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好有空參加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歧視的一課》(2007年拍攝),紀錄片中老師用高、矮分組,讓學生體驗被歧視的感覺。特別的地方,10年後(2017年),再把裡面的主角找回來訪談當初這一課(歧視)對他們的有什麼影響。
兩部片子放映結束,邀請來參加的夥伴分享觀後感。以下是當場我聽到的:「我為了不被歧視,我都先去欺負別人...」、『別人被歧視,我真的無能為力,只能放寬心...』、「我在公家機關服務,歧視的事情真的很多...」、『我是老師,學生本身就帶著家長給他們的歧視DNA,用宗教、性別、政黨去歧視同學...』、「新聞播放的政黨攻擊,這不也是歧視嗎...」....
回到片中主角之一小皮,常常被同學笑是「胖子」,10年後,製作團隊邀請小皮回到學校與當時的同學一起談談這10年的變化,他是抗拒的,國小對他是一段不愉快的回憶,但當天來他還是去了,他選擇坐在角落,很少發言。
當時很常欺負小皮的同學,在10年後回顧當時的行為,說自己真的很白癡,但也覺得當時舉動是開玩笑,我猜他沒發覺小皮10年中間還活在被歧視的這陰影裡...
我一直在思考:那我有歧視過別人嗎?
一定有,在那些不經意的言行舉止中,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狀態下,無知中我傷害了不少人。
再深一層自問:怎麼做才不會「歧視」別人呢?
只有往自己內在探索,這是我一夜思考後的答案。
在言語或行為發生之前,我沒辦法覺知到自己的內心狀態(是不是有恥笑/羞怒/嘲笑/輕視/自以為...),那外在行為肯定包裝了我的心中的不平衡,別人一定會受傷。
難嗎?真的很難,但可以試看看持續往自己內在探索,才能機會降低傷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