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幸福的誤解5/5] 學習目標與心態:追求真正的學習

學習目標與心態:追求真正的學習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學習已成為每個人追求成功的必經之路。然而,許多人在追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將焦點放在成績上,認為高分數就是幸福的代名詞。這樣的觀念不僅讓學生感到壓力,還可能導致他們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事實上,成績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密切。

許多研究顯示,成績的高低對於學生的幸福感影響微乎其微。Levine 等人的研究指出,學生對自己的成績預測往往不準確,實際上,成績並不是決定幸福感的唯一因素。當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好成績時,學生的內在動機會受到削弱,學習變得乏味且機械。這樣的情況下,學習不再是探索知識和自我成長的過程,而是變成了一種為了分數而進行的任務。

在學習的動機方面,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是指為了獲得獎勵(如成績)或避免懲罰而學習,而內在動機則是因為對學習本身的熱愛而參與學習活動。Deci 的研究表明,當參與者在玩益智遊戲時,被分為有獎勵和無獎勵兩組,結果發現獲得獎勵的參與者在後續的自發性參與中顯著減少。這一發現提醒我們,內在動機才是持久學習熱情的關鍵。

然而,過度關注成績的學生,往往在進入大學後,因為成績的壓力而失去對學習的熱情。他們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新的挑戰,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潛能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這時,成長心態的概念便顯得尤為重要。

成長心態是指相信能力和智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而固定心態則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無法改變。Carol Dweck 的研究顯示,成長心態的學生在面對挑戰時,會更加努力,並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固定心態的學生則容易因為失敗而放棄,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種心態的差異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未來的發展。

成長心態的好處不僅在於學習與表現,還包括情緒管理。當學生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時,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會增強,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心態轉變不僅對學習有利,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為了幫助學生轉變心態,教育介入的有效性不容忽視。透過提供有關神經科學的資訊,讓學生了解成長心態的好處,可以有效改變他們的觀念。例如,某些實驗顯示,接受成長心態教育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顯著提高,這表明心態的轉變能夠直接影響學習成果。

總結來說,追求的不是好成績,而是良好的心態和內在動機。當我們將焦點轉向學習的過程,而非僅僅結果時,才能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學習不應該僅僅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而是應該成為一個探索和成長的過程。


追求真正的快樂:善行與幸福的關聯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善行的重要性。研究顯示,友善行為能顯著提升個人的幸福感。這讓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來源不僅僅是物質的擁有,還包括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和互動。

許多人認為,高薪和好成績能帶來幸福,但實際上,這些因素的影響有限。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內心的滿足和人際關係的連結。研究者將人群分為快樂和不快樂兩組,並調查他們的善行行為。結果顯示,快樂的人更傾向於進行善行,並且對善行的記憶更深刻。

在一項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回想自己最近的善行,並測量他們的幸福感。結果發現,僅僅回想善行就能顯著提升幸福感,這表明善行對於幸福感的正面影響。Sonja Lyubomirsky 的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在一周內進行五次隨機善行,結果顯示,在同一天內進行多次善行的參與者,幸福感提升最顯著。

此外,花錢做善事的效果也值得關注。在 Happy Money 實驗中,參與者被給予一定金額,必須選擇花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結果顯示,花錢給他人比花錢給自己更能提升幸福感。這一發現進一步強調了善行對於幸福感的正面影響。

在跨文化研究中,即使是在經濟條件不同的文化中,花錢給他人的幸福感提升效果依然存在。這表明善行的影響是普遍的,無論文化背景如何。

總之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內在的動機和善行都是我們獲得真正快樂的關鍵。透過改變心態和行動,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義與快樂。追求快樂的方式不必依賴外在的成就,而是可以通過內心的善行和關懷來實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Hi~我只是個平凡的人,無聊的工程師。平凡的為別人的孩子、為別人的感情對象、為別的人朋友...等,不管什麼身分,我都覺得這不是真實的我。放到全世界我們都是微小的,我不想受到世俗眼光,只想在這邊寫寫文章,做點有累積的事情,尋找真實的我。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