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某次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Musk 正式將自己的頭銜改為「Technoking of Tesla」,財務長改為「Master of Coin」。這一舉動反映了他對傳統頭銜的不屑,著重在以行動帶領團隊解決實際問題,而非拘泥於 CEO 這個頭銜。
「頭銜」往往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起點,多數簡報內容一定都有展示簡報者豐富頭銜的橋段,也正因這樣的氛圍,讓許多人執意於頭銜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今天這篇文章想來和大家討論「過度在意頭銜」帶來的反效果。
被頭銜綑綁的人們,往往會陷入無法開始行動、忽略過程以及被頭銜限制的泥淖。
《點子就是一直來》中作者寫道:「如果在真正開始之前,你想等別人先給你個頭銜,那麼你可能永遠都沒辦法得到那個頭銜。因為你不能先要別人稱呼你為藝術家,卻根本沒創作出任何作品。」
如果我們總是等待外界認可,或是給予我們相當的價值才開始行動的話,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成功、不會被賦予那個頭銜。就像一個職場新人,總是在等升職加薪才願意展現自己的能力,那多半下場都是沒人看到他的價值,而他只能自怨自艾著沒人看見他的亮點。
去年的我報名了人生教練的培訓課程,在培訓的過程中確實收穫了很多很棒的知識以及協助人們的方法,那時的我躍躍欲試,想要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但後來卻放棄了。
當時我對未來的想像是,當我取得「人生教練」這個頭銜後,會有許多遇到困難的人們,來找我諮詢,卻沒注意到我一直在等頭銜就位、顧客自動上門,卻沒有積極展現自己的教練能力,也就跟不展示能力的職場新人一樣,以致最後我放棄了這條路。
我想這個時代的千里馬,已經無法待在馬廄中休息,就能讓伯樂看到了,唯有把自己展現在世界面前,才能真正取得想要的成果。
「行動」在這個時代尤為重要,如果萊特兄弟只是躺在床上想像飛機,那現在我們要出國可能就得請一兩個月,而多數的時間也只是在船上等待。
「很多人想要不做動詞,就可以成為名詞。他們想要有頭銜,但不必做事情。」《點子就是一直來》
想要健康的人,卻不願意把手中的雞排珍奶換成啞鈴,想要擁有好的關係,卻不願意溝通、包容、經營關係,很多人嘴上抱怨工作辛苦、業務分配不均,卻沒有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式是不是能改善、是不是可以向上司溝通協調。
如果我們只是想要獲得什麼頭銜,卻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改變,只是等待奇蹟降臨,那我們終究只能在現在的位置,看著夢想越來越遠而已。
如果現在的我們,運氣好已經取得了某些頭銜,在某些領域名聲赫赫,請注意,我們可能正在陷入自己都沒有發現的陷阱。
職場中,被賦予管理職通常代表專業能力卓越、領導能力受到肯定,但許多剛陞任管理職的人,都會陷入一個很大的迷思:「管理職不用、也不應該去做第一線的業務,而是轉為監督工作。」
我踏入職場碰到的第一個主管,就是被管理職困住的人,他總認為「為什麼我要幫你們做某些事情,我已經是一個主管了!」其實這也沒有錯,但如果每件舉手之勞的小事都這樣計較,那我相信團隊的向心力只會加速流失。
對身份的過度執著,可能會阻礙我們的靈活性與創造力,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現在是主管的我也了解很多事情應該要讓團隊去做,而不是事必躬親,但我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氣氛融洽、沒有上下隔閡的團隊,所以我還是會跟大家一起完成部分的事情,當拋開頭銜的限制,團隊才能真正緊密結合。
一個有名的畫家心中冒出想要寫作的念頭時,有可能因為畫家的身份而限制自己的想法,如果太把頭銜當回事,我們可能會損失更多靈感和創造力。
前幾天跟我的一個藝術家朋友聊天,我問他:「那你以後是朝著畫家還是插畫家前進?」,他回答:「我沒有特別限定什麼樣的路,只是喜歡持續創作。」
我看手機裡的這句話突然覺得很慚愧,我選擇寫作並不是因為我熱愛寫作,而是另有圖謀,突然接受到這樣的單純熱愛,讓我倍感慚愧…
就像《點子三部曲》的作者談到的,我們應該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業餘愛好者「充滿熱情、墜入情網般瘋狂投入作品,不會去計較可能得到的名聲、酬勞或職業成就」像小孩玩耍一樣不在意結果,而是關注過程帶給我們的感受。
我想藝術家也好、創作者也罷,在這條路上我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首先,就得學著拋下頭銜、不被頭銜限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