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傳統解剖學通常將人體各部位以孤立且碎片化的方式教授,僅關注各個結構的形態與功能,卻忽略了人體在日常運動中如何作為一個多維、綜合的系統協同運作。事實上,人體運動系統並非由一系列獨立的肌肉構成,而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優化肌肉協同(肌肉協同作用),在各個平面上進行加速、減速、穩定與調整。理解這種整合性運作對於設計更有效的運動處方與康復計劃具有關鍵意義。
二、功能解剖學的新範式
現代功能解剖學主張:
- 整體觀點:人體的每個肌肉、關節與韌帶都不是單獨運作,而是作為一個互相聯繫、協同工作的整體。傳統僅從單一平面、單一肌肉角度來看待解剖結構,無法回答“我們的肌肉在運動時實際做了什麼?”這樣的問題。
- 神經肌肉協同:中央神經系統不僅選擇啟動特定的肌肉作為主動肌(agonists),更根據運動需求協調對抗肌(antagonists)、協同肌(synergists)與穩定肌(stabilizers)的整體運作。例如,當臀大肌作為髖部伸展的主動肌時,腹內斜肌、股二頭肌與豎脊肌等便協同作用,以確保動作順暢與關節穩定。
三、關節支持系統與運動系統的劃分
現代功能解剖學進一步將肌肉系統劃分為兩個相互依存的系統,以維持關節穩定並有效分散外部力量:
- 局部肌肉系統(穩定系統)
- 局部肌肉系統主要由靠近關節的肌群構成,這些肌肉著重於關節支撐與穩定,並非直接參與大範圍運動。
- 以脊柱為例,其局部支持系統包括橫腹肌、多裂肌、內斜肌、橫隔膜及盆底肌等;而在肩關節中,旋轉袖肌群則扮演著維持肩關節穩定的重要角色。
- 此系統對於提升關節剛性、降低運動時的過度移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預防因關節不穩而引發的疼痛與損傷。
- 全局肌肉系統(運動系統)的深入解析
全局肌肉系統主要由那些位於較表層、負責產生運動的肌肉構成,這些肌肉大多數從骨盆延伸至胸廓,甚至延展至下肢。這些肌肉不僅參與大範圍的運動,還承擔著負荷傳遞和能量吸收的功能。從功能上來看,全局肌肉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四個相互依存的子系統,分別是:深層縱向子系統、後斜子系統、前斜子系統與側向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協同調控下,形成高效的力量生成、傳遞和吸收網絡。
- 深層縱向子系統(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DLS) 這一子系統包括豎脊肌、胸腰筋膜、坐骨結節韌帶、部分股二頭肌長頭及腓腸肌等。它主要負責沿著身體縱軸傳遞力量,確保從軀幹到地面的力量鏈連接順暢。例如,在行走或跑步時,DLS 會幫助穩定脊柱,同時協助下肢吸收並傳遞由地面產生的反作用力,是整體運動中不可或缺的結構支撐。
- 後斜子系統(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POS) 此系統的主要肌群包括臀大肌和闊背肌,這兩者均與胸腰筋膜有密切的連結。當對側的臀大肌與闊背肌同時收縮時,能夠產生一種跨側穩定作用(force closure),從而增強骶髂關節的穩定性。這一子系統在跑步、轉身、揮拍等涉及大量旋轉和加速的運動中發揮關鍵作用,幫助將來自外部的橫向力有效轉換為推動力。
- 前斜子系統(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AOS) AOS 主要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內收肌群以及髖部外旋肌構成。這些肌群主要位於身體前側,在運動中負責控制骨盆的旋轉和穩定,同時協助腿部的擺動。它們不僅參與運動過程中的前屈和旋轉,還與後斜子系統一起共同維護整個骨盆及腰部的穩定性,對於維持正確的體態和預防運動傷害具有重要意義。
- 側向子系統(Lateral Subsystem, LS) 側向子系統包括臀中肌、張筋膜肌、部分內收肌及腰方肌等。這一系統主要負責控制額狀面內的骨盆穩定性,尤其在單腿站立、側向移動、爬樓梯等活動中尤為重要。當人體進行側向或不對稱動作時,LS 能夠有效地防止骨盆過度下沉或傾斜,確保運動時關節和肌肉的協同穩定。
綜合來看,全局肌肉系統通過這四個子系統的協同作用,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能夠高效地產生、傳遞和調節力量。這些肌肉群並非獨立運作,而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優化肌肉協同,協同完成加速、減速、旋轉以及穩定動作。掌握這一功能整合概念,對於設計具針對性、全方位的運動處方和康復計劃至關重要,從而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受傷風險。
四、功能整合與運動處方的應用
理解功能解剖學不僅有助於掌握人體運動的基本機制,更為健康與體適能專業人士在選擇運動與康復訓練動作時提供了重要指導。可以根據以下原則設計運動處方:
- 整合動作訓練:突破傳統單一平面的訓練模式,注重在多平面、多方向上進行協同運動訓練,使肌肉群能夠以協同方式產生力量、抵抗外力、穩定關節。
- 針對性訓練:根據個體在局部與全局肌肉系統中的弱點與不平衡,針對性地選擇穩定性、協同性及力量訓練動作,以達到改善整體運動功能的目標。
- 神經肌肉再教育:訓練不僅僅是肌肉力量的提升,更是神經系統對肌肉協同運作的優化。透過功能性動作訓練,可增強身體對重力、動量、地面反作用力等外部刺激的反應能力。
五、結論
現代功能解剖學強調人體運動系統是一個多維、整合的網絡,各肌肉群通過神經系統的協同作用,在不同平面上完成加速、穩定與減速任務。局部(穩定)與全局(運動)肌肉系統分工明確且相互依存,共同維護關節穩定與運動效率。這一觀點為健康與體適能專業人士提供了新的視角,使他們能根據個體功能缺陷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從而提高訓練效果與康復效率。
總之,從解剖學的功能整合角度來看,肌肉不僅僅是單獨運作的個體,而是以協同方式維持整體運動的效率與穩定性。掌握這一概念將使我們能更全面地理解人體運動的本質,並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科學、有效的運動與康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