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帶進人生中的撲克思維:面對資訊的不確定與自身的不穩定

〈可帶進人生中的撲克思維:面對資訊的不確定與自身的不穩定〉2024-10-23

 

  我喜歡看一些職業撲克牌手的影片,其中一部分,他們會分享他們打牌時的思路,去分析每一手牌應該怎麼打,理由為何,哪裡還有持續進步的空間等。但在手牌分享之外,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這些牌手的頻道裡,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直接與撲克技巧相關,而是更加「思辨性」的影片。

 

  在那些影片中,這些牌手不約而同的會提到「撲克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式」這件事,這種影響,甚至會以超出預期的方式,遠遠越到牌局的範圍之外。

 

  譬如說,對於撲克牌手而言,他經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根據不完整的資訊做出快速決策。他必須在有限的資訊中,計算出不同結果的機率,在付出的代價與可以得到的回報之間,找到長期而言具有更高期望值的行為方式,並且一次又一次、有紀律地按規則來行動。

 

  雖然從每一局撲克牌局來說,那都存在著低機率事件發生的「運氣」,但只要他的策略真的是一個更好的策略,在夠大的基數之下,他就能夠積累愈來愈多的勝利。

 

  當一個人習慣了這種思考方式,他在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時,就更不容易感到不安。而更有可能冷靜地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思考自己的對應方式。

 

  與撲克不同,你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並不總是有勝敗,不同的決策帶來的差異可能更幽微、也可能更巨大。但對於一個即便拿到好牌、一路上也沒有犯錯,卻還是可能輸掉一個大底池的撲克玩家來說,就算不是自己最想要的結果,只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有道理的,就不需要讓自己陷入那些責任不在自己的遺憾。

 

 

  除了面對不確定性與風險之外,撲克玩家之間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觀念,就是他們會區分所謂的「A-Game/B-Game/C-Game」。這個區分並不是在指牌局的優劣,或選手群的實力強弱。而是在指一個人的身心狀態,是否能夠讓他做出最佳的競賽表現。

 

  在一個粗略的區分中,A-Game意味著這個人有著絕佳狀態,一定程度是在超常發揮;C-Game則代表他狀態非常差,容易做出比平常糟糕的決策;B-Game則介於中間,一種一般般的狀態。

 

 

  我認為這種概念會被強調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我們當然知道任何的運動或競技賽事的選手都會有狀況好與狀況不好的時候,也聽說過人們談及那種具有掌控感與得心應手感覺的「心流狀態」。但除了那些會被特別注意到的少數情況,我們通常不會去想「這個人現在的狀態屬於哪一種」。

 

  而「A/B/C-Game」的區分,提供了撲克牌手一個方便於自我覺察的思考路徑。當你意識到自己處於B-Game時,你應該好好調整自己,來讓自己有機會進入到更理想的A-Game狀態;一旦自己進入A-Game,就可以更加放開雙手、大展拳腳。相反的,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C-Game,就應該果斷停下來,做些其他事情調適自己,等狀態回穩了,才重新開始新的比賽。

 

 

  我認為,這種自我覺察同樣適合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每隔一段時間去檢查自己的工作狀態、人際互動、情緒表現應該要被歸類在哪種「Game」。當我們感覺不順、感覺停滯不前的時候,是不是就像用C-Game的狀態繼續打牌一樣,只是創造了更多對自己不利的局面,進入一種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

 

  及時跳脫開來,休息一下,並從一段距離外的地方重新檢視自己。做好心理狀態的重新準備後,再一次面對一個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我知道我該怎麼做」的全新session。




延伸閱讀:

〈撲克不等於賭博:撲克競技合法化的漫漫長路〉

〈「這就是結果」--撲克的魅力與頂尖牌手的認知〉

〈「擴展的風險理解」與人的整體生活〉

〈反事實遺憾最小化:一種AI面對不確定性的方法〉

〈關於機率:百年一遇的事件,幾乎每年都在發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