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CM13:候診區的人生百態

年輕的時候最怕等或是排隊,除了沒耐心之外,亦覺得浪費時間,由其在工作階段,習慣了節奏快的步調,每一個環節都必需時刻連接上,若是某個部份有失誤,想當然爾的必會被主管報以白眼,嚴重一點還會被訓示。

但自從照顧工作佔據生活大部份後,陪診幾乎成了日常,不可能人一到診間,醫生馬上叫號進去,這種好運至少我都沒碰到過。所以,長時間候診這件事,成了自己磨練耐心的最佳途徑,但也有機會看到一些小故事。

最常看到的是發傳單的人,內容不外乎是協助申請外勞、臨時看護人力提供等,印象中20幾年前,我在台北某醫學中心常看到幾個約莫50歲左右的女性,專門找沒有家人或親友陪病,一人來看診的老先生,這些老先生大部份重聽的關係,找他們攀談的女性總是得拉高嗓門,由於幾乎都是第一次見面,內容不外乎是噓寒問暖、詢問看診原由後,有的甚至會勸說不要花時間找醫生,同時間不時的介紹手中產品….,這對病人來說是危險的。當時可能受騙的比例很高,因為沒多久,醫院不但貼公告提醒,並要求保全人員不定時巡查,以還給病人一個可以安靜等候的空間。

但其實同樣的手法不會消失,近幾年有次在心臟內科候診時,無意間聽到後排二位大姐在竊竊私語,內容不外乎推銷自己手上的產品,也勸說病人不要浪費時間候診。當下聽到有點傻眼,在自己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不便出言阻止,只好假裝若無其事般的頻頻回頭,看看有沒有可能阻止這類推銷行為,說真的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事後與熟識的醫生聊起這件事,他們都見怪不怪了。很多時候病人只要願意聽醫生的專業治療,其實病情都會有好的結果,但往往大家都會先聽鄰居的、親友的或是神明的意見,最後醫生的意見好像成了參考而已。

至於外科,我自己親身聽過許多朋友,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在決定開刀前會向神明請示相關問題,看多了也習慣了。有次某位外科醫生告訴我,病人若是同意由他執刀,往往都會告訴他是那位神明同意的,舉凡玉皇大帝、媽祖、濟公、土地公等等,有的還已經累計五次以上,當時有位病人告知,是經由齊天大聖同意時,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其實這些行為無非都是祈求平安順利,早日重拾健康,都是可以理解認同的。

另外,多數時間在候診時,會聽到病友們相互打聽醫生,探究其個性是否好溝通?或是想要知道病友們看診後覺得對病情有無幫助?加強自己選擇醫生的正確性。

比較特別的是,有次在腎臟內科的門診外,聽到一位大姐說,等一下再過五分鐘,醫生就會出來喘口氣,他都看快兩小時了,要去洗手間解放,且需要十分鐘才會回來。

聽到的人無一不好奇,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每次都如此,醫生果然照她的”行程安排”出現,這位大姐得意洋洋的說,唉唷~我跟醫生很熟啦,他出了診間要做啥我很清楚啦……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莞爾一笑,為沉悶的候診氣氛,添加一點快樂的因子。

我相信不會有人喜歡生病,也沒有人願意成天往醫院報到,更不會有人喜歡看醫生,但若是疾病找上門,請別輕忽它。這麼多年下來,我始終認為台灣的醫療技術是值得信賴的,良好的醫病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雙向溝通上,共同往良善的結果前行。如此,久候的門診時間,我想,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小小不完美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