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不長不短的輔導歷程,前前後也有一年半的時間,從認識這個孩子到熟識,跟他的家長建立關係,不斷給予同理以及鼓勵還有數之不盡的親職技巧討論,這些過程包含了無數的系統合作與討論,還有許多試錯的過程,終於在一年半的現在,讓我感受到了微微的進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嚴重,但家長仍對服用藥物有疑慮,遲遲沒有就診。但其實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都出現了問題,雖然不至於違反法律校規的程度,即便如此也還是令學校老師頭痛不已,常常要與家長開會,更令常常遭受責罵的孩子挫折連連。
於是孩子充滿了許多的情緒,加上原本就浮躁的狀態,早上出門拖拖拉拉就先被家長罵了一頓,白天的課程因為分心、人際衝突或是違反規定又不斷被班導師提醒、指責,下課後到了安親班,又被安親班老師喋喋不休地完成作業的叮嚀,回到家裡以為能得到父母的關心,結果早就收到學校通知孩子早上犯了甚麼錯的父母,早已準備好要修理這個孩子了...每一天的循環與累積,都讓這個孩子疲憊不堪,可以從平時孩子的神情感受到這一切。
好像有時候想好好生氣一番,但又累得無法表達;有時候想好好難過一番,但周遭的卻不理解他難過的理由,甚至不允許他難過。
久而久之孩子如果只學會【我不能有情緒,我被挨罵很正常,反正我就是這樣】的評價,周而復始,真的好嗎?
一年半的過程,我不斷想讓孩子理解的一件事就是
【你可以向我表達所有的感受。】
在不懂如何表達感受的人面前,是不會理解這是甚麼意思的,他們還是只會覺得,我說錯話你可能還是會罵我,或是你會去跟我媽告密,於是跟我的互動更小心翼翼,只要他的信念依然在他的心中,他就無法輕易有一些改變。
即便學會了情緒用詞,即便對於身體感受有更多覺察,他的恐懼仍然在回家時會被父母喚醒...
【你今天是不是又犯錯了】
某次在我陪他在戶外放電運動完,我說希望回教室與他討論一些關於遲到的約定,他一如往常的很不情願(事實上只要跟他提任何要求他都很不耐煩,他總認為自己做不好所有事),這一年以來我已經習慣他的不耐煩跟慣性拒絕,我知道那是他在試探還有控制他自己不要太衝動的方式,只要我能理解,我就能試圖突破他的心房。
理解一個人,要從接納開始。
回到教室後開始我們的討論,我希望他回家與媽媽討論早上要做些甚麼,比較能夠讓自己準時起床,當然當我提到遲到時,孩子臉已經臭翻天了。在尚未有結論時,放學鐘聲悄然響起,我知道今天是安親班老師來接他,所以我不擔心會延後五到十分鐘,但孩子焦慮地想衝出教室,喃喃自語說著要是遲到會被媽媽罵,我堅定的表示不會,並且會一起陪他下去跟安親班老師解釋,在那刻他甚至急哭了眼。而我堅持把約定討論完的原因是,我相信他能完成討論並達成我們的約定,只要他能夠記得以及重視這件事,我不想要每次的討論都因為他的不專心及敷衍草草結束,在他的生命經驗裡,如果能新增除了被指責或是被質問的對話模式,相信會是一件好事。我用重複提醒的方式希望案主可以透過自己的記憶表達出來我們的約定,還有他為了這個約定需要甚麼方法,孩子的表情讓我感受到相當複雜,參雜著憤怒、焦慮、擔心還有其他種種,這些情緒的展現我都知道原因,理論上我應該要做些回應,但我選擇先做好一件事就好。當然過程免不了他說了許多不好聽的話。
最終想讓孩子理解的是,即便你失控了並且說了很多不好聽的話,但在你面前的我,還是願意穩定的與你討論我們需要討論的事情,不會因為你的任何模樣或話語而討厭你、指責你。(另一件重要且疲勞的事,就是當他說出負向的話語,我要用明確反映一次他真正想表達的內容,第一層要先過濾他的情緒,第二層要輸出正向的話語,他才能知道原來可以這樣表達。)
希望孩子在這樣的互動中,能重新去定義與學習一些事情,也慢慢建立自己的價值感,而不是活在總是做不到的挫折感以及被責罵的恐懼中。
老實說在當下我並未感到有甚麼不同,在送他去安親班老師面前後,我感到相當疲累,承接情緒這件事不容易。
這幾天我一直有保持跟孩子媽媽的聯繫,媽媽的情緒直接、言語犀利,我很能理解孩子的壓力,一方面安撫媽媽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想重新讓媽媽看到孩子的其他面向與爸媽對孩子的影響。
而在隔天,孩子主動找我說話,卻沒有以前眼神躲避的感覺,談話可以有來有回。以前當孩子有狀況時,我會伸手輕拍他的肩膀,孩子都會擺脫表示抗拒,而當天他在表達挫折的感受時,我輕拍他肩膀,他沒有拉開距離,反倒繼續述說。
又過了一天,我因為上午的研習都不在學校,中午一回校園就立刻前往他的班級看他好不好,他一看到我就坦承他今天不小心打到同學,並叫同學跟我解釋,自己則扭過頭去,我聽完同學說明經過,雖然不至於那麼嚴重,我也簡單關心被打的同學(後來還是去通報主任),後來我扭頭過去看這個孩子,他已經滿眼淚光了,我摸摸他的頭告訴他
【謝謝你跟我說,願意承認這個行為很勇敢】
在後面的幾天都是如此,孩子開始願意在我面前哭、敘述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溝通不再有一些抗拒與負面的回應。雖然孩子依然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的關係屢屢被責罵,但走到這一步真的很不簡單了。
謝謝孩子的進步,讓我更願意在這條路上去協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