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禪食—辛夷菰米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早認識辛夷,是讀到王維〈辛夷塢〉這首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深山裡那開在樹梢枝頭如芙蓉般的辛夷花,一剎之間紅萼燦發,轉瞬卻凋零萎落,詩人於此世外的無人之境,諦觀這花的開與落、有與無、色與空。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若不是王維〈辛夷塢〉的詩名,我們會當真以為是在刻畫芙蓉花,實際上指的是辛夷花,「芙蓉」在此是當形容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若不是王維〈辛夷塢〉的詩名,我們會當真以為是在刻畫芙蓉花,實際上指的是辛夷花,「芙蓉」在此是當形容詞。

如果置換到人世的觀點,或許會覺得這樣的生命型態寂寞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燦爛榮華卻無人喝采、凋零殞落也無人傷感,

像這樣一個不被人們意識的存在能叫做存在嗎?歷來多少詩人透過花花草草去表現自己的志意,不是托情寄恨就是傷春悲秋,很多隱逸山林者更是帶著人世的挫折與悲憤。唯獨王維不斷解消自我,就只是如如地觀看辛夷花自生自滅的自然而然。

在如是觀看中,一種被喻為禪境的「空寂之美」顯露出來了,空靈澹遠、幽邃渺漫,卻又飽含無限的盎然生機。

獨坐幽篁裡  (王維詩 / chatgpt做畫)

獨坐幽篁裡 (王維詩 / chatgpt做畫)

靈光一閃,突然想做一道花禪食──辛夷菰米飯,點子也是出自於王維的詩:「蔗漿菰米飯,蒟醬露葵羹。」(〈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這道花禪食的作法很簡單,就只是把煮熟的菰米盛在辛夷花瓣上,淋上點濃縮的甘蔗汁就可以了。

raw-image

這是利用有著清雅花香而又寬大如船的新鮮辛夷花瓣來盛裝菰米飯,跟上回所分享的「木蘭花沙拉船」很類似,同樣不以技巧取勝,而重在清雅與意境。

所謂的「菰米」是三千多年前周王室的經典美食,也是唐人最稱頌的一種飯食,尤其深受熱愛隱逸情趣的文人所推崇。但我們現在對這種糧食卻非常陌生,因為在亞洲已經接近絕跡,被譽為「消失的第六穀」。

它在遠古的時候被稱作「菰」,種子就叫做菰米;倘若感染了一種真菌,以致莖部異常肥大,就會形成我們所熟知的茭白筍,但長了茭白筍的菰卻再也不會結菰米了。亞洲一帶的菰幾乎已經全面淪陷,成了只會長茭白筍卻不會結菰米的作物了!

加拿大冰湖野米(Wild Rice)與菰米同屬不同種,是目前所能找到最接近菰米的品種,今天我們就用這種野米來做王維的「蔗漿菰米飯」,再以辛夷的花瓣來盛裝。

raw-image
raw-image

果真這道花禪食嚐起來清新而淡雅,以鮮脆而辛香的辛夷花瓣裹著外脆內軟的菰米,口感變得十分豐富,以少許蔗漿(濃縮甘蔗汁)調味,提升了菰米原有的甜味與香氣,風味卻醇厚而樸實,恍惚間彷彿倘佯在王維的世外桃源——那春日的辛夷山塢。

raw-image

這雖不是一道追求感官享受的美食,卻是一道能讓身心與感官都清靜平和的小食…我有信心王維應該也會喜歡的!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蘭花是一種深受屈原喜愛的花卉,在他的詩中,他會飲用木蘭花的墜露、木蘭花食。木蘭還是一種優秀的建材,被用來做屋椽、門楣、船槳與車子。古代巧匠「魯班刻木蘭為舟」,「木蘭」就成了船的美稱與代名詞,古詩詞簡稱為「蘭舟」。而木蘭帶著清雅花香的辛味花瓣正好就像一艘小船,可將春天各種美好的風味承載其上……
自宋代開始,桂花被譽為「天香」,取代了先前的肉桂,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文人的審美殿堂;就連傳統的名花,如梅、蘭、菊都為之遜色。到了明清,開始出現了不少保留桂花食譜。本文旨在複刻一道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的一道桂花飲,能讓口齒留香,還能讓身體散發宜人體香的天香湯。
原生於中國天山的鬱金香,一開始只是不起眼的野花,但因花色容易變異,於是被園藝家育出各式形形色色的鬱金香,而轟動西方世界,甚至引爆「鬱金香狂熱」的金融風暴 ,泡沫化之後,人們基於洩憤與糧食危機開始吃起了鬱金香…本文除了介紹鬱金香花史也透過實踐來闢除鬱金香有毒的傳言。
立春日,古人總要吃上一盤由五種嗆辣的生菜(蔥、蒜、油菜、韭菜、芫荽)所組成的「五辛盤」,認為可以生發陽氣、疏通五臟、排除厲氣,並去除春天特有的睏倦。餐芳的我們推薦以更有春天芳菲氣息的辛味花花來取代,拼一盤「花花五辛盤」,養顏、養眼又養陽!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麥飯,是古老時代就流行在陝西一帶的風味小吃,以野菜、野花或蔬菜為主料,與麵粉和勻,蒸熟後淋上加有辣椒、蔥、蒜等調料的熱油,拌一拌即可食用,是一道簡單又營養的鄉野美食。本文介紹麥飯中最經典的槐花麥飯。
木蘭花是一種深受屈原喜愛的花卉,在他的詩中,他會飲用木蘭花的墜露、木蘭花食。木蘭還是一種優秀的建材,被用來做屋椽、門楣、船槳與車子。古代巧匠「魯班刻木蘭為舟」,「木蘭」就成了船的美稱與代名詞,古詩詞簡稱為「蘭舟」。而木蘭帶著清雅花香的辛味花瓣正好就像一艘小船,可將春天各種美好的風味承載其上……
自宋代開始,桂花被譽為「天香」,取代了先前的肉桂,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文人的審美殿堂;就連傳統的名花,如梅、蘭、菊都為之遜色。到了明清,開始出現了不少保留桂花食譜。本文旨在複刻一道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的一道桂花飲,能讓口齒留香,還能讓身體散發宜人體香的天香湯。
原生於中國天山的鬱金香,一開始只是不起眼的野花,但因花色容易變異,於是被園藝家育出各式形形色色的鬱金香,而轟動西方世界,甚至引爆「鬱金香狂熱」的金融風暴 ,泡沫化之後,人們基於洩憤與糧食危機開始吃起了鬱金香…本文除了介紹鬱金香花史也透過實踐來闢除鬱金香有毒的傳言。
立春日,古人總要吃上一盤由五種嗆辣的生菜(蔥、蒜、油菜、韭菜、芫荽)所組成的「五辛盤」,認為可以生發陽氣、疏通五臟、排除厲氣,並去除春天特有的睏倦。餐芳的我們推薦以更有春天芳菲氣息的辛味花花來取代,拼一盤「花花五辛盤」,養顏、養眼又養陽!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麥飯,是古老時代就流行在陝西一帶的風味小吃,以野菜、野花或蔬菜為主料,與麵粉和勻,蒸熟後淋上加有辣椒、蔥、蒜等調料的熱油,拌一拌即可食用,是一道簡單又營養的鄉野美食。本文介紹麥飯中最經典的槐花麥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時節進入了立夏,眼下的四季秋海棠長得正鮮妍!秋海棠滋味鮮酸,是很可口的食用花,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很早就有食用的傳統,清代《本草備要》也提到:「秋海棠:酸寒,潤肌膚,好顏色。」於是分享幾道四季秋海棠花食,同時也介紹秋海棠具有豐富多樣性的品種,既有觀葉的品種,也有觀花的品種。
Thumbnail
一提到牡丹,雍容華麗,與象徵富貴福澤的意象馬上湧上人們的腦海,腦筋動得快的業者這幾年來推出用各種高檔食材推出所謂的牡丹花宴,一桌兩萬起跳,甚至還有十萬元的套餐。其實古人也吃牡丹,跟現代人的高檔花宴比起來,卻顯得素樸而風雅。本文即在透過介紹古代文人透過吃牡丹所透顯的食花精神與意趣。
Thumbnail
儘管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有王朝雲,我有風信子。在這個季節,自帶美麗與芬芳。
Thumbnail
打開工作室大門,還來不及開燈,在窗戶射進的微光裡,瞥見一抹粉紅。 以為眼花了,忙開燈。沒錯,辛夷枯褐的枝頭,又有一朵即將盛開的花苞。 這一大捧辛夷是一月下旬託花藝老師買的,枝長苞多,插在大玻璃缸,擺在工作室大廳的長桌上,氣勢驚人。 這是我第一次買切花辛夷,只因為此前幾天,差旅即將結束前,在下榻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
Thumbnail
新年的炮竹散淡於郊野,早春猶凜,纏連的霪雨更增潮寒的氣味,山崖上的華八仙卻綻開了,幡白如蝶、明媚洶湧,捎來了春的信息。一個蛺蝶繚繞的春盛。 而韓信草亦綻放了,於沿湖一側的山岩、坡坎上,於拂滿濕氣的岩頁、泥壠間,抽開一串串明亮新潔、滲著藍紫的脣瓣。她們是早春最殊獨的脣語和脣色,一己似乎遊
Thumbnail
葉莎在推薦序指出吳添楷有悲憫的情懷,陳謙則認為詩集融合了生活觀察與哲思想像。相較於閃電的麻和檸檬帶來感官的酸,私以為其作為植物的「根源」與「培育」意涵,在這本詩集中更被強調。閱讀「吹鼓吹詩人叢書」之一的《閃電檸檬》,期待吳添楷能繼續書寫,走出更具有個人風格的道路。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時節進入了立夏,眼下的四季秋海棠長得正鮮妍!秋海棠滋味鮮酸,是很可口的食用花,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很早就有食用的傳統,清代《本草備要》也提到:「秋海棠:酸寒,潤肌膚,好顏色。」於是分享幾道四季秋海棠花食,同時也介紹秋海棠具有豐富多樣性的品種,既有觀葉的品種,也有觀花的品種。
Thumbnail
一提到牡丹,雍容華麗,與象徵富貴福澤的意象馬上湧上人們的腦海,腦筋動得快的業者這幾年來推出用各種高檔食材推出所謂的牡丹花宴,一桌兩萬起跳,甚至還有十萬元的套餐。其實古人也吃牡丹,跟現代人的高檔花宴比起來,卻顯得素樸而風雅。本文即在透過介紹古代文人透過吃牡丹所透顯的食花精神與意趣。
Thumbnail
儘管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有王朝雲,我有風信子。在這個季節,自帶美麗與芬芳。
Thumbnail
打開工作室大門,還來不及開燈,在窗戶射進的微光裡,瞥見一抹粉紅。 以為眼花了,忙開燈。沒錯,辛夷枯褐的枝頭,又有一朵即將盛開的花苞。 這一大捧辛夷是一月下旬託花藝老師買的,枝長苞多,插在大玻璃缸,擺在工作室大廳的長桌上,氣勢驚人。 這是我第一次買切花辛夷,只因為此前幾天,差旅即將結束前,在下榻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
Thumbnail
新年的炮竹散淡於郊野,早春猶凜,纏連的霪雨更增潮寒的氣味,山崖上的華八仙卻綻開了,幡白如蝶、明媚洶湧,捎來了春的信息。一個蛺蝶繚繞的春盛。 而韓信草亦綻放了,於沿湖一側的山岩、坡坎上,於拂滿濕氣的岩頁、泥壠間,抽開一串串明亮新潔、滲著藍紫的脣瓣。她們是早春最殊獨的脣語和脣色,一己似乎遊
Thumbnail
葉莎在推薦序指出吳添楷有悲憫的情懷,陳謙則認為詩集融合了生活觀察與哲思想像。相較於閃電的麻和檸檬帶來感官的酸,私以為其作為植物的「根源」與「培育」意涵,在這本詩集中更被強調。閱讀「吹鼓吹詩人叢書」之一的《閃電檸檬》,期待吳添楷能繼續書寫,走出更具有個人風格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