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活用 ChatGPT 來提升智慧、累積經驗、培養品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碩博士研究生涯中,我們經常仰賴書籍和論文來獲取知識,並透過反覆實踐來累積經驗。然而,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努力革命 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 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一書中提出了有趣的論點:**智慧、經驗、甚至品味,其實都可以透過 GPT 這類 AI 工具來拷貝與累積。**


這樣的觀點提醒我,或許我過去在學術學習中太過依賴傳統方式,沒有充分活用 GPT 的能力來輔助自己進步。以下,我將分享如何在碩博士的學習與研究中更高效地運用 ChatGPT,累積智慧、經驗與品味。

raw-image


▋如何透過 GPT 累積智慧


智慧的核心,其實就是**知識量的累積與推論能力**。透過持續與 GPT 的互動,我們可以迅速獲取不同領域的知識。


例如:

1. 在寫文獻回顧時,不確定某篇論文的背景脈絡,可以先讓 GPT 提供關鍵概念的簡單解釋。

2. 遇到不熟悉的理論框架,可以請 GPT 生成摘要,快速建立對該理論的理解。


GPT 能加速我們搜尋與整理資料的過程,讓我們的時間更多地投入到分析與思考中。過去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翻書找資料,現在只要問 GPT,就能快速獲得答案,這大大提升了學術研究的效率。


▋如何透過 GPT 獲取經驗


伊藤與尾原將經驗視為 Know-How,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GPT 不僅能告訴我們該怎麼做,還能提供範例和模板,讓我們少走彎路。


1. 在撰寫研究計畫時,可以請 GPT 產生一些範例計畫書,參考其格式與語言表達。

2. 當遇到寫程式的技術問題時,可以詢問 GPT 具體的解法,甚至直接生成範例程式碼。


這些互動幫助我們跳過繁瑣的摸索過程,快速掌握 Know-How。這並不代表取代了我們的學習,而是讓我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應用與實踐上。


▋如何透過 GPT 培養品味


品味的培養,往往源於大量的嘗試與反思。在與 GPT 的互動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某些議題反覆提問,並比較不同的觀點,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


1. 當撰寫論文時,可以讓 GPT 提出不同的論點,幫助我們看到更多角度,避免思考侷限。

2. 在閱讀完一本書後,請 GPT 給出評論或評價,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看法是否有改進空間。


不斷累積這些思考的片段,能讓我們的品味逐漸提升。品味不再只是個人直覺,而是透過大量資訊與經驗的內化而來。


▋內化,才是最關鍵的學習


在這個資訊豐饒的時代,最大的挑戰不再是獲取資訊,而是如何內化知識。GPT 可以生成豐富的智慧、經驗與品味,但若不經過我們的反思與實踐,就難以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資產。


建議碩博士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養成這樣的習慣:

1. 持續與 GPT 互動,讓 GPT 協助生成知識和模板。

2. 反思 GPT 提供的內容,批判性地思考其適用性。

3. 將獲得的資訊落實於實踐與寫作,不斷修正與強化。


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把智慧、經驗與品味一點一滴地內化,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


碩博士生的研究路徑不必侷限於傳統書籍與論文,**活用 GPT**,我們能更快、更廣地接觸到所需的資訊,並把更多時間花在思考與創造上。這種內化的能力,才是學術研究中的硬功夫,也是我們在 GPT 時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數學或理論背景的碩博士生來說,學習編程往往是一項挑戰。特別是在閱讀原始碼時,我們習慣以數學的邏輯思考——從函數定義開始,再逐漸推演具體的應用。但日本作者西尾泰和在《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中提出的閱讀原始碼順序,讓我重新思考了程式閱讀的策略。 他的框架讓我體會到,工程師思考的重點是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如何取得高效的資訊來源是關鍵課題。大部分學生可能習慣以論文和書籍為主要學習工具,但忽略了新聞與網路的價值。其實,不同來源的資訊各自有其功能,如果能善加運用,可以全面提升研究效率和視野。 日本作家出口治明在《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點出新聞、網路、和
「人們代代相傳的預言與神話,就彷彿是透過無名創作者留下的時空膠囊,其中隱藏著句普遍性的「比喻」,測試著後人的概念解讀力。」 「“典範 Role Model” 指得是“某種任務角色的模範”,會想讓人從其行動與思維中學習,希望“變得像那個人一樣”。」 「“學習”源自於“模仿”,崇拜某個人,進
在Threads上分享的晨型人作息很受歡迎, 也有讀者詢問如何鍛鍊自己早睡早起, 我想第一步就是了解「睡眠週期」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平均是1.5小時, 也就是說從你入睡開始算, 如果你是在1.5小時,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醒過來, 基本上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劉瀾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的「理論之鐘」概念,來自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 的時鐘隱喻,對於研究生的學術思考和研究策略非常有啟發。該理論指出:任何社會行為的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以下三項要素: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理論能夠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情境。 準確性 Acc
對於數學或理論背景的碩博士生來說,學習編程往往是一項挑戰。特別是在閱讀原始碼時,我們習慣以數學的邏輯思考——從函數定義開始,再逐漸推演具體的應用。但日本作者西尾泰和在《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中提出的閱讀原始碼順序,讓我重新思考了程式閱讀的策略。 他的框架讓我體會到,工程師思考的重點是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如何取得高效的資訊來源是關鍵課題。大部分學生可能習慣以論文和書籍為主要學習工具,但忽略了新聞與網路的價值。其實,不同來源的資訊各自有其功能,如果能善加運用,可以全面提升研究效率和視野。 日本作家出口治明在《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點出新聞、網路、和
「人們代代相傳的預言與神話,就彷彿是透過無名創作者留下的時空膠囊,其中隱藏著句普遍性的「比喻」,測試著後人的概念解讀力。」 「“典範 Role Model” 指得是“某種任務角色的模範”,會想讓人從其行動與思維中學習,希望“變得像那個人一樣”。」 「“學習”源自於“模仿”,崇拜某個人,進
在Threads上分享的晨型人作息很受歡迎, 也有讀者詢問如何鍛鍊自己早睡早起, 我想第一步就是了解「睡眠週期」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平均是1.5小時, 也就是說從你入睡開始算, 如果你是在1.5小時,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醒過來, 基本上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劉瀾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的「理論之鐘」概念,來自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 的時鐘隱喻,對於研究生的學術思考和研究策略非常有啟發。該理論指出:任何社會行為的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以下三項要素: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理論能夠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情境。 準確性 Acc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喜歡我和ChatGPT一起完成的小說作品請幫我按愛心,照理說我也是小說的創作者GPT是我的助力,我有提供內容GPT提供他想要自己呈現的內容,所以說我是他的老闆GPT是我底層的員工
在獲取知識方面,我還是比較傳統,都是透過書籍與論文來獲取知識, 因為我本身是很喜歡掌握知識的系統,利用系統來幫助我想事情。 而以累積智慧的角度,我感覺的確我還沒活用ChatGPT。 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強調的,是ChatGPT可以不斷生成你有興趣的資訊,
最近開始慢慢接觸ChatGPT,主要是對文本生成有興趣,且前一段時間去書店看到結合一些軟體做成影片、圖片各種內容等。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一篇由微軟研究組撰寫,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55頁論文:Sparks of Art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Thumbnail
從ChatGPT 4.0到GPTs 我是ChatGPT 4.0的付費使用者,說真格的,自從付費之後,就不想退出了,因為真是好用。 最近,ChatGPT 4.0又提供了GPTs的服務...... 有時候別人邀請我演講,我都會先溝通需求,有一次,某間學校邀請我對學生分享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 chatGPT 合作的廢文。文章從標題到內文都由 chatGPT撰寫由我下點評,模擬我 與 chatGPT 老師對談,做一場思辨實驗。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喜歡我和ChatGPT一起完成的小說作品請幫我按愛心,照理說我也是小說的創作者GPT是我的助力,我有提供內容GPT提供他想要自己呈現的內容,所以說我是他的老闆GPT是我底層的員工
在獲取知識方面,我還是比較傳統,都是透過書籍與論文來獲取知識, 因為我本身是很喜歡掌握知識的系統,利用系統來幫助我想事情。 而以累積智慧的角度,我感覺的確我還沒活用ChatGPT。 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強調的,是ChatGPT可以不斷生成你有興趣的資訊,
最近開始慢慢接觸ChatGPT,主要是對文本生成有興趣,且前一段時間去書店看到結合一些軟體做成影片、圖片各種內容等。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一篇由微軟研究組撰寫,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55頁論文:Sparks of Art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Thumbnail
從ChatGPT 4.0到GPTs 我是ChatGPT 4.0的付費使用者,說真格的,自從付費之後,就不想退出了,因為真是好用。 最近,ChatGPT 4.0又提供了GPTs的服務...... 有時候別人邀請我演講,我都會先溝通需求,有一次,某間學校邀請我對學生分享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 chatGPT 合作的廢文。文章從標題到內文都由 chatGPT撰寫由我下點評,模擬我 與 chatGPT 老師對談,做一場思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