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過去也是未來:在與孩童的相處中學習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過去也是未來:在與孩童的相處中學習〉2024-10-19

 

  雖然說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學習或認識到幾乎所有領域的事情,但相較之下,與人的實際相處互動往往還是能夠給予我們更多。

 

  我們會在孩童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經歷過與在乎過的事情、也會在年長者身上看到自己將在未來遭遇到的釋放與限制。就像是穿越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每一個你遭遇的人都是一個完整且還包含著開放性的故事,那都是一個「人可能的模樣」,獨特、卻能從中窺見普世性。

 

  與孩童相處所能得到的反思對我來說是更充滿啟發的。因為不同於年長者那些你還未曾體會過的經驗,孩童思考與提出的問題經常是我們曾經想過卻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逐漸被抹平的。

 

  就像一切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風景,在數年之前都曾經是第一次經歷,我們會睜大雙眼、會好奇,就像老掉牙的譬喻會說的--我們如同海綿一般,吸收無數外界的資訊,那些讓我們成為現在我們的「發生」,他們正在經歷。

 

 

  在與孩童的談話過程中,有意識到的人會被反覆提醒,有更多事情需要補充解釋。我們需要拆解那些複雜的概念,像積木般堆積那些更普遍與簡單的文字,來說明已經被過分輕易固定下來的事情。而這樣的過程,也會喚醒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並得出不同結論的可能性。

 

  這就好像如果一個人出門,我們可能每次都會走一樣的、自己最熟悉的道路。但如果是和朋友一起走、和一群朋友一起走、和小孩、和行動不便的人一起走,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平時走的路可能沒有那麼適合所有人走;又或者當我們和心儀的對象一起走時,如「走這裡會比較快」之類的理由可能就不會被採納,我們或許會想走那條有著微微的風與好看植物的路,或至少,避開那些吵鬧或讓人心煩的路。

 

 

  而除了讓自己回想並反思過去的自己(或者當前自己失去的那些部分)、調整自己習以為常的思考與行為方式外,與孩童的相處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提前接觸下一個時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我們只會部分地聽信前人的叮嚀,並用自己的身軀實際去衝撞,來檢證地得出自己會相信的另一部分。那些在我們的孩提時代裡屬於「反傳統」的想法,許多會在我們成長之後成為新的傳統。相同的,那些這個時代裡還是孩童的人所說的奇思妙想、他們的直覺裡和我們直覺不符合的部分,也可能會在下一個時代中成為主流。

 

  就像以前曾經提過,在我大學帶讀書會的時候,學弟妹們幾乎都理所當然地預先接受了某種「後事實」(甚至有些虛無主義)的世界觀,那種觀念與當前傾向「佛系」、「躺平」的生活觀與職業觀有著相當的親和性。

 

  而當我們注意到現在的孩童口中對於「電車難題」有著更高比例的「堅決不轉動轉轍器」答案時,或許也能略為窺見一種「不作為,以此不承擔責任」的未來倫理趨勢。

 

 

  有一些未來的視野是我們可能沒辦法完全獲得的,就像有一些親身體會後才能獲取的智慧,在我們沒有經歷過之前沒辦法感同身受。所以我們終究不可能提前做好完全充足的準備,終究會在不久後的將來,需要面對一些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沒有能力積極關心的問題。

 

  在這一刻,我們所能做的事情是與下一個時代的人保持開放的聯繫,並且比「過去的大人」更加信任「未來的大人」,給出更多並肩作戰的可能性,這會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下個世代一同面對那些當前還未被凸顯出急迫性的未來問題。






延伸閱讀:

〈「不成熟」做為一種能力:杜威談成長與習慣養成〉

〈致「新時代」(一):語言、人際與責任〉

〈世代關係、固有價值、與理所當然的「相對啟蒙感」〉

〈《劍/盾》與洛茲會長:看見危機的人,在時代改變之際〉

〈不知不覺,我們也說他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定言令式」與關於道德的第一行為準則〉


avatar-img
86會員
7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當要去認識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價值體系,並在這之中學習並檢討自身的不足。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去交叉與重新評估自己能夠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而絕非簡單地全盤接受一套--如「美國就是對的」、「歐洲就是對的」、「中國就是對的」這樣的--官方價值就叫做國際化了。
  就像100元的商品總要賣99元、總要先給出一個虛高的建議售價再全年無休地打折,一些商品甚至荒謬地在包裝上就印上了折扣,這不僅僅是商家知道那是假的、消費者知道、商家也知道消費者會知道──「我們甚至已經放棄了騙你,但我們知道你還是會上當」。作為被統計世界中的一份子,從你出生那一刻起,你已經上當。
  檢查電子信箱、收發社群訊息、瀏覽社群平台、滑短影音與長影音網站,追劇、解手遊任務、聽音樂、聽廣播、投資、學外語……,有價值與沒價值的、緊急與不緊急的,各式各樣的行為都被平均灑落在小小的手機上面,我們的手語眼睛在做某件事,心緒飄忽不定,因為自己隨時可以按下按鈕,跳進這之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在資本主義的邏輯裡面,這一盒子內舒適度的最大值,應當要盡可能趨近那足以讓乘坐者不至於難受到影響其到公司後的工作效率的程度,多一點都是浪費。而如果中等運輸量的那些時間裡,座位數與乘客數大致相當。在人數更多的上下班時段,每個通勤乘客最需要休息的時候,座位勢必要不充足。
  在我看來,一個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試圖預測未來。雖然我們仍然需要為未來做準備,但那些準備依賴的應該是某些對未來的可能性推想。那種推想需要基於目前已知的現狀以及對於事物的發展邏輯、規則的理解,它需要包含對於自己把握的證據之有效與充分程度的評估,也需要包含對其他可能的開放態度。
  「0-6歲國家一起養」的炎上廣告成功地讓社交媒體上的人更廣泛地認識到育兒津貼與公幼(與準公幼)補助政策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它確實達到了比其他政策宣導更好的效果。但在另一個面向上,如同許多人看到的,它也實實在在地展現了那些現存的家內價值觀問題。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當要去認識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價值體系,並在這之中學習並檢討自身的不足。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去交叉與重新評估自己能夠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而絕非簡單地全盤接受一套--如「美國就是對的」、「歐洲就是對的」、「中國就是對的」這樣的--官方價值就叫做國際化了。
  就像100元的商品總要賣99元、總要先給出一個虛高的建議售價再全年無休地打折,一些商品甚至荒謬地在包裝上就印上了折扣,這不僅僅是商家知道那是假的、消費者知道、商家也知道消費者會知道──「我們甚至已經放棄了騙你,但我們知道你還是會上當」。作為被統計世界中的一份子,從你出生那一刻起,你已經上當。
  檢查電子信箱、收發社群訊息、瀏覽社群平台、滑短影音與長影音網站,追劇、解手遊任務、聽音樂、聽廣播、投資、學外語……,有價值與沒價值的、緊急與不緊急的,各式各樣的行為都被平均灑落在小小的手機上面,我們的手語眼睛在做某件事,心緒飄忽不定,因為自己隨時可以按下按鈕,跳進這之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在資本主義的邏輯裡面,這一盒子內舒適度的最大值,應當要盡可能趨近那足以讓乘坐者不至於難受到影響其到公司後的工作效率的程度,多一點都是浪費。而如果中等運輸量的那些時間裡,座位數與乘客數大致相當。在人數更多的上下班時段,每個通勤乘客最需要休息的時候,座位勢必要不充足。
  在我看來,一個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試圖預測未來。雖然我們仍然需要為未來做準備,但那些準備依賴的應該是某些對未來的可能性推想。那種推想需要基於目前已知的現狀以及對於事物的發展邏輯、規則的理解,它需要包含對於自己把握的證據之有效與充分程度的評估,也需要包含對其他可能的開放態度。
  「0-6歲國家一起養」的炎上廣告成功地讓社交媒體上的人更廣泛地認識到育兒津貼與公幼(與準公幼)補助政策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它確實達到了比其他政策宣導更好的效果。但在另一個面向上,如同許多人看到的,它也實實在在地展現了那些現存的家內價值觀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