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記錄「公主病」慢籤回診的分水嶺

這次純粹紀錄回診時,從未有過的體驗,包含「第一次在診間裡笑出來、晚上睡覺時手部抽筋問題、醫生詢問我使用『類固醇』的情況、聽其他病友間的談話卻突然有『過來人』的奇妙感覺」,以下依序分享:

一、第一次在診間裡笑出來


自從因為需要趕快處理腳痛問題,便開始在不同科別尋醫開始,每次回診前,心裡總是焦慮不安,即使「有再多的道理可以說服自己,但焦慮仍是焦慮,沒有任何改變」。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公主病」就是容易上下起伏,以及雖然有一套用藥標準但就是需要時間和自我調整,偏偏剛診斷的當下,通常是「急性發作期」,例如:明顯地感覺到高頻率的手腕或膝關節的疼痛,在我們常見的治療疼痛手段用盡後,疼痛毫無改善並持續發生。


更不用說,任何人聽到「無法根治」和「重大傷病」這兩個名詞,身體的疼痛和訊息的衝擊,以及接踵而來因為疾病而帶來的未知轉變,頓時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慢慢出現「受害者情節」,任何微小的改變或不如己意,都會放大解釋,覺得自己很委屈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簡單地說「眼睛裡只看得到自己的苦痛,看不到他人苦痛的存在」。有興趣者,可以參考前面的文章,比如「加藥兩顆」實驗,我不害怕?被診斷為不可逆的「公主病」以後,我還有選擇?等內容,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允許自己有任何的情緒反應,該哭該笑都好,或許這就是我們的人生課題,「即使害怕恐懼,仍要安撫自己和找到隊友,向前走;放下控制或強求的執念,彈性面對人生」


一直到上次回診前,仍不忍避免恐懼和害怕,但不同的是,我會告訴自己:「誰面對未知和無法控制的情況,會恐懼、會害怕都是很自然的事。就算是不想要的結果,該面對還是得面對,這是老天爺的事,我無能為力。與其擔憂或焦慮,何不好好享受不用面對的時光,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話是這麼說,仍需要一次次的練習和成功經驗


一踏入診間,剛開始與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生的談話時,聲音忍不住顫抖,但這時又會告訴自己:「你很棒喔!雖然聲音會抖,但你非常有條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超厲害的,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啊!」當醫生有耐心的傾聽和善意的回應,一瞬間所有的恐懼和害怕都放下了,自己又回到平常的說話模式。不經意間,醫生分享平常會服用的保健品,包含「綜合維他命(含D3)、Q10、益生菌、鈣片、魚油/葉黃素」等7種。我下意識地說:「這麼多啊?」醫生接著分享這次到美國開會的經驗,他們的主題是「磷」,邊說邊笑。我也忍不住笑了。


走出診間,良好的醫病關係雖然無法立即改善病況,但或許哪天,我們可以臉上輕鬆並帶微笑。這是以前看診這麼多次,難以想像跟醫生談笑的畫面,但這天居然出現了。當然面對回診仍是會恐懼和害怕,因為「公主病」一個月之內就可能出現變化。因此,每次聽到報告的時候,醫生仍會不厭其煩地告訴我,變化的可能性和若出現變化可以怎麼樣討論和應對。剛開始沒有任何感覺,但一次次聽下來,有種「置入性行銷」的感覺。但經歷過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會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一旦身體出現明顯疼痛,人很可能一秒內就陷入剛發病的恐懼回憶中,而醫生不斷地告訴我起伏的病況是正常的,無須焦慮或恐懼,因為我們都有策略能應對,能在轉念間,給我們希望和維持理性。即做任何決定時,先問過醫生或醫生都在的安定感。


二、晚上睡覺的抽筋問題

幾次早上睡醒後,覺得手腕、手臂莫名的疼痛。剛開始傻傻的,以為是搬重物或茲是不對的影響,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詢問醫生「手抽筋」的狀況,醫生說要分兩個部分:(1)若是在關節,「公主病」者在早上都會出現關節僵硬的情況,這是正常的;(2)若是在肌肉,則可能要考慮「鎂鈣攝取量不足」,會安排我測量身體的鎂鈣是否足夠。但這畢竟需要時間,詢問這類的問題該怎麼處理?跟醫生說:「有沒有其他方式?目前晚上睡前,會先帶護腕固定手,在手中握毛毛的球和下面鋪軟軟的毯子。」醫生問:「晚上睡覺會固定姿勢嗎?」我說:「不會。」醫生又說:「那不是會跑掉嗎?」我笑著說:「沒辦法,不無小補嘛!」後來醫生提及,用電熱護腕、萬用熱敷墊或暖暖包等有溫度的工具,敷在手腕和手肘各20分鐘,比較能緩解。若鈣鎂攝取量不足,則可以考慮「綜合維他命」和「鈣片」。另外,老一輩曾有:「腳或筋絡不好,不吃香蕉」這是錯誤的概念,不可信。

(題外話:若冬天使用加熱的電熱護腕或熱敷墊,一般而言,可以插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源、USB插頭(或叫「充電頭」。但有趣的是,自己實測「使用老舊的充電頭和現有的行動電源」並不行,可開啟但無法啟動3秒內加熱的功能,最後使用「適用各國電壓且20W以上的充電頭,才解決問題)。


三、醫生詢問我使用「類固醇」的狀況


第一次測量「Cortisol皮質素免疫分析」,主要是因為9點以後容易疲倦,一定需要休息才行。這個檢驗項目需要在早上7-9點之間抽血,為什麼知道?記得那天早上約莫9點多快10點,才到醫院準備抽血。護理師看到單子就說:「為什麼這個時候才來?單子上都特定用黃色螢光筆標示,必須要7-9點間抽血。」當下沒說什麼,就默默抽走抽血單,說:「下次再來!」從來沒遇過這麼嚴格的檢驗項目,於是下次提前一個小時出門,就怕又有任何突發狀況出現。事後報告,顯示「數值正常」。或許就是需要休息吧!然後,醫生問:「有沒有用類固醇?」我說:「只有開會的時候用,其他時間不用。」醫生接著說:「所以,你已經完全戒掉類固醇?」我說:「對!」不知道醫生為什麼用「驚訝」的語氣,但心裡想:「醫生果然病人很多,在N次回診前,已經說過好幾次。」有興趣的,請看「類固醇」是良藥,「戒」嗎?這篇文章,這過程真的不容易,但有機會可以戒掉。


四、聽其他病友間的談話卻突然有『過來人』的奇妙感覺


以往在候診的時候,總會聽到其他人的交流,由剛開始的恐懼到現在的「過來人」,是個奇妙的感覺。怎麼說?這次回診聽到「已經60幾歲,因為打疫苗才變成『公主病』,又被診斷為『帕金森症』和『乾燥症』」,當下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很辛苦,以及在『公主病』這個因上,任何病況都有可能出現。嗯!果真是如此」。這個狀況跟之前病況不穩定,醫生偶然提到的「共病」或病友間提到的「打針至病房住兩天」的恐懼感,不同。或許是因為病情沒有反覆,或許是母親突破「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盲點所致,又或者是「專注在當下我能做的事」。結果「看完診,繳完費用以後,因為過於專注要拍攝的景點,忘記領藥了。」這算是「顧此失彼」嗎?可能吧!但至少經過「忘記領藥」這件事情,清楚地知道,我不會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若忘記領藥,不用害怕,為什麼?因為領藥的時候,發現後面的櫃子排了+1至+5和未領藥的盒子。每個醫院或許都會有些許的差異,但不需要擔心,今天忘了,明天拿;遇到假日,下個禮拜一拿。不要過太久,否則可能真的「無藥可領」。


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身為玫瑰的我們,專注在空想無物的瓶中,或有片刻黑暗的玫瑰身上?我傾向接納自己與黑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紀錄「公主病」(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點點滴滴,開導自己和跟我類似的你,一起加油!這是一輩子共處的課題,不容易但也沒有自己想像中或以往刻板印象給人的絕望,「我還是我」,只是多了個「名叫公主病,叮嚀我作息、飲食和運動」的小管家!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