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那些說「因為你怎樣所以我才怎樣」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

「都是因為你,我才會變成這樣。」

「要不是你,我也不會這麼生氣。」

「你怎麼不懂事一點?害我這麼累。」

乍聽之下,這些話好像有道理,因為情境確實有我們的存在;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是一種「責任轉嫁」——把自己的情緒、選擇,全部推到別人身上。

這樣的互動模式,長期下來不僅會讓人心靈受傷,還會讓關係變得不健康。

責怪文化

在家庭或親密關係裡,很多人習慣用「因為你…所以我…」的語句。這是一種典型的責怪文化。

它的特徵是:

① 把問題歸因於他人,而非自我反思。

② 讓對方承擔原本不屬於他的責任。

③ 在言語上製造權力不對等,讓自己成為「受害者」,而另一方成為「加害者」。

《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妮・布朗(Brené Brown)曾提到:責怪其實是一種「逃避」——它能讓人暫時獲得控制感,但代價是傷害他人,甚至破壞關係的信任基礎。

情緒轉嫁

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概念叫「情緒轉嫁」。當一個人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會把憤怒或痛苦丟到最近的人身上。

例如:

  • 老闆罵了他 → 他回家罵你。
  • 他工作壓力大 → 他說「你不體貼,害我更累」。
  • 他心情不好 → 他指責「你講話方式讓我很受傷」。

這些都是把「內在問題」投射到外在對象上。久而久之,你會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真的有問題?是不是我不夠好?

但事實是:他的情緒,是他自己的責任,不是你的。

健康界線:你只需為「自己」負責

阿德勒心理學裡有個重要概念叫「課題分離」。意思是:每個人都該負責自己的課題,而不是介入或強迫他人承擔。

他的情緒 → 是他的課題。

✔ 你的選擇 → 是你的課題。

當一個人總是說「因為你…所以我…」,其實就是在混淆課題。他把自己的選擇推給你,逼迫你揹負不屬於你的東西。

真正健康的關係,應該是:

  • 我對我的情緒負責,不把怒氣轉嫁給你。
  • 你對你的行為負責,不把壓力丟給我。
  • 我們可以互相支持,但不互相指責。

責怪的隱性傷害:自我價值感的流失

長期被「因為你…所以我…」的人包圍,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① 不斷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

② 習慣先檢討自己,而不是質疑對方。

③ 自我價值感下降,認為「我就是不夠好」。

這其實是一種情感操縱。對方或許不是惡意,但他的模式會逐漸削弱你的自信,讓你失去判斷:到底什麼才是「我的責任」。

療癒的開始:不再揹黑鍋

那麼,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建議的第一步,就是「覺察」。當你聽到「因為你…所以我…」時,停下來問自己:

  • 這真的是我的責任嗎?
  • 還是他的情緒與選擇,應該由他自己承擔?

接著,你可以試著練習這些自我保護方式:

① 內心界線

提醒自己「我不需要替他的情緒買單」。

② 清楚表達

例如回應「我理解你很生氣,但這是你的感受,不是我造成的全部原因」。

③ 適時抽離

當對方持續責怪,選擇保持距離,就是一種自我保護。

真正的愛

  • 真正成熟的人,會說「我因為這樣的情境感到不舒服」,而不是「都是你害的」。
  • 真正健康的關係,會是「我們一起面對問題」,而不是「我怪你,你怪我」。

當你身邊有人不斷用「因為你…所以我…」的語言來壓迫你,請記住:那不是愛,而是一種控制。

結語

請遠離任何會說因為你怎麼樣而導致怎麼樣的人類。

切斷不屬於你的責任,回到你自己的生命裡。

當你學會分辨、學會拒絕,你會發現:其實你很自由,你不需要被綁在別人的情緒牢籠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1.7K會員
263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我們有時可能會懷疑: 「我真的有成長嗎?」、「還是我還在重蹈覆轍?」 其實,判斷自己有沒有成長,不是看你過得有多完美,而是看【當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時, 你是不是有了不同的選擇、是不是能用不同的方式去回應】。 成長不是「不會跌倒」,而是「不會再同樣跌倒」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復原力」。 它不
2025/09/29
我們有時可能會懷疑: 「我真的有成長嗎?」、「還是我還在重蹈覆轍?」 其實,判斷自己有沒有成長,不是看你過得有多完美,而是看【當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時, 你是不是有了不同的選擇、是不是能用不同的方式去回應】。 成長不是「不會跌倒」,而是「不會再同樣跌倒」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復原力」。 它不
2025/09/27
網路上看過一句話,「對一個人最大的否定,就是『無感』。」 我們的注意力,就是一種「價值給予」。 你在乎誰,就會把能量投注在誰的身上;你恨誰,就等於承認他仍舊能影響你。 唯有當你「無感」,那才是真正的放下與超越。 為什麼「無視」比「反擊」更有力? 你把情緒放在哪裡,就代表你把自己的心理資源和
2025/09/27
網路上看過一句話,「對一個人最大的否定,就是『無感』。」 我們的注意力,就是一種「價值給予」。 你在乎誰,就會把能量投注在誰的身上;你恨誰,就等於承認他仍舊能影響你。 唯有當你「無感」,那才是真正的放下與超越。 為什麼「無視」比「反擊」更有力? 你把情緒放在哪裡,就代表你把自己的心理資源和
2025/09/22
在生活裡,我們總是對自己說: 「等我考上那個證照,我就會安心了。」 「等我談到理想的戀愛,我就會幸福了。」 「等我存到某個金額,我就能快樂了。」 這些語句,聽起來合理,卻暗藏陷阱。 因為當你把快樂綁在一個未來結果上,幸福往往會一直延後,直到你感覺永遠也等不到。 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為「
2025/09/22
在生活裡,我們總是對自己說: 「等我考上那個證照,我就會安心了。」 「等我談到理想的戀愛,我就會幸福了。」 「等我存到某個金額,我就能快樂了。」 這些語句,聽起來合理,卻暗藏陷阱。 因為當你把快樂綁在一個未來結果上,幸福往往會一直延後,直到你感覺永遠也等不到。 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把一切都歸給外在相對於自己負責實在是輕鬆得多,我們就會直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推卸責任到外在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把一切都歸給外在相對於自己負責實在是輕鬆得多,我們就會直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推卸責任到外在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我想都沒想過,事情發生之後責任都跑到我身上,你把善意溫暖體貼笑容都留給了別人,而我明明是你最親近的人。
Thumbnail
我想都沒想過,事情發生之後責任都跑到我身上,你把善意溫暖體貼笑容都留給了別人,而我明明是你最親近的人。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人生活前進不了是有原因的:長年為惡絕對是自願,從不存在不得已。
Thumbnail
人生活前進不了是有原因的:長年為惡絕對是自願,從不存在不得已。
Thumbnail
即便是同一句話,經驗的差異會帶來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即便是同一句話,經驗的差異會帶來不同的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