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2》-社群媒體造成的四種根本傷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份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 : 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社交互動的提問,也發現Z世代青少年越來越高比率覺得 : 生活沒有意義、自己一定不會成功、覺得自己很孤單、每天與朋友見面時間減少、缺乏親密朋友等等等...

這種種數據都讓人驚訝,而到底為甚麼會這樣 ? 作者認為是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網際網路與安全至上的風潮的共同塑造,而這篇文章說說書中提到,智慧型手機對我們與我們的孩子的四種根本性的傷害。

四種根本性傷害: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 社交媒體傷害一 : 社交剝奪

手機宣稱可以擴大我們的交友範圍,甚至可以跟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交朋友,但卻大大降低我們社交的品質,社群媒體不間斷的鈴聲提醒以及影片、貼文的推播,使我們無法全心投入在眼前與我們互動的人,所以現代非常弔詭的場面是,在社群媒體上說好久不見約出來見面,見面後卻大家都在低頭滑手機。

而實體社交取代成虛擬的低品質社交,會失去學習許多社會技巧、應對進退的能力,而虛擬世界中,隨時都可以退出的特性,也讓人不在重視人與人間的承諾責任。

  • 社交媒體傷害二 : 睡眠剝奪

許多健康的書籍都提到睡眠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睡眠是重要的休息、排毒,以及將資訊轉換成長期記憶的時刻,不論從身體健康、學習表現、情緒發展等等角度,睡眠的重要性都無庸置疑。

但智慧型手機卻剝奪了孩童(與成人)的睡眠,包括客製化推播的循環影片,讓孩子沉溺其中,以及手機本身的藍光就會抑制助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

  • 社交媒體傷害三 : 注意力碎片化

這點在教育現場的老師一定非常有感,影響所及不單是青少年,連我在幼兒園現場都有深刻的體驗。

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醒著的時候,每一小時會收到大約11個通知,相當於每5分鐘收到一個。這種沒完沒了的干擾(注意力不斷被分散),會對青少年的思考能力造成傷害,並且可能在他們快速重新調整連結的大腦上留下永久的烙印。

而我自己知道的是,動畫的製作,其實是在很短的時間以很大量的靜態圖片排列而形成的,等於在孩童無法意識,被動接受影音訊息時,其實是在反覆被動的接受非常大量的訊息...

  • 社交媒體傷害三 : 上癮

應用程式設計師通常會使用四步驟創造一個自我延續的循環,藉此讓用戶養成持續使用的習慣。四步驟包括:「觸發→行動→變動獎勵→投資」。而設計師除了透過上述的循環勾癮使用者停留更多時間,並會鼓勵使用者「將自我投注在社群媒體的經營中」,利用青少年渴望眾人認同的內在深層需求,鼓勵用戶在平台上進行一對多的公開表演,爭取眾人的認證與肯定。

結論:

或許上述的四種根本性傷害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但卻沒有仔細思考如此會造成多麼大的傷害,作者甚至形容,智慧型手機,從根本改變了我們的大腦結構,彷彿讓我們置身火星一般。

下一篇我嘗試談談書中提到,那所謂健康、正常的童年需要的是甚麼呢 ? 為何轉移到手機後,影響是如此的劇烈...


avatar-img
1會員
37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