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上班的時候,老婆在家庭群組傳了一張照片,是樂樂與多多準備出門散步的模樣。孩子們身上穿著我從沒見過的小雞造型服裝,照片裡的樂樂看起來興奮不已,多多則是皺著眉頭,臉上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孩子們的阿姨,也就是老婆的姐姐,立刻在群組裡開心地說那是她特地為外甥們買的,真的很可愛。然而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常時刻,卻意外地觸動了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情緒。
我私下傳訊息給老婆:「怎麼姊姊又幫孩子們買新衣服了呢?」語氣中帶著一絲困擾,「家裡的衣服不是還很多嗎?而且姊姊買給孩子們東西似乎有點頻繁。」老婆趕緊為姐姐說情,解釋這些衣服其實是她之前就買好的,只是現在孩子們的體型和季節都剛好適合,才特地拿出來讓他們穿。她也在群組特地向姊姊傳訊息說,因為小朋友長得快,衣服穿沒幾次就不合身了,請她不用再特地為孩子們買新衣服。
然而,這卻讓姐姐也在群組表達出她的不悅。我深知對姐姐來說,替外甥們精心挑選衣服是表達疼愛的方式之一,自然希望我們能欣然接受這份心意。於是我在群組中謹慎地表達:「非常感謝阿姨滿滿的愛心,只是因為我從小就習慣極簡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能將珍惜物品及永續環保的理念傳達給孩子們,所以希望可以盡可能簡化他們在物質上的需求,以更多的生活體驗取代之,所以還是謝謝阿姨的愛心,但不用特地再幫小朋友們買衣服了。」回家後老婆也跟我說,她會再跟姊姊討論減少送東西的頻率,或許就在生日或過節的時候送就好了,希望可以滿足姐姐表達愛心的機會,也可以希望他們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禮物。
在這個溝通的過程中我充滿了許多複雜的情緒,我知道每個人都只是想傳達她們對於樂樂與多多的愛,每個人都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愛著這兩個孩子們,為什麼我要這樣去婉拒別人的好意?在期待孩子們追求心靈富足,而不是依賴物質滿足的同時,又該如何與家人們在不同的價值觀中找到平衡點呢?中間想必有著許多不同的情緒要去吸收與釋放,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就這樣,兩隻小雞的裝扮牽起了所有人的情感,也讓我明白在育兒這條路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不同形式的愛。或許重要的不是堅持己見,而是學會在保持原則的同時,也為彼此的愛留下生長的空間。
在這趟養樂多的旅程中,類似的情境必然還會不斷上演,但我相信,只要學著放下過多的情緒,透過理解與包容不斷的溝通,我們才會一起在這條育兒的旅程裡找到共同的方向。在育兒路上你是否也曾在親友的愛與自己的教育理念之間掙扎,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與經驗。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