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事都問孩子,真的好嗎?

    身為現代爸媽,我們重視親子溝通,這是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上一代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想讓他們參與家庭決策。於是,我們開始凡事都問孩子:「寶貝,晚餐想吃什麼?」「今天想去哪裡玩?」甚至「你想穿哪雙襪子?」


    看起來是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但實際情況往往比我們預期複雜得多。


    舉個例子,選晚餐這事,從原本只需要五分鐘的簡單決策,演變成了一場小型辯論會。我問大寶:「今晚想吃什麼?」大寶毫不猶豫地回應:「我要披薩!」二寶插嘴:「我想吃雞塊!」至於三寶,他完全不理我們,忙著玩自己的玩具。好吧,現在問題來了——到底是誰來決定晚餐?是我還是這些每天換口味的小小美食評論家?最後,我不得不放棄自己想煮炒飯的念頭,勉強在披薩和雞塊中找出個平衡。每次都是這樣,明明想做主,卻總是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還有,當孩子們的想法和我心中的預期不一致時,總會不自覺進入說服模式。例如,大寶堅持吃披薩,我便開始循循善誘:「披薩不健康哦,我們是不是該多吃點蔬菜?媽媽做的炒飯也很好吃啊!」但孩子眼睛一瞇,表情明顯在說:「別說了,我就想吃披薩。」每次這種對話,不僅孩子沒改變主意,我反而像個自說自話的「談判專家」,完全沒達到效果。


    長此以往,我開始發現,作為父母的威嚴似乎在這場「問問看」的風潮中逐漸消失。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老闆每天都問員工:「你覺得我們今天該怎麼工作?」「這個計畫你覺得行嗎?」結果是什麼?久而久之,員工會覺得這個老闆沒主見,乾脆自己當主導。孩子也是一樣,當我們不斷問他們「好不好」,其實是在讓出「家長的權威」,最終變成孩子在當家,而我們則成了沒太多話語權的「跟隨者」。


    這樣的情況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甚麼事都問孩子,真的是最佳策略嗎?當然,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忘了,作為父母,我們有時還是要果斷地做決定。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民主投票」,尤其是當孩子們的選擇可能並不合適時。我們可以給他們選擇,但也要有界限,不能讓他們覺得凡事都能由他們說了算。


    所以,適度地問孩子意見可以讓家庭氣氛更加和諧,但別忘了,家裡的「老闆」還是我們。有時候,說出一句「今天吃炒飯,沒得選!」也是一種必要的回歸現實。孩子需要學習的是,雖然他們的聲音重要,但父母的決策同樣不可忽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