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正是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言語謹慎,做事一絲不苟。這學期,他被推派為教師代表,在開學典禮上致詞。為了這件事,他認真準備了一整週,反覆修改演講稿,連服裝也反覆試穿,只為呈現「得體、穩重、不過火」的形象。
他僵住了,心跳急促,手掌開始出汗。腦海裡翻騰著各種理由——生病、腳抽筋、家裡有急事——可這些都不合適。逃避的念頭一波接著一波,但他知道自己已不能退縮。
校長的聲音透過音響傳來:「我們邀請阿正老師上台,為大家勉勵幾句。」
他深吸一口氣,踏上講台。手中緊握講稿,腦中卻不停閃現念頭:「學生會不會嘲笑我的鞋?會不會有人偷偷拍照?我會不會成為網絡笑柄?」
演講開始了,他努力讓聲音平穩,念著早已熟悉的文字。十來分鐘過去,學生們掌聲雷動。幾位平時話少的學生紛紛舉手,表達心聲:「老師,你說『讀書不是為了變成誰,而是為了成為真正的自己』,讓我很有感觸。」
阿正微微一愣,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心中仍然有些疑惑:「怎麼沒有人提起我的鞋子?難道大家根本沒注意?」
回到辦公桌前,他低頭看著腳上的鞋子:一黑一藍。他忽然輕輕笑了,笑自己太在意那雙錯配的鞋,笑自己總以為別人目光只會挑剔他的外表。
他頓然發現,問題不在於「鞋子」,而在於自己一直糾結於鞋子。想得越多,鞋子變得越大越重。學生們的掌聲,卻正是他講話與心意的真實回響。
從那天起,阿正依然偶爾犯錯——講課時才發現投影片翻錯頁,叫錯學生名字,或白板上寫錯日期。但他不再急於掩飾這些小失誤。
他學會了讓心如江水般流淌,不因一粒細沙而停滯,也不被小石阻擋,平靜且自在。
江水那麼一直流淌,那怕遇到丁點沙石。
故事靈感源於《中阿含經》:〈鹽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