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5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職涯輔導 對話錄】職涯的核心是『建構系統』,而非只有『設定目標』

場景描述:在市區一家靜謐的咖啡館裡,午後的陽光透過大窗,灑在木質桌面和小林的筆記本上,顯得溫暖而平靜。行銷規劃師小林坐在窗邊,正靜靜等待著資深職涯顧問的到來。
進入行銷圈三年來,他不乏熱情和努力,也接觸過不少專案,但心中始終有著一股難解的困惑:他熱愛行銷,卻無法確定自己在這個廣闊領域中的定位。各種選擇和職涯方向讓他感到迷茫與不安。他雙手交握,眼神時而落在筆記本上,時而飄向門口,直到顧問的身影終於出現在咖啡館門口,帶著親切的笑容,朝他走來。

第一部分:職涯的困惑

小林:(簡單寒暄之後)

「顧問,我最近真的感到非常困惑。從事行銷規劃已經三年了,理論上我應該對未來有個清晰的規劃,但實際上我卻總覺得自己在摸索。我知道我喜歡行銷這行,也想在這裡發展,可是我發現自己對於如何定位自己,完全沒有頭緒。我該專攻某一個領域嗎?還是該嘗試涉足更多範疇?目標訂了不少,但經常無法達成,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你說,我該怎麼辦?」


資深職涯顧問:

「小林,你的困惑很典型,我遇過很多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其實問題不在於你沒設定目標,而是你把焦點放在錯誤的地方了。你聽過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這個人嗎?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或許能幫助你改變思維。他提出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職涯發展觀點:與其專注於訂立具體目標,不如花時間建立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幫助你在行銷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還能讓你在面對不確定性時,依然能夠穩步前進。」


小林:

「系統?顧問,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建立系統?設定明確的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嗎?為什麼你說這是錯誤的焦點?」


第二部分:目標的迷思

顧問:

「你的疑問很合理,我知道很多人都相信『沒有目標就無法成功』這樣的觀念,甚至許多自我管理書籍也都是這樣說的。訂立目標當然有其價值,但如果你過於依賴目標,會發現這些目標有時反而成為你的束縛。你設定一個目標,例如『今年我要在行銷專案中達到某個業績數字』,這個目標看似清晰,但如果環境變了,或者遇到某些你無法控制的因素,這個目標可能變得無法實現。到時候,你很可能會感到挫折,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而系統則不同,它是一個能讓你在長期內持續進步的架構。」


小林:

「可是如果沒有目標,我怎麼知道我是否在進步?怎麼衡量自己的成果?我們做行銷的,講究的就是數據和成果,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標,我又該如何確定我在做的事情是對的?」


顧問: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目標確實能提供短期的衡量指標,但它往往會讓你過於專注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成長。目標只是你想達成的某個具體結果,而系統則是你每天在做的事情,它能幫助你提升技能、擴展人脈、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這些都是長期來看,能讓你在行銷領域持續發展的關鍵。」


第三部分:亞當斯的系統理念

小林:

「好有趣,你提到的這個斯科特·亞當斯是誰?他怎麼看待系統?這個系統具體是什麼意思?」


顧問:

「斯科特·亞當斯是美國著名的漫畫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呆伯特》(Dilbert),一個以辦公室生活為主題的漫畫,現在在全球超過六十多個國家都有連載。亞當斯在剛開始畫漫畫的時候,也是一名普通的白領,他在辦公室工作,業餘時間畫漫畫。但他並不是設立了一個具體的目標,例如『我要在幾年內成為知名漫畫家』,相反,他建立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讓他能夠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畫漫畫,不斷提升他的技術,測試不同的故事題材。這樣的系統並不專注於某一個具體的成果,而是讓他在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最終讓他成功。」


小林:

「所以他不是靠訂目標成功的,而是靠這個『系統』?」


顧問:

「沒錯,亞當斯的成功並非來自於他為自己設下了某個宏大的目標,而是他每天在系統中不斷實踐,這個系統讓他持續進步。舉個簡單的例子,他每天早起畫漫畫,不是為了達成某個具體的結果,而是因為這是他系統的一部分。他不斷測試不同的寫作技法和題材,最終,這些努力積累成了他今天的成就。你想像一下,如果他只專注於一個短期目標,比如『我要在一年內讓某個漫畫出名』,但結果失敗了,他可能會放棄繼續創作。但有了系統,他無論短期成功或失敗,都不會影響他持續前進的動力。」


小林:

「可是顧問,我還是有點不太理解。系統聽起來好像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但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方向,這不會讓人感到迷失嗎?感覺像是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卻不知道最終要達到哪裡。」


第四部分:系統的力量

顧問:

「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但事實上,系統的建立並不意味著你會在無目標的狀態下迷失。相反,系統能幫助你建立一個穩定的框架,讓你能夠在面對變化時依然保持前進的動力。舉個例子,假設你是想在行銷領域找到自己的定位,那麼你的系統可以包括每天學習新的行銷趨勢、測試不同的行銷策略、參與行銷社群的討論等等。這些行動會幫助你不斷提升自己的行銷能力,讓你在長期內找到自己的優勢。」


小林:

「那如果我沒有達到這些具體的結果,這樣的系統還有意義嗎?不會讓人感覺只是無止境的努力嗎?」


顧問:

「這就是系統的精妙之處,它的重點不在於你短期內能否達到某個具體結果,而是你是否能在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每天都在進步,即使這些進步看起來很小。系統的力量在於它能讓你保持穩定的進步,無論環境怎麼變化,你都能依靠這個系統不斷前進。反之,如果你只專注於某個短期目標,遇到挫敗時,你可能會感到無助,甚至放棄。」


第五部分:系統中的技能發展

小林:

「可是如果這樣的系統只是讓我在同一領域裡重複練習,我不會感到受限嗎?行銷這個行業變化太快,我如果只專注於某一個領域,可能會錯過其他的機會。」


顧問:

「這點你提得很好。系統的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它不是僅僅讓你在某個領域裡重複練習,而是幫助你發展多項技能。斯科特·亞當斯也強調過這一點,他認為與其把某一個技能練到極致,不如發展多項相關的技能,這些技能可以互相補充,讓你在職涯中有更大的彈性和競爭力。例如,除了行銷策略的技能外,你還可以學習數據分析、公共演講、團隊管理等,這些

技能不僅能幫助你在行銷領域內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還能讓你在不同的職場環境中更加靈活應對變化。當你發展了多項相關技能,這些技能就會像齒輪一樣互相運作,帶動你整體能力的提升。」


小林:

「那這樣發展多項技能的過程,會不會讓我無法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比如說,如果我現在同時在學習行銷、數據分析和公共演講,會不會讓我分散精力,反而無法在任何一個領域裡達到真正的專業水準?」


顧問:

「這也是很多人常常有的疑問。他們擔心發展多項技能會讓自己成為『萬事通,無所精』。但實際上,當你選擇發展多項技能時,這些技能並不是彼此孤立的。以行銷為例,數據分析技能可以幫助你更精準地了解市場趨勢,而公共演講技能則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向客戶傳達行銷理念。這些技能互相補充,不僅不會讓你分心,反而會讓你在核心領域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就像亞當斯本人,他的漫畫技巧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的寫作能力也不是最頂尖的,但當這兩項技能結合起來時,他創造了『呆伯特』這個全球知名的漫畫品牌。」


第六部分:自律與系統的關聯

小林:

「這樣聽起來,系統似乎能夠讓我在長期內不斷進步,但這需要很強的自律。老實說,顧問,我經常在面對壓力時會感到情緒不穩,甚至覺得自己沒辦法持續堅持下去。像亞當斯這樣每天早起,堅持畫漫畫多年,我不確定我有沒有那樣的自律能力。怎麼才能做到呢?」


顧問:

「你提到的這點其實是系統成功的關鍵。系統需要依賴自律來運行,但自律本身其實也能帶來自由。這聽起來可能有點矛盾,但你可以參考前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傑克·威林克(Jocko Willink)所說的『自律即自由』(Discipline Equals Freedom)。威林克在他的書中提到:自律並不是一種壓力,而是一種讓你能夠掌控自己生活的方式。每天按系統來運行,固定時間起床、進行學習或鍛煉,長期下來會讓你不再被外界的混亂節奏所影響。這樣,你反而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掌控感。」


小林:

「但自律聽起來像是給自己設限,會不會讓人感覺很壓抑?如果每天都按照系統來行動,那我不就失去了自我,變得像個機器一樣嗎?」


顧問: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自律是對自我的一種限制,但實際上,自律能夠讓你掌握自己的生活,避免陷入『選擇疲勞』和『拖延症』。我們每天面對無數的選擇,這些選擇如果不加以控制,會讓我們花費過多的精神和時間在做決定上,最終可能什麼也沒做成。反而,如果你有一個系統,讓你每天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麼你就能避免這種不斷選擇帶來的疲勞。最終,這種系統性的自律會讓你擁有更多自由,因為你不再需要每天去思考該做什麼,事情會自然而然地進行下去。」


第七部分:質疑系統的靈活性

小林:

「可是顧問,如果系統是這麼固定的,當我遇到突發的挑戰時,這樣的系統還能有效運作嗎?譬如說,假如市場出現重大變動,我的系統是否會因此失效?這樣的系統是否過於僵化?」


顧問: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系統的靈活性是它的核心優勢之一。好的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當你遇到突發挑戰時,系統中的多項技能和累積的經驗會成為你應對這些挑戰的資源。舉個例子,如果市場突然變化,你的行銷策略無法再適應新的環境,那麼你的系統中其他部分,例如數據分析技能、與客戶的溝通技巧,能幫助你快速調整並找到新的應對方案。因此,系統並不是僵化的,而是具有極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小林: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系統可以幫助我避免因為短期的變化而感到迷失?」


顧問:

「正是如此。當你有了系統後,短期的變化不會讓你失去方向,因為你的焦點不再是單一的目標,而是整體的進步。即使某一個策略失敗了,你的系統依然在運作,幫助你不斷進步。這樣,你可以更從容地應對市場的變化,而不會因為短期的挫折而迷失。」


第八部分:系統的反思與調整

小林:

「聽起來,系統是個長期發展的工具,但這樣的系統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無效?我需要怎麼做才能確保系統一直在發揮作用?」


顧問: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你需要定期檢視和反思它的運行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會變化,你的需求也會變化,因此你的系統也應該跟著調整。例如,你可以定期檢視你所使用的行銷策略,看看它們是否仍然有效。如果某些策略已經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你就需要做出改變。這種反思與調整是系統運作的一部分,它讓你的系統不斷進化,適應新的挑戰和機會。」


小林:

「那麼我該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調整系統呢?」


顧問:

「當你感覺到系統中的某些部分無法再帶來預期的進步,或者外部環境出現了新的變化,你就需要重新檢視並調整系統。例如,假設你發現某個行銷管道的效果不如從前,那麼這就是一個信號,告訴你需要開始尋找新的管道,並把它納入你的系統中。這個過程不斷循環,讓你的系統保持活力和適應性。」


第九部分:進攻型與防守型挑戰

小林:

「你提到過系統能幫助我應對挑戰,但現實中,我經常感覺是被挑戰推著走,而不是主動去面對挑戰。這是不是因為我的系統不夠強大?」


顧問:

「這裡你可以參考硅谷知名風險投資人克里斯·薩卡(Chris Sacca)提到的『進攻型挑戰』與『防守型挑戰』的概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挑戰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防守型挑戰,也就是那些被動接受的任務,例如突然來的客戶要求、緊急的專案等。另一類是進攻型挑戰,是你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的機會,例如你主動尋找新的行銷策略、主動學習新的技能等。當你有了系統後,你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進攻型挑戰中,這樣你就不再是被動應對生活中的突發狀況,而是主動創造機會,主導你的職業發展。」


小林:

「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是處於防守狀態,似乎都是在應對工作上的突發狀況,很少有時間去主動學習或進行創新。那我該怎麼轉換到進攻型挑戰的模式呢?」


顧問:

「首先,你需要確立一個能夠支持你發展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要包含你目前的日常工作,還要涵蓋那些能夠讓你成長的領域。比如,規劃出固定時間來學習新技術,研究行銷趨勢,並且在每個專案中主動尋找創新的機會。這樣,你不僅是在完成工作,還是在為自己創造進步的空間。轉換到進攻型挑戰的模式,關鍵是你要能主動掌控自己的學習和發展,而不是僅僅反應外界的需求。」


第十部分:如何有效運用系統

小林:

「聽起來好像需要很強的計劃性和紀律。我一直以來的問題是,當我開始一個計劃時,常常很難堅持到底,特別是當工作壓力大或者疲累時,我就會把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計劃擱置。你有沒有什麼具體的建議,能讓我更持續地運行這個系統?」


顧問:

「這其實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解決之道在於把系統的運行拆解成可管理的小步驟。很多人之所以難以堅持,是因為他們把目標設得過高,或是一次想做太多事情。你可以從小處著手,先為自己設定一些簡單的習慣,比如每天花20分鐘讀一本行銷相關的書,或者每週分析一次行銷專案的數據。這些小習慣看似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的積累,它們會成為系統的一部分,讓你慢慢建立起自律的基礎。當你感覺到成效時,這種正向回饋會幫助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小林:

「這麼說來,我應該先從小習慣開始,而不是一下子就給自己設立過高的目標?」


顧問:

「沒錯,系統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不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事情。先專注於建立一些能夠持續運行的日常習慣,這樣你就能慢慢把系統穩定下來。系統本身的靈活性也意味著,你可以根據自身狀況做出調整,而不是被固定的計劃束縛。」


第十一部分:自律與自由的平衡

小林:

「我之前提到過,擔心過度的自律會讓我失去自由。你剛剛提到自律帶來自由,我能理解這個概念,但我還是不禁會想,會不會讓自己變得過於嚴格,反而失去靈活性?」


顧問:

「這種擔憂是很正常的,但實際上,自律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嚴格執行每一個細節,而是讓你有一個穩定的框架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威林克說過,自律帶來的自由,是你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行動,而不是被外界的突發狀況牽著走。當你有了自律,你就不會被臨時的事情打亂自己的節奏,反而能更靈活地應對各種情況,因為你心中有一個清晰的系統在運作。自由不是來自於無拘無束,而是來自於你能夠控制自己的行動和時間。」


小林:

「所以說,自律其實並不會讓我失去自由,而是讓我有更多的掌控感?」


顧問:

「正是這樣。你可以把自律看作是一種策略,它幫助你避免掉進那些耗費時間和精力的無效行為中。當你有一個系統來引導你的日常行動時,你反而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創新、面對挑戰。這樣的系統給了你一種心靈上的自由,因為你知道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你都能依賴這個系統穩步前進。」


第十二部分:系統的實際應用

小林:

「我覺得我開始明白這個概念了。不過,行銷這個領域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如果我建立了一個系統,但市場或客戶的需求突然發生了劇變,我該如何快速調整呢?」


顧問:

系統的優勢之一就是它的靈活性。當市場出現變化時,你的系統並不會停滯,相反,它能夠幫助你更快地適應變化。因為系統不是只為了達成某個特定的目標,而是讓你持續學習和提升的架構。舉個例子,假如你建立了一個系統,讓你每週都學習新的行銷技術,那麼當市場變化時,你就能快速運用這些新的知識來調整你的策略。而且,系統中的多項技能,比如數據分析和市場研究,會幫助你做出更有依據的決策,從而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變化。」


小林:

「那如果我發現系統中的某些部分不再適用了呢?譬如我曾經學習的某些行銷技術不再有效,那麼我該如何調整這個系統?」


顧問:

「這是系統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系統是動態的,它需要不斷地自我調整和優化。當你發現某些部分不再適合當前的情況時,你需要主動去檢視並做出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系統中的『學習』這一部分的重要性。系統不是一個僵化的框架,而是一個能夠隨著你職業發展和市場變化不斷進化的架構。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有機體,當它成長到一定階段時,需要吸收新的養分,淘汰掉不再有效的部分。」


第十三部分:系統中的成長機會

小林:

「那我在職涯中的每一個階段,是否都需要重新構建系統?還是說我可以在原有的系統上不斷進行改進?」


顧問:

「系統本身應該是持續進化的,你不需要每個階段都重建一個全新的系統,而是應該在原有的系統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優化。隨著你經驗的增加、職位的變動,系統中的某些部分可能需要調整或更新,但核心的原則不變。系統應該是以長期成長為目標,讓你無論身處哪個階段,都能夠持續進步。換句話說,系統是你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不斷在這個基礎上建設更多的層次和內容。」


第十四部分:兩種職涯模式的對比

小林: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目標管理更適合短期的結果,而系統管理則更適合長期的發展?這兩者是不是互相矛盾的?」


顧問:

「你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目標管理確實能夠幫助你在短期內專注於某個特定的結果,但它的問題在於,當目標無法達成時,容易讓人感到挫敗。而系統管理則是著重於長期的成長,它不會因為某一次的失敗而打亂你的節奏。這兩者並不是完全矛盾的,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當你有了清晰的長期系統管理時,你可以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設定短期目標。目標成為系統中的一個小里程碑,而不是最終的衡量標準。這樣即使目標未能完全達成,你仍然在系統中獲得了進步與成長。」


小林:

「聽起來有道理,目標可以作為指引,但不是唯一的標準。而系統管理是我每天的行動和習慣,我應該更關注這些持續的進步。」


顧問:

「對,這種方式能減輕你在面對失敗時的壓力。目標是一種結果,而系統則是一種過程。在行銷工作中,專案的成敗可能受限於很多外在因素,你無法完全掌控。但你可以掌控的是系統中的每個步驟。舉個例子,如果你發現某個行銷策略不奏效,不要過於擔心結果,而是關注在這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如何優化下一個專案的運行。系統的彈性在這裡顯現得尤其重要。」


第十五部分:系統中的彈性與韌性

小林:

「那麼我該如何確保我的系統足夠有彈性,能夠應對市場的變化?畢竟行銷這個領域不斷在變,我擔心我的系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顧問:

彈性是系統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應該經常回顧並更新你的系統,檢查它是否仍然適合當前的工作環境與市場需求。比如,隨著數位行銷的崛起,你的系統中可能需要加入更多數據分析、社交媒體策略的學習。這些改變不僅能讓你的系統保持現代化,也能提升你的職業競爭力。同時,你應該發展『韌性』,也就是能夠在面對突發變化時,依然保持穩定運作。當某些部分失效時,你能夠快速調整策略,而不至於讓整個系統崩潰。」


小林:

「那麼,我應該定期檢視我的系統,做出調整,這樣才能保持它的活力和適應性。」


顧問:

「沒錯。系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必須根據你的職業發展和市場趨勢不斷演進。每隔一段時間,你應該回顧系統的每一部分,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當你發現某個行銷技術已經不再有用時,不要害怕拋棄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方法與工具。這樣的反思過程會讓你的系統越來越強大,能夠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


第十六部分:建立個人定位的關鍵

小林:

「我明白了,系統能夠幫助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保持穩定的進步。但我還有一個問題,我該如何通過這個系統來確立我在行銷圈中的個人定位?」


顧問:

這是系統發展的最終目標之一。當你建立了一個穩定且靈活的系統後,它會幫助你自然地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這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隨著你不斷累積經驗、技能和人脈,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範疇。你可以把系統想像成是一個『能力發展的平台』,它讓你有機會去嘗試不同的行銷策略,發現自己在哪些領域表現突出,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多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自然而然地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定位。」


小林:

「所以系統其實不只是幫助我在專案中進步,也是在幫我發現自己適合什麼?」


顧問:

「正確。它不僅是幫助你在短期內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幫助你在長期內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你不斷學習並優化系統,你會發現自己在哪些行銷策略上表現得尤為出色,這些都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依據。而且,系統還能讓你在職業生涯中保持靈活性,當行業需求改變時,你能夠快速適應,並且繼續發揮優勢。」


第十七部分:系統與目標管理的結合

小林:

「這樣聽起來,系統是一個很長期的發展過程,但我還是有一個疑問,我之前設立的那些具體目標,是不是就完全沒用了?」


顧問:

「不,目標依然有它的作用。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目標可以作為系統中的一個里程碑,而不是最終的衡量標準。當你有了系統後,你可以設立一些短期目標來指引你前進的方向,但這些目標並不應該是你唯一的追求。換句話說,目標是系統中的一部分,它能幫助你保持專注,但你不需要過於依賴目標的達成來衡量你的成功。只要你每天都在系統中進步,無論目標是否達成,你都在變得更好。」


小林:

「所以說,我可以同時運用系統管理和目標管理,只是要把焦點更多地放在系統上,而不是單純依賴目標?」


顧問:

「完全正確。你可以設立一些短期目標來檢驗系統的運行,但你真正應該專注的,是系統是否幫助你每天都有所成長。當你把目標視為系統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終目的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再被短期的失敗或挫折所困擾,因為你知道只要系統在運作,你就會持續進步。」


第十八部分:總結與未來展望

小林:

「顧問,經過這麼一番討論,我覺得我的思路清晰了很多。我以前一直以為只要訂立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努力去達成就可以了,但現在我明白,真正能讓我持續進步的是一個穩定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幫助我在短期內解決問題,還能在長期內讓我不斷成長。」


顧問:

「沒錯,系統是你職業生涯中的持續進步工具,它能讓你在面對變化和不確定性時,依然保持穩定的節奏。只要你堅持運行系統,並且不斷反思與優化,你的職業定位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最後,我送你一句話:『成功不在於達成目標,而在於每天都在系統中進步。』」


小林:

「這句話我會記住的,謝謝你,顧問!我現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接下來我會開始建立屬於我的系統,並且每天持續優化它。」


顧問:

「不用謝,小林。記住,系統是你未來職業成功的基礎,而不是單一的目標。保持靈活性和韌性,未來的挑戰就不再是問題,而是你進步的契機。」


附錄:本文的十點操作性重點摘要:

1. 建立系統,而非僅設立目標:

目標是短期指引,而系統是長期成長的基礎。把重心放在系統的持續運行上,減少對目標成敗的依賴。

2. 系統包含多項技能發展:

發展不只專精於某一技能,而是綜合不同技能。行銷師可以同時提升數據分析、溝通及策略規劃等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

3. 將目標當作系統中的一部分:

目標可以作為短期的衡量標準,但不應成為唯一追求。運用系統讓自己每天都有所成長,避免過度專注目標而迷失方向。

4. 分解系統步驟,從小處著手:

建立系統時,先設立小步驟及簡單的習慣,減少負擔。例如,每天花20分鐘學習新行銷技術,累積成長。

5. 自律帶來自由:

每日按系統運行,避免陷入選擇疲勞。自律並非限制,而是穩定心態、掌控生活的工具,能幫助自己在長期中獲得更多自由。

6. 定期檢視和優化系統:

系統並非一成不變,需要隨著市場變動或自我需求進行調整,以保持彈性和適應性,確保能面對新挑戰。

7. 應用「進攻型挑戰」的思維:

避免被動地反應外部的要求,將系統設計成具備主動學習和創新機會的「進攻型」結構,持續掌控自己職業成長方向。

8. 系統中的反思機制:

系統運行過程中,持續反思哪些部分需要改進。隨著經驗增加,系統的內容和層次會更加豐富,並隨時根據成效進行調整。

9. 系統是自我定位的基礎:

通過系統的持續運行,行銷師可以逐步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並建立個人品牌,找到在行銷圈中的長期定位。

10. 保持靈活性和韌性應對不確定性:

系統的彈性讓自己能適應變化,韌性則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依然穩步前進,達到長期穩定成長的目標。

#職涯輔導對話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