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神、運氣,都是你無能為力的事,你唯一能掌握的只有努力。
努力需要精準,意思是,它需要專注、調校準確,
如果你隨意下功夫,那就是蠻力。盲目的使力不能使你有所成就。
合適的行動、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全部都重要,
要讓這些發生,你需要洞察力和智慧。
洞察力指的是,你必須有能力如實地看到事物的原貌,
如果你能夠如實地看到事物的原貌,你就會有所需的智慧去進行它。
如果你看到所有事物的原貌,生命就變成一場遊戲,
你可以於愉悅地玩這場遊戲,你肯定也可以出色地玩。
不需要想著「我要成功」,你玩得好,別人自然會認為你是成功的。
——薩古魯(Sadhguru)
從廣告跨入出版的第一份工作,我領到一張印著「企劃」的名片。當時對企劃毫無概念,更不清楚具體的職務內容。然而從那一刻開始,我遇見了將標識我此後人生的身份,踏上一條無法定義(每個人告訴我的內容都不一樣)、卻也充滿挑戰和樂趣的路。
也是從企劃工作開始,我逐漸明白,人並不是由工作所定義,相反地,工作是由人所定義的。
多年後,從企劃轉任編輯,又從編輯成為自由工作者,實驗沒人聽過及想像過的工作方式,終於,我能以自己的方式為這項身份賦予定義。
原來「企劃」不是職稱,它是一種思考風格,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企劃是為使自己看得清晰,找出事物的脈絡,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當我們在待人處事上逐漸建立這樣的信用度,自然在世間行走時,阻礙會減少,能量能用在必要的地方。每個人都樂意與我們合作、提供我們資源,事情能成的機率自然提高,我們可以去實踐更多我們想實踐的事。
我這一生的工作,不論職稱是什麼,在公司上班還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寫書、演講或辦活動,都是以企劃方式思考和行動。幾十年過去,累積了一些對企劃的認識,邊探索邊實踐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企劃思考架構。也更加確定,企劃不是為完成某項工作而已,企劃實際上是幫助我們立足更穩、前進更遠的助力。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說,「未來每間企業都必須是企劃公司。」現今及未來已不是用數量一較高下的年代,供過於求的時代,決定性的關鍵是企劃。
希望這本書不僅對讀者的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有幫助,也能為我們自己及他人帶來更多幸福。
——摘自《成為企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