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應與正向暗示:讓孩子更聽話、更自信的育兒秘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育兒過程中,你是否發現,越是禁止孩子做某件事,他反而越熱衷?比如:

  • 你越告訴他不要在床上跳,他就跳得更起勁。
  • 越強調不要打翻杯子,他越容易不小心弄翻。
  • 越是說「你怎麼這麼笨」,他越無法完成事情。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白熊效應」:當我們刻意壓制某種行為或念頭,反而會加深對它的注意與執行。對孩子而言,父母的語言不僅僅是建議,它甚至會成為孩子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越需要學會用積極暗示,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與良好的行為模式。


🔍 白熊效應的應用:讓「不要」變「可以」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對父母言語的直接反應。如果我們一再說「不要」,反而會放大孩子的好奇心或緊張感,讓事情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嘗試將「不要」換成積極表達,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傳統說法(禁止語言)

不要吵!

改進說法(積極語言)

我們小聲一點,讓大家都能專心。


傳統說法(禁止語言)

不要頂嘴!

改進說法(積極語言)

聽媽媽說完,然後你再告訴我你的想法。


傳統說法(禁止語言)

不要哭!

改進說法(積極語言)

來,媽媽抱抱你,告訴我為什麼難過?


傳統說法(禁止語言)

不要亂扔玩具!

改進說法(積極語言)

這些玩具是你不喜歡了嗎?我們可以一起整理。


傳統說法(禁止語言)

不要打人!

改進說法(積極語言)

我知道你生氣了,但我們用說的,不用打人。


實例應用


有一次,媽媽對五歲的小明說:「不要再吵了!」結果小明不僅沒停下來,還越吵越大聲。後來媽媽換了一種說法:「我們來比一比,誰可以先安靜下來?贏的人有小獎勵哦!」結果小明立刻乖乖閉嘴,還得到了媽媽的一個擁抱作為獎勵。



✨ 用「FFC 模型」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FFC 模型」是一個簡單卻有效的育兒技巧,它幫助父母通過正向描述來激勵孩子:

  • F(Fact)描述事實: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 F(Feeling)分享感覺:表達你的欣賞和快樂。
  • C(Compare)進行比較:讓孩子看到進步或優勢。

實例應用


小花不喜歡做家務,但有一天她主動幫忙洗碗。媽媽抓住這個機會:


  • 事實:「媽媽都沒提醒,你就把碗洗了。」
  • 感覺:「洗得這麼乾淨,媽媽真的很開心!」
  • 比較:「你看你洗得比媽媽還乾淨呢!」

小花在媽媽的鼓勵下,對做家務的態度明顯變積極了,甚至主動要求負責更多的小任務。


📚 學習上的正向暗示:從小目標開始

孩子在學習中容易感到壓力和挫敗,這時候父母可以幫助他們拆解大目標,設立可以完成的小任務,讓孩子在一次次成功中累積成就感與信心。

應用技巧

  1. 拆解目標
    比如背單字,將一天的任務設定為 5 個單字,而不是 50 個。
  2. 給予正向高峰
    當孩子完成任務時,給予立即的肯定。
    • 「你今天的單字背完啦,真棒!我們現在去喝杯奶茶慶祝一下吧!」
  3. 設計積極的結尾
    讓學習有美好的體驗收尾。比如:「做完功課後我們一起去公園跑步吧!」

實例應用


小智總覺得數學太難,媽媽幫他把大範圍的複習分成每天完成 3 道題目,並在完成後與他一起玩桌遊作為獎勵。幾週後,小智開始主動學習,因為他發現學習不再是令人害怕的事情。



🌟 用黃金語句增強孩子信心

父母的言語對孩子而言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以下幾句話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被支持,並建立自信心:

  • 「寶貝,我相信你可以。」
  • 「你能幫幫我嗎?」
  • 「哇!你做得比我還好!」
  • 「寶貝,你說了算!」

這些話語不僅是鼓勵,更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 鼓勵與結語: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後盾

育兒從來不是一場「控制」的比賽,而是一場「陪伴與支持」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父母的言語和態度如同指引方向的燈塔,為孩子帶來光明與希望。

蛇年的建議是:學會正向暗示,少說「不要」,多給孩子選擇與信任。

孩子會因為你的支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你也會因為他的成長感到無比欣慰。祝願你與孩子在蛇年攜手共創美好的親子回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53會員
182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6
「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說了你們也不會懂。」 這句台詞在第一集的尾聲,像一記悶雷打在心頭。 Netflix 原創影集《混沌少年時》甫一播出就以其真實殘酷又細膩的青春描寫引起共鳴,第一集開場即讓觀眾陷入一個少年掙扎於家庭、學校與自我邊界的混亂狀態。
2025/04/26
「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說了你們也不會懂。」 這句台詞在第一集的尾聲,像一記悶雷打在心頭。 Netflix 原創影集《混沌少年時》甫一播出就以其真實殘酷又細膩的青春描寫引起共鳴,第一集開場即讓觀眾陷入一個少年掙扎於家庭、學校與自我邊界的混亂狀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這些種種的反應可能是在試探大人下一秒的界線是否和此刻的界線是一致, 這些種種的反應也可能是孩子在自我調適讓面對大人的要求和活動帶來的壓力。 所以當大人冷靜、穩定地觀看著孩子的不同反應, 接著,就會發現孩子慢慢也穩定下來了 接著,孩子也會被大人渲染著穩定感,進而發展出自我成就感、自我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這些種種的反應可能是在試探大人下一秒的界線是否和此刻的界線是一致, 這些種種的反應也可能是孩子在自我調適讓面對大人的要求和活動帶來的壓力。 所以當大人冷靜、穩定地觀看著孩子的不同反應, 接著,就會發現孩子慢慢也穩定下來了 接著,孩子也會被大人渲染著穩定感,進而發展出自我成就感、自我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也與我一樣,每次帶孩子出門遊玩時,會擔心孩子失控、鬧脾氣的狀況又發生了呢?想帶孩子出去玩,但又怕孩子失控,到底要怎麼處裡呢?  《做孩子需要的媽媽,就好》書中特別提到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小技巧。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也與我一樣,每次帶孩子出門遊玩時,會擔心孩子失控、鬧脾氣的狀況又發生了呢?想帶孩子出去玩,但又怕孩子失控,到底要怎麼處裡呢?  《做孩子需要的媽媽,就好》書中特別提到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小技巧。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Thumbnail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