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2021年國內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數為7萬9328件,平均每6到7分鐘就有一名兒少被通報虐待。這驚人的數字,代表生活在陰暗的孩子,多渴望外界伸出援手,在犯罪黑數、冰冷數字下,受虐的孩子何只這些?有更多的孩子,瑟縮在暗夜裡偷偷哭泣。聯合報希望工程報導:「高醫大法醫病理科尹主任語氣堅定說:『這裡每個傷痕都曾經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傷痕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而這故事都可能是你我熟悉的人事物,在台灣如鬼魅般的跳動,令人觸目驚心。」報載轟動一時的保母虐童致死案、2022年天龍國台北市也發生幼兒園教師性侵幼童案,社會安全網的一再破洞,引起家長們的恐慌,對教育環境產生不滿與敵視,即使政治人物道歉也無法掩蓋鐵一般的事實?「我們都是局內人,不是動動鍵盤、滑鼠就可以拯救世界,我們需要是管閒事的堅持。」
「多管閒事也是一種美麗的堅持,正義的代價。」
我總跟老師或孩子們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如果聽到孩子在半夜中哭鬧,看到孩子嘴角不尋常的傷口,看到孩子大熱天穿著長袖衣服,聞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都可以當個管閒事的正義魔人,也許魔人的形象不好,就當個稱職的里長伯也好!多關心一點,感到不尋常,就可以積極地請求公權力的協助,讓執法單位可以有所作為,協助受虐的孩子脫困,筆者記得一段故事, 有一位高年級的老師覺得孩子兩天沒來學校很奇怪,雖然不是高風險家庭,卻隱約覺得奇怪,與筆者相約進行家訪,進入家中才知父親因工作受傷在家,孩子卻因為沒錢吃飯而挨餓,老師趕忙帶孩子去吃飯,筆者也和父親閒聊,希望要對孩子好一點,不要拒絕孩子上學, 父親口頭上說好,卻隱約感覺無能為力,筆者只好進行必要的通報,隔天發現父親因案被警察帶走關押,孩子被社會局進行緊急安置,但至少孩子還可以繼續上學,也受到相關的協助,不至於食不果腹。以上經驗告訴筆者,社會安全不會憑空得來,需要的是「關心&行動」如果我們都當旁觀者,少了熱情與堅持,那孩子燦爛的笑靨,都只是空洞的連續劇,笑笑之後就哭了!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哭,大人就要多做一點,哪怕只是虛驚一場。
依兒童權利公約(CRC)國家必須保障兒童的「生存及發展權」、「保護權」、「受教育權」、「參與權」,如果孩子連生存溫飽都有問題,何來奢望其他權利?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認知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紀伯倫《先知》~
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行有餘力再關心可以幫助的孩子。公義,本來就是一場艱辛的幸福,它不會憑空出現,它需要更多人的投入與付出,人人都可以當鍵盤俠,當一個鄉民正義的使者,但可以從身旁周遭的人事物關心起,筆者者看到一位腳穿拖鞋、身穿不算新有皺摺衣服的家長,進到辦公室表示,要捐錢給學校,那筆錢可能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卻願意拿來幫助弱勢的家庭,心中無限感動,幫助他人,願意讓陽光到陽光不到的地方,讓學校有了溫度,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這筆錢可以讓有需要的孩子可以暫時得到溫飽,公義,總在片刻之間,幸福,可以這般簡單,願你我也可以一起來,堅持這基本的幸福,成為孩子的守護者。
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星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然而,總有一些星星区變得黯淡。為了守護每一顆星星,更要親師生共築安全保護網,期望點亮孩子們的生命,讓孩子擁有支持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