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6》-男孩怎麼了 ?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2010年代後,男性對於參與有風險的活動的喜好程度,下降的比女性還要快

在2010年代後,男性對於參與有風險的活動的喜好程度,下降的比女性還要快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重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容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中在某一些狀況。他們與現實世界減少互動的時間開始的更早,心理健康狀態也更多樣化。

《誰偷走你的專注力》的作者約翰.海利,提到他九歲的乾兒子曾是個活潑的小男孩,但就在六年後再拜訪時,發現這孩子變了,而且迷失了方向 : 他幾乎所有醒著的時間都宅在家裡,面無表情地在螢幕間來回遷換… 海利提到 : 有時候我還能在他身上看到之前那個開心唱歌的殘餘痕跡,但眼前這個人彷彿被分割成更小、更不連貫的碎片。他很難在一個話題上停留超過幾分鐘,不是突然轉頭看一下螢幕,就是突然切換到另一個話題...(注意力碎片化)

2010年代初期以來,許多國家的青春期男孩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比例持續上升,雖然仍低於女孩,但自殺率卻一直遠高於女孩。

2010年代心理健康狀態出現變化之前,男孩就已經出現與現實世界脫節的跡象。男孩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從2000年代初下降,2010年代後則急速下降。青少年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太多成功機會」所做的回應,男孩在1970-2000同意率緩慢上升,到了2010更是快速上升。

2010年代心理健康狀態出現變化之前,男孩就已經出現與現實世界脫節的跡象。男孩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從2000年代初下降,2010年代後則急速下降。青少年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太多成功機會」所做的回應,男孩在1970-2000同意率緩慢上升,到了2010更是快速上升。

推拉理論

在書中描述男孩如何被影響時,提出了「推拉理論」,也就是 : 現實世界對男性越來越不友善,導致更多人沒有目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隨波逐流(推力);而2010年快速發展的數位世界提供男孩渴望的活動,將男孩拉入其中(拉力)。

現實生活中的推力

漢娜.羅辛提到:「現在的經濟需要一整套不同的技能:需要有智慧,需要能靜下來的專注力、公開溝通與傾聽的能力,以及在遠比過去更流動多變的工作環境中作業的能力。這些都是女性做得非常出色的地方」

理查德.里夫斯提出 : 1970年代後,美國男性的財富、成就和幸福長期下滑。下滑的一部分原因是社會結構和經濟出現變化,導致體力的價值與重要性下降。隨著去工業化,由機械取代勞力,服務型經濟開始成為主流,女性比男性更具優勢。

安全至上主義對男性的影響更勝女性

缺乏身體參與的虛擬世界,以及安全至上主義對男孩的影響大過女孩,加上智慧型手機使得可以在自己的臥室體驗自主與共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男孩選擇宅在家裡...

在2010年左右,前所未見的現象開始發生 : 男性內化性的障礙跟問題開始升高,但外化性的障礙與問題,卻開始降低*。雖然更少外化的問題行為,但原因可能不是更加理智,而更可能是因為他們撤出現實世界,而更少嘗試風險,反而可能讓他們無機會學習如何管控現實世界的風險…

*內化障礙:簡單來說障礙跟問題發生在內在,例如憂鬱、焦慮;外化障礙即是發生在外在,例如破壞東西、憤怒大吼等等。

虛擬世界先是歡迎男孩,在進而吞噬男孩

進入數位時代,科技產業滿足男孩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且無需承擔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必須面對的社交和身體體驗。

1970年代,先是電玩吸引男孩,再來1990年代,網際網路開始普及,更多視訊遊戲類型被開發出來,到了2000年,一切都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更富隱私,開始從大家一起開心玩電玩,轉成一個人窩在房間裡玩,到了2010年代初,擁有智慧型手機的青少年在每一個清醒的時刻,都成為企業的目標。

色情對男性的影響

1990年代末,網際網路有40%的內容都跟色情相關,至今可能數字則更高...網際網路的色情產業,綁架了人類男性的深層需求...就如同社群媒體綁架女性深層共融需求一般...

在網際網路普及後,男孩們開始大量瀏覽色情網站,而這可能導致男孩選擇容易的性滿足方式,而不願意嘗試進入更不確定的關係。色情片把演化的誘惑和現實的獎勵分開,影響所及,可能讓重度消費色情內容的男孩,成年之後,較難在現實世界找到「性、愛、親密關係和婚姻」。

隨著元宇宙、空間影片和AI的出現,這趨勢可能會更加嚴重…

raw-image


結論-孩子需要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碰撞,以及受傷的機會


遊戲只有螢幕,沒有(真實世界的)體驗。自由玩耍有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孩子必須扮演立法者(共同制定規則)、法官與陪審團(有人打破規則要怎麼處理)等角色,但在多人線上遊戲中,這些角色都由平台代勞。

缺乏體驗的結果,便是無法學會如何處理面對的挫折與挑戰,並越發覺得世界危險而退回看似安全,但卻會慢慢侵蝕身心的虛擬世界中,也慢慢導致許多居鹼族、啃老族現象的出現。

男孩們需要在現實世界去承擔、去冒險、去侵略,甚至去作惡,如果現實世界無法提供這樣的體驗,那男孩們便會頓入虛擬世界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瑋均的沙龍
2會員
53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洪瑋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8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2025/01/08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Thumbnail
這篇我想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提到關於男孩被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雙從夾擊下的影響,雖然不如女性如此集中在焦慮以及憂鬱的表現,但也不見得樂觀,男性的影響更隱晦、多元以及複雜... 男孩怎麼了 ? 男孩雖然受智慧型手機等風潮的影響下,憂鬱跟焦慮都不如女孩高,但男孩的情況更分散,沒有那麼集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社群網站,尤其年輕人喜歡的IG風行後,青少年憂鬱症、尤其是青少女的憂鬱、自傷、自殺,盛行率直直上升。不少學者專家,認為留言方便、也容易傳播謠言的社群網站,是青少年憂鬱、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10年來,國外學者持續發表研究,想要佐證「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被網路負面事件影響」。 先從「演化心理學」
Thumbnail
社群網站,尤其年輕人喜歡的IG風行後,青少年憂鬱症、尤其是青少女的憂鬱、自傷、自殺,盛行率直直上升。不少學者專家,認為留言方便、也容易傳播謠言的社群網站,是青少年憂鬱、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10年來,國外學者持續發表研究,想要佐證「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被網路負面事件影響」。 先從「演化心理學」
Thumbnail
「你們知道嗎?我那時候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很沒用,完全被自己爛到了。」看在陽明交大讀書第五年的林子涬(化名),說話語氣給人溫暖又好親近的氛圍,反而令人格外心疼憂鬱症發病的她將會多煎熬。 同儕較勁、人際關係、家庭溝通⋯⋯,大學生在小型社會裡生活,青黃不接的年紀使人特別迷惘。面對時空變化、面對壓力產生
Thumbnail
「你們知道嗎?我那時候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很沒用,完全被自己爛到了。」看在陽明交大讀書第五年的林子涬(化名),說話語氣給人溫暖又好親近的氛圍,反而令人格外心疼憂鬱症發病的她將會多煎熬。 同儕較勁、人際關係、家庭溝通⋯⋯,大學生在小型社會裡生活,青黃不接的年紀使人特別迷惘。面對時空變化、面對壓力產生
Thumbnail
前兩天看到新聞提到,台灣24歲以下年輕人自殺率攀升。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尤其是高度網路化的國家。
Thumbnail
前兩天看到新聞提到,台灣24歲以下年輕人自殺率攀升。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尤其是高度網路化的國家。
Thumbnail
先總結,我覺得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普遍充斥無力感,同時又眼高手低、急於求成,追求表面光鮮又不善於靜下來跟自己對話,慾望快速膨脹,無法滿足慾望的焦慮也跟著瘋狂成長。
Thumbnail
先總結,我覺得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普遍充斥無力感,同時又眼高手低、急於求成,追求表面光鮮又不善於靜下來跟自己對話,慾望快速膨脹,無法滿足慾望的焦慮也跟著瘋狂成長。
Thumbnail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Thumbnail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Thumbnail
「女孩子們易受傷害,而男孩子則容易死。」——少年法庭之中,五個受審的嫌犯有四個是男孩,十個煙毒犯或藉酒鬧事的青少年之中,有九個是男孩。在青春期中、後期試圖自殺的青少年裡面,成功率高的是男孩,並且與同年齡的女孩相較,十五歲男孩的自殺率比女孩高出七倍。 這說的就是一個男性版本、男生所會承受的性別歧視!
Thumbnail
「女孩子們易受傷害,而男孩子則容易死。」——少年法庭之中,五個受審的嫌犯有四個是男孩,十個煙毒犯或藉酒鬧事的青少年之中,有九個是男孩。在青春期中、後期試圖自殺的青少年裡面,成功率高的是男孩,並且與同年齡的女孩相較,十五歲男孩的自殺率比女孩高出七倍。 這說的就是一個男性版本、男生所會承受的性別歧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