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如何在碩博士階段,透過日常體驗增加學習機會?】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提到,當我們體驗某件事之後,能感受到與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就是學習。這個觀點尤其適用於碩博士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進行文獻閱讀、參加研討會、實驗或是與指導教授討論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體驗」。每次的經驗都能讓我們對研究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


▌將研究生活重新詮釋為「體驗」


在碩博士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日常活動和學習無關,像是實驗室的例行工作、校園中的生活事務或日常的瑣事。然而,如果能以「體驗」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活動,它們也能成為學習的來源。例如,在實驗室中進行重複的實驗時,不僅僅是在驗證假設,更是「體驗科學研究的循環過程」,從中學會耐心與精進方法。


▌如何將碩博士的日常生活轉化為學習機會?


- **學術討論**:與同學、教授的討論,往往是我們檢視自己研究的好機會。這可以被看作是「體驗不同學術觀點的碰撞」,每次討論後,對於問題的理解都會更加深入。


- **文獻閱讀**:不只是為了完成文獻回顧,而是「體驗不同研究方法與理論的應用」。在閱讀中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視角,這也是一種學習。


- **實驗或田野調查**:每次實驗或調查的過程,都是「體驗如何面對未知數據與挑戰」,並且在實踐中提升我們的研究能力。


- **寫作與修改論文**:這是「體驗如何將複雜的研究簡化並有效傳達」,從初稿到修改的過程,正是我們不斷學習表達的最佳時機。


- **校園活動與生活**:除了學術生活外,碩博士生活的其他面向也充滿體驗。例如,參與校內活動可以是「體驗組織運作與人際溝通的技巧」,這也為未來的職場生涯鋪路。


▌結語


在碩博士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將日常的事務視為「體驗」,那麼不僅僅是研究工作,每一個日常活動都有可能成為提升自我的學習契機。學術研究的旅途雖然漫長,但透過體驗的累積,成長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