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2》電影給了我們理論上最好的結局,但現實是,陰影往往一代傳承一代,就如同片尾彩蛋裡,龐大如黑色大金剛般的「暗黑秘密」,稍微一個觸動,就把自己牢牢的關起來;榮格說,不用追求完美,要追求完整,然而,要面對自己的深淵,溫柔的接納自己的陰影,真正的愛自己,或許是我們多數人,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不久前遇到一個朋友,他就讀高中的女兒,罹患憂鬱症一段時間,他說女兒現在狀況還是不好,仍需要服用大量抗焦慮、抗憂鬱與安眠藥,才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運作,女兒狀況不好,也連帶影響到他,在照顧女兒幾年之後,他現在也得依賴焦慮與安眠藥物,夜晚才能成眠。
他不是我身邊唯一一個這樣的案例,原本孩子在小學的階段,都還是很一般的,沒有異狀的孩子,可是到了國、高中時期,不知道怎麼了,突然間,就變成焦慮與憂鬱疾病的患者,我身為一位母親,在聽過幾個真實案例之後,心裡相當惶恐,我的孩子,已經進入前青春期,如何好好的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這段重大的人生轉變期,是我現在很關注的議題。
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講的就是,女主角在青春期期間,經歷的一場情緒風暴的故事。這部電影是2015年《腦筋急轉彎》的續集,女主人翁萊莉(Riley)在九年後,從一個小女孩,成為一位青少女,主要的情緒角色除了原本的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驚驚(Fear)、厭厭(Disgust)外,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慕(Envy)、阿廢(Ennui)、阿羞(Embarrassment)四個角色;特別的是,除了情緒角色外,也有部分內容,提到對人格影響巨大的「自我」(Self)。
故事的主要地點在冰球訓練營,萊莉與兩位好友,在某場冰球比賽勝出後,獲得教練的青睞,得以加入訓練營,在訓練營裡遇見她的偶像球員「薇姊」,為了未來能進入理想的隊伍,也為了能夠得到薇姐等新隊友的認可,萊莉的內在,出現了幾番重大的鬥爭,由阿焦所帶領的阿慕、阿廢、阿羞等新情緒成員們,趕走原本以樂樂為首的情緒們,佔據了萊莉的情緒主控台,還把萊莉的「自我」丟到腦後。
對於成年人來說,阿焦應該是我們很熟悉的情緒,度過簡單只有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幼年期,進入學校後,我們開始學習社會化,多樣較為複雜的情緒們,也開始緩緩的,以我們不知覺的速度,愈來愈明顯的影響著我們,而其中,最常跟我們相伴左右的,應該就是阿焦了;所以青春期的萊莉,大腦的情緒主控台主掌,樂樂被阿焦取而代之,應該不是意外,而是如樂樂所說的,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
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在思考,人們焦慮的來源是什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會焦慮,但好像我認識的一些很優秀的人,似乎也常被阿焦,糾纏著不放,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起在小學五年級時,跟三位女同學非常要好,班上的老師、同學們,都稱我們是「四人幫」,上了國中之後,四人幫之一的Y,去念了她父母任教的學校,剩下的我們三個人,很巧合的一起進了升學班,其中C從小學時期起,就是個品學兼優,所有師長眼中的好學生,上了國中之後,依然優秀,任何考試,她很少拿到全校第二,幾乎次次都是全校第一。
在升學主義至上的那個年代,C受到所有師長的寵愛,也讓我們所有的女生艷羨,在我們眼中,她這樣的天之嬌女,應該沒什麼煩心事了吧?但實際上,她也有她的焦慮,她的成績太好,她害怕會沒有人願意跟她交朋友;她也擔心,原本跟她很好的我們,會因為成績上龐大的差距而遠離她,此外,她也有青春期女孩常見的容貌焦慮,她喜歡班上的某個男生,但那個男生,對她並沒有特別的感覺。
在從小孩轉變成大人後,為什麼焦慮會那麼常見,我想,是生存本能的驅使吧,生存本能,讓我們焦慮,若能力不夠好,會讓我們無法好好活下去;而群居生活也是久遠以來,人類活下來的方式,若是我們不夠好,會不會得不到愛,得不到團隊的認同,要是真的如此,也可能讓生存變得困難。
於是從念書的成長時期起,我們焦慮成績不夠好,外表不夠美;成年後,自卑於錢賺得不夠多、親密關係裡,以不安全感為名的種種焦慮;而進入網路時代後,社交媒體上,或熟或不熟的親朋好友名人們,光鮮亮麗的生活,更加深了多數的普通人我們,對自身平凡,甚至是千瘡百孔人生的自慚形穢,於是我們把「我很好」的面具,戴得愈來愈牢固,把那些我們自己身上,不喜歡的特質,愈來愈用力的往深處藏。
榮格說,那些我們不喜歡的特質,化作陰影,藏進潛意識,你雖然看不見它們,或不願意看見它們,它們卻會在生活的各方面,以隱微的方式,影響著我們,進而引導我們的行為,成為我們的命運。
電影裡的阿焦,為了要讓萊莉的未來更好,把萊莉舊的自我丟棄,用非常功利現實的思維,讓萊莉在營隊裡,做出很多非常不像她自己的討好行為;做類似事情的,不只有不討喜的阿焦,樂樂也早在阿焦進駐萊莉的大腦總部之前,就把諸如犯錯被罰、忘了同學的名字等等,不知凡幾的不舒服事件,丟到腦後。
樂樂認為這些記憶,讓萊莉有壓力,對萊莉是不好的,所以不值得保存,但這些被丟到如深海般的腦後的記憶,真的就會因為在意識層面上,我們的刻意遺忘,就完全消失?
《腦筋急轉彎2》近尾聲時,樂樂在大腦深處,堆積成大山的不愉快的記憶裡,找到萊莉的自我,但過去那些否定自我的情緒,化成如海嘯般的巨大土石流,讓樂樂崩潰,也讓阿焦近乎瘋狂的失控,給萊莉帶來一場嚴重的情緒風暴。
在一部以孩子為主要觀眾群的電影裡,尾聲的這場災難,是通往劇末高潮的必要橋段,而結尾也必然是恢復心理健康的Happy Ending,在所有情緒共同的努力下,眾情緒們,悅納了過去的那些,被認為是負面的事件,安定了萊莉,還幫萊莉建立了一個新的,更美麗的自我,同時,阿焦也認清了自己的有限,把情緒主控台的權力,交還給樂樂,對於年輕的孩子來說,讓熱情引領生命的方向,我認為的確是最好的方向。
理論上,這是最好的結局,然而,現實是,陰影往往一代傳承一代,就如同片尾彩蛋裡,龐大如黑色大金剛般的「暗黑秘密」,稍微一個觸動,就把自己牢牢的關起來。
榮格說,不用追求完美,要追求完整,然而,要面對自己的深淵,溫柔的接納自己的陰影,真正的愛自己,或許是我們多數人一生的功課。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