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聽了Youtube,似乎在心理學界,有這樣的三個主要學派──佛洛伊德、榮格與阿德勒,每個學派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而我覺得,這三位學者的理論對我都非常有幫助─分別在不同的階段與時刻派上用場。以下會先描述自我療癒的幾個階段,後面會放上該階段適合的書單。由於是比較私人的分享,希望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所以會採取小額付費閱讀的方式,這個新房間的文章採單次付費制,也就是單次付費就可以看之後該房間的所有文章,而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文章之後也會陸續放上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前言─如何分辨自己尚未形成自我?
幾個跡象可以做為參考:
- 不知道自己喜歡或想要什麼:容易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麼就接受什麼。
- 常常壓抑或否認情緒:不知道自己的感受,甚至連「我餓不餓」「我累不累」都模糊不清。
- 非常需要陪伴,過度依附或討好他人,時常為了避免衝突而犧牲自我需求。
- 很多時候都不敢獨立做選擇、承擔後果。
- 時常質疑自己的感受、判斷與經驗
- 非常在意他人評價,擔心被批評而不敢採取行動、內心過度的惶恐不安
整體而言,沒有自我的人會活在他人的期待裡,缺乏方向感,內心空洞或容易焦慮。形成自我後,則會感到比較踏實、穩定,也能在人際與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樣子。
「沒有自我」其實是很常見的情形,武心理師在《巨嬰國》這本書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