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醫護夜班工作後容易出車禍,其實任何人都一樣吧!

值夜班可能會影響精細動作控制(開車容易出車禍)與大腦認知功能(對病人失去耐性與同理心),如果是連續值夜班影響更大。為了維持社會運作而必須連續值夜班的人,如醫護、警消、電力交通維修人員,我們除了多給薪水外,也要盡可能增加他們工作小睡、休憩的時間。

raw-image


  1. 曾有對輪班工作者的研究,在模擬的封閉車道裡,有37.5%的大夜班後駕駛出現高風險的接近碰撞行為,日班後駕駛不會出現。
  2. 讓醫師自我評估,大夜班後駕駛的風險是日班後駕駛的兩倍。
  3. 專家呼籲要讓醫護人員在大夜班時進行20分鐘的「小睡」、限制大夜班次數與連續大夜班,但現實上恐怕有困難。
  4. 夜班工作後的疲勞駕駛容易出車禍,而連續夜班工作也會讓醫護警覺性變差、邏輯推理能力變差、應變能力變差、同理心變得遲鈍。
  5. 多工作四小時有差--值班12小時後開車,發生車禍機率是值班8小時的兩倍。
  6. 如果夜班工作結束時已經連續清醒16小時,對大腦的負面影響又會更大。
  7. 值夜班如果會造成睡眠不足,連續值夜班後會需要好好睡兩天才能從疲勞中恢復。
  8. 二〇二三年的研究,針對連續12小時夜班與連續12小時日班的護理人員模擬駕駛,發現連續夜班工作者的「車道偏移」顯著增加,「碰撞率」也較高。而夜班護理下班後的「煞車反應」會更劇烈,也就是遇到意外事故時的驚嚇反應會更強烈。
  9. 即使連續休息三天,還是可以偵測到夜班護理師比日班護理師在模擬駕駛裡出現更多交通意外。
  10. 「讓夜班工作人員可以安全地回到家」,是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11. 美國較早期的研究,發現有20%的重大車禍跟疲勞駕駛有關,而疲勞駕駛也會增加5倍的交通意外風險。
  12. 深夜駕駛、疲勞駕駛,在測試實驗裡,跟酒駕出現一樣的偏移率、碰撞率,需要緊急煞車的比率大大增加。
  13. 深夜值班後的長時間駕駛,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好比說住台中的醫師開車到南投或彰化值夜班。夜班後的駕駛,開車時間越長,就越高比例偵測到超過三秒的「打盹」(腦波為證的「微睡眠事件」)。
  14. 當醫院越來越難招募要輪三班的護理人員、年輕醫師留在醫院值夜班的意願也大大降低時,有時反映的也不過是:大家對自己的健康與生命越來越重視、越來越不想以些微的金錢來交換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