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7》吞噬注意力的巨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我想來分享散在討論其他主題的章節間,提到的兩個特別吸引我注意的內容,一個是社群媒體勾癮人的方式以及背後設計角色的考量。二則是涂爾幹提到的「失範」的概念,這篇先來討論社群媒體。

這是臉書內部的簡報,討論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吸引青少年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中

這是臉書內部的簡報,討論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吸引青少年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中


社群媒體的問世

2010年iphone4問世,這是第一款配備前置鏡頭的iphone,讓自拍變得更容易;同年IG問世,2012年IG被臉書收購,IG用戶暴增(2011年的一千萬飆漲到2013年的九千萬)。隨著IG以及前置鏡頭問世,我們今天熟悉的智慧型手機,還有已自拍為主的社群媒體生態系統在2012年出現,開始許多國高中女孩可能覺得周遭「每個人」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和IG,而且每個人都在互相比較。

其實社群媒體在更早時間就有一些相對沒那麼讓人上癮的類型,例如即時通、部落格、PTT等等,但直到2010年後,由臉書以及IG帶起的風潮,改變了整個社群媒體的本質,而改變的關鍵則在於,設計師在規劃時考量的觀點,跟過往有所不同...

對社群媒體來說,使用者不是客戶,而是產品...

西恩.帕克說到 : 我本人、祖克伯、凱文.斯特姆、其他同業都「清楚這一點(社群媒體會讓人上癮),但我們還是這麼做了」。他還說:「只有上帝才知道這對我們孩子的大腦造成什麼影響。」

臉書第一任總經理西恩.帕克在2017年一次訪談中提到「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盡可能佔據妳的時間和注意力 ? 」

這是主要社群媒體平台創辦人的主要思考過程。這些人運用人性的弱點,讓人盡可能的上癮沉淪,他們為何會如此對待他們的客戶呢 ? 因為對大多數社媒公司來說,使用者並不是真正的客戶,當平台提供用戶免費資訊或服務的時候,通常「使用者本身就是產品」。使用者的注意力是社媒公司可壓榨並出售給付費客戶(廣告商)的寶貴資源。

書中提到社群媒體的獲利者,為了抓住注意力,他們甚至深入使用著者的腦幹直達身分認同,讓我們沉迷於獲得其他人的關注。科技駭入成人、青少年、孩童的深層的內在需求。

而且在「競相秀下限」的集體行動問題中,如果某家公司沒有善用可利用的心理弱點,恐怕會讓自己處於劣勢,輸給其他更不擇手段的競爭對手。

對社群媒體來說,兒童是更寶貴的資產

臉書吹哨者豪根揭露的內部文件顯示,臉書早就開始研究如何吸引青少年,甚至考慮將觸手伸向年僅4歲的兒童

對依賴廣告獲利的企業來說,他們需要實現三個基本條件:

  1. 爭取更多用戶
  2. 讓用戶花更多時間投入
  3. 鼓勵用戶張貼更多內容並於其他用戶發布的內容互動,進而吸引更多用戶。


1. 爭取更多用戶,這些公司獲得更多用戶的方式之一,是不執行禁止13歲以下的孩童使用的規定。對媒體公司來說,年輕的客戶特別有價值,因為他們早期形成的習慣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公司需要年輕的客戶,確保他們未來會繼續使用其產品。

2.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公司的主要作法是使用人工智慧來篩選要推送給用戶的內容,根據偏好提供更多類似的內容,並透過自動播放和無線滾動等功能,讓用戶不加思考,猶如殭屍般的方式消費內容。

3.鼓勵張貼更多內容,平台會利用青少年在意自己在同儕中的社會地位和亟需社群肯定的特質,以及把用戶隱私設定預設為公開。

勾癮 : 養成上癮的習慣

這模型用來建立習慣是有效的工具,但同時也可以被人操弄來讓人成癮

這模型用來建立習慣是有效的工具,但同時也可以被人操弄來讓人成癮

蘭布克:「智慧型手機是現代版的皮下注射針頭,為聯網世代全天候不打烊地注射數位多巴胺」。沉迷數位活動的人發現…「沒有什麼能讓他們感覺開心」,原因是大腦為了適應長時間高的多巴胺,會以各種方式改變自己,以維持體內平衡。

在分享社群媒體的四個根本傷害時,有提到主要讓人上癮的方式有四個步驟,包括 : 觸發→行動→變動獎勵→投資。

「觸發」就是收到通知,進而會引起你想去察看的「行動」,而第三個步驟有學過行為心理學,就會知道,「變動獎勵」(有時會有獎勵、有時沒有)是維持行為最有效的獎勵類型,最後一步「投資」,便是《原子習慣》中提到養成習慣最重要的「身分認同」,也就是把自我投入社群媒體的經營中,這時你貼文的讚數,代表的意義變成自身價值的評比。

結論 :

會特別想額外討論這點,是因為包括我自己,以及我身旁的多數成人,也多深陷智慧型手機而無法自拔。以下是三件我印象深刻的事件。

一、曾跟另一位老師提說:「要不要今天是看看晚上9點後不用手機 ?」 那老師沒多講就說 :「不用想就知道不可能做到。」

二、一位資深老師(教學實力非常強),我談到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時,他回應我說:「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怎麼可能不用」。

三、我本人的媽媽,原本看不慣自己女兒總是給孫子看手機,但後來自己帶時,也會時不時說,讓他看一下沒關係喇,我跟我媽媽說:「太早看手機不太好餒」,這位一手在手機跟網路還沒完全普及的時代,拉拔四位孩子長大的堅強媽媽跟我說 : 「怎麼可能不用3C...」

我們成年人都深受其中,很難想像正在形塑大腦、正在確立自我定位、正在形塑價值觀的孩子們,他們會受到多大的傷害...


avatar-img
1會員
40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原因三 :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事件的差異 在說明孩童發展所需之前,先來介紹書中提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四個主要差別,這四個差別,也可以呼應為何太早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會使得孩童失去身心健全發展的演化需求,進而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實體世界特徵 : 1.  有身體參與 : 身體必須在現場。 2.  同步互動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原因三 :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事件的差異 在說明孩童發展所需之前,先來介紹書中提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四個主要差別,這四個差別,也可以呼應為何太早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會使得孩童失去身心健全發展的演化需求,進而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實體世界特徵 : 1.  有身體參與 : 身體必須在現場。 2.  同步互動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在行動裝置安全日益嚴峻的環境下,保護手機資料至關重要。使用者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之外,也需要定期更新手機OS系統來提升資料安全防護力,而企業端也可以透過APP加殼加密的方式,讓APP達到更高水平的防護。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前幾天,發生臉書跟ig全球大當機的時候, 當下瞬間有慌了一下,真的以為, 被盜帳號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 前陣子有細想, 如果沒有臉書、ig,能用什麼分享呢? 看到全球這兩個字,才知道波及蠻廣得🥹 思考著未來 自己的粉專是不是要移駕了, 也包括伴侶的粉專🥹 現在突然想到!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在行動裝置安全日益嚴峻的環境下,保護手機資料至關重要。使用者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之外,也需要定期更新手機OS系統來提升資料安全防護力,而企業端也可以透過APP加殼加密的方式,讓APP達到更高水平的防護。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前幾天,發生臉書跟ig全球大當機的時候, 當下瞬間有慌了一下,真的以為, 被盜帳號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 前陣子有細想, 如果沒有臉書、ig,能用什麼分享呢? 看到全球這兩個字,才知道波及蠻廣得🥹 思考著未來 自己的粉專是不是要移駕了, 也包括伴侶的粉專🥹 現在突然想到!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