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學:從碎片化結構到整合運動系統的現代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前言

傳統解剖學通常將人體各部位以孤立且碎片化的方式教授,僅關注各個結構的形態與功能,卻忽略了人體在日常運動中如何作為一個多維、綜合的系統協同運作。事實上,人體運動系統並非由一系列獨立的肌肉構成,而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優化肌肉協同(肌肉協同作用),在各個平面上進行加速、減速、穩定與調整。理解這種整合性運作對於設計更有效的運動處方與康復計劃具有關鍵意義。

二、功能解剖學的新範式

現代功能解剖學主張:

  • 整體觀點:人體的每個肌肉、關節與韌帶都不是單獨運作,而是作為一個互相聯繫、協同工作的整體。傳統僅從單一平面、單一肌肉角度來看待解剖結構,無法回答“我們的肌肉在運動時實際做了什麼?”這樣的問題。
  • 神經肌肉協同:中央神經系統不僅選擇啟動特定的肌肉作為主動肌(agonists),更根據運動需求協調對抗肌(antagonists)、協同肌(synergists)與穩定肌(stabilizers)的整體運作。例如,當臀大肌作為髖部伸展的主動肌時,腹內斜肌、股二頭肌與豎脊肌等便協同作用,以確保動作順暢與關節穩定。

三、關節支持系統與運動系統的劃分

現代功能解剖學進一步將肌肉系統劃分為兩個相互依存的系統,以維持關節穩定並有效分散外部力量:

  1. 局部肌肉系統(穩定系統)
    • 局部肌肉系統主要由靠近關節的肌群構成,這些肌肉著重於關節支撐與穩定,並非直接參與大範圍運動。
    • 以脊柱為例,其局部支持系統包括橫腹肌、多裂肌、內斜肌、橫隔膜及盆底肌等;而在肩關節中,旋轉袖肌群則扮演著維持肩關節穩定的重要角色。
    • 此系統對於提升關節剛性、降低運動時的過度移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預防因關節不穩而引發的疼痛與損傷。
  2. 全局肌肉系統(運動系統)的深入解析

全局肌肉系統主要由那些位於較表層、負責產生運動的肌肉構成,這些肌肉大多數從骨盆延伸至胸廓,甚至延展至下肢。這些肌肉不僅參與大範圍的運動,還承擔著負荷傳遞和能量吸收的功能。從功能上來看,全局肌肉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四個相互依存的子系統,分別是:深層縱向子系統、後斜子系統、前斜子系統與側向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協同調控下,形成高效的力量生成、傳遞和吸收網絡。

    • 深層縱向子系統(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DLS) 這一子系統包括豎脊肌、胸腰筋膜、坐骨結節韌帶、部分股二頭肌長頭及腓腸肌等。它主要負責沿著身體縱軸傳遞力量,確保從軀幹到地面的力量鏈連接順暢。例如,在行走或跑步時,DLS 會幫助穩定脊柱,同時協助下肢吸收並傳遞由地面產生的反作用力,是整體運動中不可或缺的結構支撐。
    • 後斜子系統(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POS) 此系統的主要肌群包括臀大肌和闊背肌,這兩者均與胸腰筋膜有密切的連結。當對側的臀大肌與闊背肌同時收縮時,能夠產生一種跨側穩定作用(force closure),從而增強骶髂關節的穩定性。這一子系統在跑步、轉身、揮拍等涉及大量旋轉和加速的運動中發揮關鍵作用,幫助將來自外部的橫向力有效轉換為推動力。
    • 前斜子系統(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AOS) AOS 主要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內收肌群以及髖部外旋肌構成。這些肌群主要位於身體前側,在運動中負責控制骨盆的旋轉和穩定,同時協助腿部的擺動。它們不僅參與運動過程中的前屈和旋轉,還與後斜子系統一起共同維護整個骨盆及腰部的穩定性,對於維持正確的體態和預防運動傷害具有重要意義。
    • 側向子系統(Lateral Subsystem, LS) 側向子系統包括臀中肌、張筋膜肌、部分內收肌及腰方肌等。這一系統主要負責控制額狀面內的骨盆穩定性,尤其在單腿站立、側向移動、爬樓梯等活動中尤為重要。當人體進行側向或不對稱動作時,LS 能夠有效地防止骨盆過度下沉或傾斜,確保運動時關節和肌肉的協同穩定。

綜合來看,全局肌肉系統通過這四個子系統的協同作用,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能夠高效地產生、傳遞和調節力量。這些肌肉群並非獨立運作,而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優化肌肉協同,協同完成加速、減速、旋轉以及穩定動作。掌握這一功能整合概念,對於設計具針對性、全方位的運動處方和康復計劃至關重要,從而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受傷風險。

四、功能整合與運動處方的應用

理解功能解剖學不僅有助於掌握人體運動的基本機制,更為健康與體適能專業人士在選擇運動與康復訓練動作時提供了重要指導。可以根據以下原則設計運動處方:

  • 整合動作訓練:突破傳統單一平面的訓練模式,注重在多平面、多方向上進行協同運動訓練,使肌肉群能夠以協同方式產生力量、抵抗外力、穩定關節。
  • 針對性訓練:根據個體在局部與全局肌肉系統中的弱點與不平衡,針對性地選擇穩定性、協同性及力量訓練動作,以達到改善整體運動功能的目標。
  • 神經肌肉再教育:訓練不僅僅是肌肉力量的提升,更是神經系統對肌肉協同運作的優化。透過功能性動作訓練,可增強身體對重力、動量、地面反作用力等外部刺激的反應能力。

五、結論

現代功能解剖學強調人體運動系統是一個多維、整合的網絡,各肌肉群通過神經系統的協同作用,在不同平面上完成加速、穩定與減速任務。局部(穩定)與全局(運動)肌肉系統分工明確且相互依存,共同維護關節穩定與運動效率。這一觀點為健康與體適能專業人士提供了新的視角,使他們能根據個體功能缺陷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從而提高訓練效果與康復效率。

總之,從解剖學的功能整合角度來看,肌肉不僅僅是單獨運作的個體,而是以協同方式維持整體運動的效率與穩定性。掌握這一概念將使我們能更全面地理解人體運動的本質,並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科學、有效的運動與康復計劃。

avatar-img
1會員
14內容數
本身是營養師也兼職健身教練,因為時間有限,所以用AI整理重點幫助自己閱讀,這裡當作閱讀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aron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碳酸氫鈉作為運動營養補充劑,能有效提升高強度運動表現,作用機制在於提升肌肉和血液的緩衝能力,中和運動中產生的酸性代謝物,延緩肌肉疲勞。
HMB是從必需胺基酸亮氨酸代謝而來,有助於降低肌肉蛋白質分解、促進肌肉合成、增強運動表現。本文探討HMB的代謝動力學、最佳補充策略(劑量、頻率、時機)、作用機制,以及對不同訓練狀態、能量限制狀態及年齡層的影響,並闡述其安全性。
藥球訓練是一種有效提升爆發力、核心穩定度及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同時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此文詳細介紹藥球訓練的定義、四大核心要素(姿勢、方向、動作啟動方式、球的種類)、對運動表現及傷害預防的益處,以及訓練規劃與考量(頻率、總量、強度、動作編排),並提供初學者與進階者的訓練範例。
本文探討增肌的兩種主要類型:功能性增肌和非功能性增肌,詳細說明其機制、訓練參數、優缺點以及在運動表現和日常應用中的差異。並提供訓練與週期規劃建議,以及常見問題與解答,幫助讀者兼顧外觀與實用性,有效提升肌力與體能。
巴西莓(學名:Euterpe oleracea)是一種生長於中南美洲的棕櫚科果實,因其富含花青素(屬於多酚類的抗氧化物質)而備受關注。除了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外,它同時也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常以冷凍果泥、果汁或添加於各種飲品和甜點的方式出現在市場上。 可能機制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特性,可在身體面臨劇
撞牆期是長時間耐力運動中常見的一種狀態,運動員因糖原儲備耗盡而感到極度疲勞與無力。本文詳細闡述了撞牆期的機制、症狀,並提出有效的預防策略,如碳水化合物加載和運動中的補充方法,幫助運動員保持最佳表現。透過合理的飲食與訓練調整,運動員將能有效避免撞牆期的發生。
碳酸氫鈉作為運動營養補充劑,能有效提升高強度運動表現,作用機制在於提升肌肉和血液的緩衝能力,中和運動中產生的酸性代謝物,延緩肌肉疲勞。
HMB是從必需胺基酸亮氨酸代謝而來,有助於降低肌肉蛋白質分解、促進肌肉合成、增強運動表現。本文探討HMB的代謝動力學、最佳補充策略(劑量、頻率、時機)、作用機制,以及對不同訓練狀態、能量限制狀態及年齡層的影響,並闡述其安全性。
藥球訓練是一種有效提升爆發力、核心穩定度及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同時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此文詳細介紹藥球訓練的定義、四大核心要素(姿勢、方向、動作啟動方式、球的種類)、對運動表現及傷害預防的益處,以及訓練規劃與考量(頻率、總量、強度、動作編排),並提供初學者與進階者的訓練範例。
本文探討增肌的兩種主要類型:功能性增肌和非功能性增肌,詳細說明其機制、訓練參數、優缺點以及在運動表現和日常應用中的差異。並提供訓練與週期規劃建議,以及常見問題與解答,幫助讀者兼顧外觀與實用性,有效提升肌力與體能。
巴西莓(學名:Euterpe oleracea)是一種生長於中南美洲的棕櫚科果實,因其富含花青素(屬於多酚類的抗氧化物質)而備受關注。除了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外,它同時也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常以冷凍果泥、果汁或添加於各種飲品和甜點的方式出現在市場上。 可能機制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特性,可在身體面臨劇
撞牆期是長時間耐力運動中常見的一種狀態,運動員因糖原儲備耗盡而感到極度疲勞與無力。本文詳細闡述了撞牆期的機制、症狀,並提出有效的預防策略,如碳水化合物加載和運動中的補充方法,幫助運動員保持最佳表現。透過合理的飲食與訓練調整,運動員將能有效避免撞牆期的發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觸康健®的調和不僅僅是對身體肌肉系統的結構性評估,而是透過經絡肌能檢測,對身體內部精密的生物電腦進行判讀,以降低結構、情志、生化的各端點帶來的壓力,實現身心的安康。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如何透過生理測試/情緒測試/生化測試找出準確的指標肌肉,並且在調和前做事前檢查-迴路檢測/任脈檢測/充水度檢測 ,而在肌肉調和的方法則有脊椎反射、神經淋巴按揉點、神經血脈觸點、掃經、肌肉起止點技巧、利用食物強化肌肉。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人的體態問題、疼痛問題、肥胖問題很難僅從營養或運動單層面來解釋,一個動態三維立體的生命構成,既包含了有形的部分,也包含了無形的部分。 有形的部分是指我們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 生命無形的部分包含了精神、情緒以及到炁(能量)的部分,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觸康健®的調和不僅僅是對身體肌肉系統的結構性評估,而是透過經絡肌能檢測,對身體內部精密的生物電腦進行判讀,以降低結構、情志、生化的各端點帶來的壓力,實現身心的安康。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如何透過生理測試/情緒測試/生化測試找出準確的指標肌肉,並且在調和前做事前檢查-迴路檢測/任脈檢測/充水度檢測 ,而在肌肉調和的方法則有脊椎反射、神經淋巴按揉點、神經血脈觸點、掃經、肌肉起止點技巧、利用食物強化肌肉。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人的體態問題、疼痛問題、肥胖問題很難僅從營養或運動單層面來解釋,一個動態三維立體的生命構成,既包含了有形的部分,也包含了無形的部分。 有形的部分是指我們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 生命無形的部分包含了精神、情緒以及到炁(能量)的部分,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