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政大新聞所,寫東西是我最熱愛的事情之一,興致一來,我可以綁住自己,墜入心流,連寫 3,000、5,000 字都不是問題。
過年前跟老朋友聚會,他問我:「喂,你在 Linkedln 上發表這麼多文章,一言不合就寫個幾千字,到底要幹嘛?」
我很驚訝,自己居然啞口無言。
對啊,我針對公司的洗手間有瞬熱水器就可以噴一篇百字文;關於職場管理與溝通一個晚上可以完成千字文,都不用打草稿的,所以,「我到底要幹嘛?」
如果我,「沒有想幹嘛呢?」
如果我,沒有想要「現在」就幹嘛呢?
我有一份很好的正職工作,有人靠寫作年收 1.2 億,我則是 0 元。連斜槓都稱不上。
寫作,對我而言,是反思、是復盤、是檢查、是觀察、是分享、是一趟趟透過「輸出」來自檢的旅程。
如果硬要回答「我想幹嘛」,我認為
「單純地想提供自己的親身經驗跟觀點,幫助到他人」是很接近的答案。
我很喜歡的大腕演說家 Simon Sinek 說:「你知道某件事,你做了某件事,你看到某件事也試過,你成功或失敗了,而他人還未曾經歷或不知道,這正是你的價值所在。」
大部分人寫作或發表是基於「Taking Mentality」- 想變現、想有千萬點閱、百萬追蹤、想要賣書或賣課程等,這都無可厚非,而且「以終為始」很好;但我寫作或發表是基於「Giving Mentality」- 「我要告訴你一些事情,也許對你有價值。」
我要告訴你的事情,分為以下幾種:
⭕ 你可能不知道,那你不妨參考看看;
⭕ 你可能知道,那不妨立刻行動、交叉驗證;
⭕ 你可能知道,但從未行動(那等於不知道?),那不妨再找其他資料比對一下;
⭕ 你可能知道,但從未以這個面向或角度理解過,那下次遇到時,不妨換個視角檢視。
Source: https://pixabay.com/photos/laptop-workstaion-office-work-4906312/
————— 正片開始 ʕ·͡ˑ·ཻʔ♥︎ ————
我有過幾篇瀏覽數超過 10 萬的長文,很多人私訊問我如何寫作,我的 ABCD 方程式是:
A - Attractive Headline. (引人標題)
B - Beginning Counts. (勁爆開頭)
C - Content is King. (內容為王)
D - Dialogue, Heartful Dialogue. (真誠對話)
#刻意選題用力下標炸開開頭
《超速寫作》一文提到【暴紅文章選題,不出十大元素】,分別是:
⭕ 三大情感:「愛情、親情、友情」
⭕ 五種情緒:「憤怒、懷舊、愧疚、暖心、焦慮」
⭕ 兩大因素:「地域、群體」
3 x 5 x 2 = 30,已經有 30 個組合可以選題,若加上「時事」,那可發揮的空間更大。侯孝賢導演說:「有限制,才能找到自由。」如果跟我一樣,將主題限縮在「職場」,再適時加入「焦慮」、「時事」、「群體」、「暖心」等元素呢?看起來先畫了「職場」這個框架,但其實可以找到無限的自由。例如我發表過:
✅ 讓公開演說引人入勝的6個秘技:曾獲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盛讚,他是怎麼做到的?
✅ 給找工作一再失利的你:求職路上,你該具備的5種關鍵心態
✅ 新年新開始!離開不是職涯困境的唯一解,職涯教練6金句助你尋找工作新思維
✅ 驅動部屬當責是神話?作為主管,先捫心自問你做到這 6 件事了嗎?
✅ 我從 Gogoro 畢業一年了!那些年從新創怪獸學到的那幾件事
選完題目,要開始寫了。以下,我想優先談談 6 種下標公式,請你直接套用,不要客氣:
1. 數字
✅ 【不費力,好好說!6個職場上常被忽略卻關鍵的溝通要點】
✅ 【你知道時間是有「顆粒度」的嗎?職涯教練私藏的 6 個時間觀念】
✅ 【關於「亞洲貓王」唐嘉鴻的 9 件事】
2. 具體
✅ 【管理,從看見需求開始!做好團隊管理、帶人又帶心,可以嘗試這麼做...】
✅ 【我從那幾位前公司頂尖 CEO 身上偷學,從而帶上一輩子的 9 件事】
✅ 【「法官」炸裂無用!本季第 56 轟出爐 洋基惜敗封王再等等】
3. 助人(懶人包 / 解答 / 指南 / 攻略)
✅ 【不建議裸辭的我,連續 15.5 年工作無縫接軌的 5 個作法】
✅ 【澳門兩天一夜旅遊攻略!澳門半島、氹仔、路環必吃必去景點一次蒐集】
✅ 【如何從面試起,就展現你的問題解決力?這三項思考帽,讓你出類拔萃!】
4. 點名特定族群
✅ 【給 22 或 24 歲將要進職場的你:拋棄這 16 個學生思維,避免成為大人巨嬰】
✅ 【給拚命打字、害怕講電話的你:把握只有 7% 的人知道的 5 大職場電話禮儀】
✅ 【你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帶腦工作的 6 項自我修煉】
5. 真誠的自我揭露(個人經驗 / 自白 / 獨白)
✅ 【我從 Gogoro 畢業一年了!那些年從新創怪獸學到的那幾件事】
✅ 【我們都不要當社畜了,好嗎?《外傷重症中心》讓我無限省思的 9 個職場金句】
✅ 【8 年半前,34 歲的我為何連續拒絕年薪 200 萬的機會?】
6. 情感連結
✅ 【這 3 則新聞讓你知道台灣如何持續受到國際惡霸「打壓」】
✅ 【蘇丹「慘忍」鎮壓,「混蛋」軍隊屠夫的 5 大暴行「令人髮指」】
✅ 【「老到動不了之前」,我想完成這 21 件事情,你呢?】
#勁爆開頭直取所需
直接了當地說話,看是否能吸引讀者目光。如果前三行無法吸引到他,他也不會看完;他不看完也沒關係,有別人會看;沒有一個人會看也沒關係,但你要知道為何沒有人 Care About You。
以下有幾個案例供參考:
✅【不建議裸辭的我,連續 15.5 年工作無縫接軌的 5 個作法】
✅【8 年半前,34 歲的我為何連續拒絕年薪 200 萬的機會?】
✅【我從那幾位前公司頂尖 CEO 身上偷學,從而帶上一輩子的 9 件事】
#內容為王講自己的故事吧
我心中的職場文章可分為兩大類 - 「有料的」,跟「沒料的」。
我心中的職場作家可分為兩大類 - 「親身經歷的」,跟「看別人親身經歷的」。若可以稍微寬容一點,我覺得寫出來的東西,至少必須是「80% 親身經歷的+20% 看來或聽來的那些其他」。可惜的是,我知道的部分人士是顛倒的,他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只有 20% 是親身頭破血流撞出來的,其他,都是嗜他人的血而來。
如果上網 Google 如何端出一場好演講,10 篇文章中,應該有 10 篇會教你一定要「說故事」。但我想要 rephrase 一下,最好是「講自己的故事」。
2018 年,受《動腦雜誌》之邀,我首次代表公司分享 Gogoro 社群操作案例便獲得滿堂彩。結束之後,某出版社總編輯前來寒暄與交換名片,第一句話便說:「你講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做的,就好像是你靈魂的一部份,因此特別真摯、特別真確、特別動人。」
之前也有獲得聽演講的聽眾反饋說:「收穫滿滿,整場講座振筆如飛的寫下了滿滿的筆記。Elvis本身擁有豐富的演講經驗以及技巧,透過各種故事來引導出重點、觀念,讓人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同時氣氛也非常歡樂,整場講座數不清自己笑了幾次!!整場聽完自己覺得這些內容、技巧不論在哪個時代都完全適用!!完完全全都是實打實經驗累積出來的!講者把自己10數年來的職涯濃縮出來,不用到全部精通,我相信只要能夠善用其中幾項,對於我們將來的職涯一定會有巨大的幫助!感謝Elvis系統性地把自己的職涯經驗整理出來並透過生動的故事來搭配、舉例!」
的確啊,當分享自己面臨新環境時的超快適應力,我引用了至巴黎交換學生的真實故事;
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時,我引用了年輕時擔任藝術論壇的同步口譯卻大失敗的真實故事;
當分享傾聽術時,我引用了在職場上認真聆聽的甜頭以及不認真傾聽的真實故事。
80/20 法則,在公開演說中分享的故事/經歷/案例中,至少要有 8 成來自你切切實實經歷過的。公眾分享要能夠說服人,首先必得說服你自己。能說服你自己的,必須是你切切實實經歷過的。
而這點,絕對適用於職場寫作。
#別無他求真誠對話
▍ 把陌生網友當作你的親密好友,真誠分享觀點、展開對話
▍ 目光放遠,關係拉近,不要總是著眼於當下的關係。你的讀者,有一天可能變成你的貴人;沒有變成你的貴人也沒關係,「被多少人認識」比「認識多少人」還重要。你能幫忙的、能給予的,更是你的人脈。請記住:「如果大家都想當千里馬,誰來當伯樂?」
▍ 把你的真誠加在隻字片語中,就變得自然而舒服了。想一想,無論是「真誠的刻意」或者「刻意的真誠」,只要夠真誠,都會被視為真誠。
——————— 結語 ʕ·͡ˑ·ཻʔ♥︎ ——————
昨天晚上,老婆看到我「又」在社群上發表落落長的文章,問我:「挖你看各劇也可以發表長文心得,真的很佩服你『年紀這麼一大把,還這麼有熱情』......」
「寫作」這件事情本身,真的帶給我很大的樂趣。就跟去年甫自中職退休的中信兄弟球員周思齊說的一樣:
「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停,沒有休息的,因為我喜歡打棒球啊,為什麼要停?」
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停止寫作,沒有休息的,因為我喜歡寫文章啊,為什麼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