一樣是這個道理。就是說,正念正知是主,但是有種種前後的方便,可以幫助你善巧地趣入,避免一些違緣。

你學習善巧之後,就能夠繞開一些障礙,能夠比較輕鬆地過去。就像走路,路中間有個大石頭,你不需要把這個石頭劈開,從中間走過去,你從旁邊繞過去就好了。這個就是善巧方便,我們必須要學習。

你要是沒有善巧方便——我這個道心提起,行力提起,然後很用力地堅持。或許有的人也是可以突破,但是那會很費勁,而且不見得是最好的。

各位以後有機會,可以從《小止觀》開始慢慢系統地學習止觀的教授,到時候這些內容都會學到。而且不是學一次就夠了,像《小止觀》我講了至少四五次,每次講都有新的體悟。

各位不要看「小」止觀,覺得有個小字,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像小學生學的一樣,是初學的學的、剛出家的學的,其實不是的。《小止觀》裡面有很多東西老參的修行人都還要努力去鑽研,去想辦法來達成。這個就是要長時間不斷地去深入鑽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