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帶女兒去喝咖啡,聽到隔壁桌一個媽媽跟孩子的對話:「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寫完功課再睡午覺,一個是一直拖著不能睡,你也可以一邊哭一邊寫,反正要寫完再睡!」
我偷偷瞄了一眼,媽媽應該是在跟自己的朋友聊天,孩子看起來大概就是小學一年級,因為昏昏欲睡又不能休息,不敢大哭只能默默流著眼淚一筆一劃地寫功課
我想起以前女兒有一次在我與朋友聚餐的場合,也是哭鬧著,後來我把她帶到餐廳門外,跟她說:「妳可以哭完再進來,但是爸爸在這裡陪妳。」彷彿那樣我就是一個能理解孩子情緒又不影響他人的好爸爸
但我那時並沒有嘗試了解女兒哭著不願意在餐廳的原因,我選擇忽視她的需求,只想著如何「解決」她哭鬧這個「問題」
我們好像總是這樣,在面臨孩子的情緒時,選擇站在問題那邊打敗孩子,卻忘了孩子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我們是孩子的戰友,應該要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打敗問題的
爸媽理智斷線是人之常情,但在斷線前深呼吸三秒,選擇和孩子一起面對跟打敗問題,需要不斷練習,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