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懂,結果老踩坑——G.A.P.S 解析認知落差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認知升級工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不是早就講好了嗎?」
「我以為你知道我的意思啊!」
「不是說簡單修改嗎?怎麼改成大翻修?」

這些場面,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每次我們信心滿滿地以為「我懂了」, 最後卻總是在執行時才發現:

原來,我懂的不是他講的;

而他講的,也不是我以為的!


這種反覆踩坑的狀況,

背後就是認知落差在作祟。

今天,我想用一個超好記的小工具幫你解開這個困惑:

👉 G.A.P.S

  • Gap:信息與經驗差距
  • Ambiguity:觀點與用語模糊
  • Priority:優先順序落差
  • Stance:思路與視角落差

只要掌握這四個陷阱,你就會知道:


不是你笨,也不是別人難搞, 而是「你們在同一場對話裡, 卻開著不同導航系統。」

raw-image



1️⃣ G = Gap(信息與經驗差距)

場景:主管說一句,你腦補十句


主管輕描淡寫:「這次的報告參考去年的版本就好。」

小傑打開去年資料夾, 裡面有三個版本: 「最終版」、「修正版」、「會議簡版」。 他選了「會議簡版」,拼拼湊湊交上去。 結果被主管退件:「怎麼交這個?這只是討論草稿!」

Gap發生在哪?

主管和小傑之間存在「信息差」。 主管知道哪個版本是正式版,小傑沒有背景經驗,只能靠猜。

比喻一下:

像在夜市裡,老闆說「煮麵少鹽」; 你以為「少鹽」是淡一點, 老闆心裡的「少鹽」是幾乎無味。 最後端上來你嚐一口:「這是清水麵嗎?」

👉 化解方式

「我手上有三個版本,想確認您說的是哪一個參考基準?」



2️⃣ A = Ambiguity(觀點與用語模糊)

場景:「快一點」,到底多快?


阿美收到訊息:「這件事情麻煩盡快處理。」

她覺得「盡快」是下週三之前; 結果主管週一早上就問:「報告呢?」 阿美當場心跳加速:「啊?我以為是下週!」

Ambiguity發生在哪?

語言太模糊,每個人心中對「快」的定義都不一樣。

比喻一下:

就像去早餐店點「微糖奶茶」, 有的店微糖是三分,有的店微糖是半糖; 喝第一口就知道「慘了,認知不同」。

👉 化解方式

「這裡的『盡快』是今天下午五點前,還是本週內?」



3️⃣ P = Priority(優先順序落差)

場景:「我以為這件事很重要,你卻慢慢來」


行銷部同事交代:「這件需求麻煩幫忙 ASAP!」

工程部同事也很有禮貌地答應了, 然後把它排在了第六優先

三天後行銷催件:「不是 ASAP 嗎?」 工程回:「我們在其他緊急任務後才排進去啊。」

Priority落差是什麼?

雙方的任務清單裡,這件事排的位置完全不同。

比喻一下:

像兩個人去逛賣場, A 的必買清單第一名是「巧克力」, B 的必買清單第一名是「廁紙」。 結果回家後才發現:廁紙沒買,巧克力兩袋。

👉 化解方式

「對你來說這件事的急迫程度是最高嗎? 還是我們可以依照優先順序分配?」



4️⃣ S = Stance(思路與視角落差)

場景:從「策略」聊成「執行細節」


主管:「這次專案,我想聽聽你對策略方向的看法。」

小安開始滔滔不絕:「我打算用 Google Ads、設定三組關鍵字,預算分配是……」 講了五分鐘,主管打斷:「等一下,我要的是整體策略框架,不是執行計畫。」 小安當場臉紅,尷尬地收回簡報檔。

Stance落差是什麼?

主管想討論大方向, 而你沉浸在細節裡。 不同視角、不同層次,會讓溝通雞同鴨講。

比喻一下:

主管站在 10 樓看風景, 你在地面上討論「這棵草是不是該修剪一下」。

👉 化解方式

「您希望先討論大方向策略,還是從細節推回策略?」 多問一句,站在對方的高度再開口。



【結語】


認知落差之所以可怕,

就是因為「我以為你懂」「你以為我明白」, 結果在資訊差、模糊語言、優先順序和立場高度之間, 都各自走上了不同道路。

G.A.P.S

  • Gap:別讓信息差成為瞎猜遊戲
  • Ambiguity:別用模糊字眼讓對方自己腦補
  • Priority:別默默用自己的清單定義別人的急迫
  • Stance:別忘了先對齊高度,再談細節

下次溝通時,

如果又忍不住想說「怎麼會這樣?」 停下來想想: 「是不是又踩到了 G.A.P.S?」 溝通不是說服,而是把差距看見、說清楚、對齊好。 因為,懂了別人之前, 你得先知道差在哪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1會員
32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有溝沒有通,是因為即便頭腦理解,身體卻經驗著限制。
Thumbnail
有溝沒有通,是因為即便頭腦理解,身體卻經驗著限制。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
Thumbnail
溝通用語言訴說 而語言跟邏輯中間隔著一道橫溝 可大可小橫跨二界 而我 喃喃似語、似輕吟、似哼唱 另一頭人們聽不見喃喃的聲音 而我依然在出聲 但沒人聽懂再說著什麼話 於是誤解便產生 空洞的空間、空洞的語言、空洞的人 一瞬間被隔離在遙遠時空中 只能遙望著遠方 渴望踏入溫暖的
Thumbnail
溝通用語言訴說 而語言跟邏輯中間隔著一道橫溝 可大可小橫跨二界 而我 喃喃似語、似輕吟、似哼唱 另一頭人們聽不見喃喃的聲音 而我依然在出聲 但沒人聽懂再說著什麼話 於是誤解便產生 空洞的空間、空洞的語言、空洞的人 一瞬間被隔離在遙遠時空中 只能遙望著遠方 渴望踏入溫暖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