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中的約瑟與《約伯記》中的約伯,是兩位境遇迥異卻同樣彰顯信心的人物。約瑟的一生,是一段由低谷到高峰的旅程;約伯的一生,則是從高處跌入深谷,最後在神面前重新得力。兩人的故事像是信心的兩個側面,互相呼應,為今日的我們留下深刻的啟發。 一、苦難中的信靠 約瑟被兄弟出賣、受誣陷入獄,但他並未埋怨,反而在結局中說:「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創世記50:20)他看見神能把人心的惡意轉為救贖的機會。 約伯在一日之間失去財產、兒女與健康,他仍宣告:「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21)雖然痛苦難當,他的心仍持守敬畏。 這啟示我們,信心不是避免苦難,而是在苦難中仍能依靠神。約瑟提醒我們仰望神的美意,約伯提醒我們即使無解,也要堅守敬畏。
二、誠實與忠心的生命 約瑟在波提乏家和監獄裡忠於職守,《創世記》39:3記載:「耶和華使約瑟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即使身處不義,他仍以誠信活出信仰。 約伯則在苦難中不壓抑情感,他喊說:「願我生的那日滅沒!」(約伯記3:3)他真實地表達痛苦,卻沒有背棄神。 在此啟示我們,信仰不是假裝堅強,而是忠心於所託付的事,並在掙扎中真誠尋求神。 三、承認神的主權 約瑟回顧人生時,看見神掌管歷史,即使人懷惡意,神仍在運行祂的計劃(創50:20)。 約伯經歷神顯現後謙卑承認:「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5)這是從知識進入經歷的信仰突破。 由此可知,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神的作為,但可以選擇承認祂的主權,信靠祂的智慧。
四、饒恕與愛的力量 約瑟在宰相之位時,選擇饒恕兄弟,並且供養他們(創世記50:19–21)。他用愛重建破裂的家庭。 約伯在苦難後為朋友代禱,《約伯記》42:10說:「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他的愛心與饒恕帶來了復興。 在此啟示我們,真正的信仰不只是個人堅守,更是在人際關係中實踐饒恕與愛。結論 約瑟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被人誤解、遭遇不公,神能翻轉未來,將惡化為善。約伯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未來沒有改變,也要在痛苦中堅守,因為神的同在比答案更重要。 👉 約瑟帶來盼望:神能改變環境;約伯帶來深度:即使環境不變,信心依然可以站立。 今日,無論我們像約瑟一樣等待神的翻轉,或像約伯一樣在苦難中掙扎,願我們都學會信靠、真誠、謙卑與饒恕。因為信心的真義,就是在任何境況中仍能說:耶和華是我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