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碩博士階段,透過日常體驗增加學習機會?】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raw-image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提到,當我們體驗某件事之後,能感受到與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就是學習。這個觀點尤其適用於碩博士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進行文獻閱讀、參加研討會、實驗或是與指導教授討論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體驗」。每次的經驗都能讓我們對研究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


▌將研究生活重新詮釋為「體驗」


在碩博士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日常活動和學習無關,像是實驗室的例行工作、校園中的生活事務或日常的瑣事。然而,如果能以「體驗」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活動,它們也能成為學習的來源。例如,在實驗室中進行重複的實驗時,不僅僅是在驗證假設,更是「體驗科學研究的循環過程」,從中學會耐心與精進方法。


▌如何將碩博士的日常生活轉化為學習機會?


- **學術討論**:與同學、教授的討論,往往是我們檢視自己研究的好機會。這可以被看作是「體驗不同學術觀點的碰撞」,每次討論後,對於問題的理解都會更加深入。


- **文獻閱讀**:不只是為了完成文獻回顧,而是「體驗不同研究方法與理論的應用」。在閱讀中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視角,這也是一種學習。


- **實驗或田野調查**:每次實驗或調查的過程,都是「體驗如何面對未知數據與挑戰」,並且在實踐中提升我們的研究能力。


- **寫作與修改論文**:這是「體驗如何將複雜的研究簡化並有效傳達」,從初稿到修改的過程,正是我們不斷學習表達的最佳時機。


- **校園活動與生活**:除了學術生活外,碩博士生活的其他面向也充滿體驗。例如,參與校內活動可以是「體驗組織運作與人際溝通的技巧」,這也為未來的職場生涯鋪路。


▌結語


在碩博士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將日常的事務視為「體驗」,那麼不僅僅是研究工作,每一個日常活動都有可能成為提升自我的學習契機。學術研究的旅途雖然漫長,但透過體驗的累積,成長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是與課本、筆記、考試等緊密相連的活動。每當提到學習,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一個個枯燥的知識點,一篇篇堆積如山的書籍和無窮無盡的作業。然而,學習的真正意義遠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思考能力的培養,一種讓我們不斷反思、探索和自我挑戰
Thumbnail
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是與課本、筆記、考試等緊密相連的活動。每當提到學習,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一個個枯燥的知識點,一篇篇堆積如山的書籍和無窮無盡的作業。然而,學習的真正意義遠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思考能力的培養,一種讓我們不斷反思、探索和自我挑戰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
Thumbnail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Thumbnail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邊幹邊學。 這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基礎。 體驗式學習側重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學習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實際體驗。 然後,這些經歷會在您的腦海中浮現,幫助您記住信息和記住事實。 對於教師來說,關鍵是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體驗。 教師可以幫助創造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和體驗的環境。
Thumbnail
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邊幹邊學。 這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基礎。 體驗式學習側重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學習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實際體驗。 然後,這些經歷會在您的腦海中浮現,幫助您記住信息和記住事實。 對於教師來說,關鍵是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體驗。 教師可以幫助創造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和體驗的環境。
Thumbnail
那真正的學習,是什麼呢? 往往發生在我們擁有純粹好奇心的時候。
Thumbnail
那真正的學習,是什麼呢? 往往發生在我們擁有純粹好奇心的時候。
Thumbnail
之前提過,上次找黃貞祥老師詢問關於國外博士班申請的問題,討論結束後,老師給了我兩本書,一本正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而另一本則是之前介紹過的《研究所這條路》,連結在下方。兩本都是很棒的工具書,內容提及的技巧,讓我不禁想起一直以來給予建議的諸位教授。
Thumbnail
之前提過,上次找黃貞祥老師詢問關於國外博士班申請的問題,討論結束後,老師給了我兩本書,一本正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而另一本則是之前介紹過的《研究所這條路》,連結在下方。兩本都是很棒的工具書,內容提及的技巧,讓我不禁想起一直以來給予建議的諸位教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