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述懷(象山慶24.9.28)
1930年代,由於感念教師責任之重大,政府宣布6月6日為教師節,後來奉孔子為教育的典範,於1952明令「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為教師節(孔子生於魯襄公22年/西元前551年農曆8月27日),並沿用至今。這天,除了學生送老師卡片、禮物,台灣也舉辦「師鐸獎」表揚,各縣市也頒獎感謝優秀教育人員,還有「祭孔大典」。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被後世推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對學佛人,釋尊是世出世間最根本的導師,他的教法給了我們最尊貴的法身慧命,讓我們去惡修善、離苦得樂,斷一切煩惱,除一切惡業。因此,被尊崇為「本師」,是娑婆三界佛法的根源!
儒家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1];佛教也說「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2]據云:釋尊成佛之後,七日思維,欲入涅槃,後經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他化自在天等再三勸請:
世尊往昔,為眾生故,久住生死,捨身頭目,以用布施;備受諸苦,廣修德本;始於今者,成無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說法。眾生長夜,沒溺生死,墮無明暗,出斯甚難。……唯願世尊,為斯等故,以大悲力,轉妙法輪。
經過七日,釋尊默然受之,乃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為喬陳如等五比丘轉四諦法輪。這說明了:
1.諸佛所證之法甚深難解,眾生薄福鈍根,不只難以信受,恐生毀謗;慮此後患,寧可不說;
2.諸天三請而說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純焦舌敝,暢演大法。所說諸經,皆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之法」。
釋尊於成佛之初,預見了佛法於娑婆之難解難行,因此,於聖道諸行之外,更隨自意、暢本懷而開示「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之特殊法門,這對「末法」眾生最保險、最契機,雖「難信」而「易行」,巧借阿彌陀佛本願光明之力,普攝一切「念佛」眾生,皆得往生而成佛,這或成全、彌補了釋尊於一期生死之應身「轉妙法輪」所不能度盡的眾生。
因此,念佛人不僅尊奉「本師」釋迦牟尼佛,更進而歸命「本尊」阿彌陀佛,而有所謂「二尊」之教。
阿彌陀佛於永劫之前,超發無上之弘願,「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主動與眾生結緣,撒播救度的種子。此乃特殊別意之(弘願)因果,以「攝生三願」幾無遺漏的攝盡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得生極樂。阿彌陀佛與極樂聖眾的光明、壽命、慈悲、方便,皆是無量無邊,且恆時度眾,永不休息,乃至法滅之後,此《無量壽經》與名號的「救度」功能,獨留(常駐)於世間,眾生永遠有念佛得度的希望。
淨土三經論所示現的是「彌陀」發願、「釋尊」宣說,及諸佛「咨嗟、證誠」;故彌陀淨土門亦可說是娑婆化主+安樂能人+十方諸佛的「三佛之教」或法界同歸,諸經共闡,眾生盡攝之教。
善導大師《觀經疏》特顯「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之深義:
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
娑婆化主為物故,住想西方;安樂慈尊知情故,則影臨東域。斯乃二尊,許應無異。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釋尊成道,說法四十九年的結論是勸請一切有緣眾生,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唯有如此,釋尊的成道与說法,才是究竟的圓滿,《佛說無量壽經甄解》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藕益大師《彌陀要解》云: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 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禀此也哉。
阿彌陀佛雖於十劫之前證得佛果並成就淨土,若無釋迦牟尼佛於娑婆示現八相成道,宣講淨土三經,開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指出一條「念佛往生(極樂)淨土成佛」的教內真傳易行道,則我輩凡夫難可得知有此法門,亦不知如何行持、如何往生……。且釋尊說法四十九年:
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
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於此。
善導大師云:
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此念佛法門亦是釋尊出世之本懷。
韓愈<師道>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人依業力而生於此世,所面對的依切,多半要重新學起,有學識有經驗的前輩,能讓我們快速獲得生存所需的各種知識與技能,並及時導正我們的錯誤與心態,讓我們省去了獨自摸索的困難與危險,這是多麼重大的恩情? 因此,在中國儒道釋三教,皆同等敬重、讚揚「師長」的人格與功能,甚至超過生身的父母。可以說,若無師長的教導,我們雖然也可順其本能(業習)的活著,卻如禽獸、愚夫或小人,永無向上、升華及超脫的可能,只是在無知與煩惱中,無限的重複、輪迴、墮落。對於值此中國人的教師節,除了感念孔子於「世學人倫」的教導之恩,致力於做一個正直有品的人;更進而尊仰本師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恩德,於一切三乘菩提法隨緣修學;並自知多劫以來惑深業重,福薄慧淺,難以自修自度,唯應一心仰蒙彌陀恩,惠賜本願力,謹以稱名行,願生安樂國;乘托本尊阿彌陀佛的無比慈悲及無邊功德,於日常生活中,相續稱念佛名,沐浴在彌陀光明的攝受中,現生得吉祥,命終得往生。如此,或可略報「師長恩」於萬一。南無阿彌陀佛
[1]《朱子語類》卷93:「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元.宮大用《範張雞黍》三折:「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秦灰猶未冷,漢道復衰絕。滿目奸邪,天喪斯文也。」[2] 太虛大師<三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