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的壓力與競爭中,我們常常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敵人,而是自我成長的機會。
最近,我的一位擔任管理職務七年客戶深夜傳來一條訊息:「每天醒來,第一反應是抗拒上班。明明任務能夠完成,但心裡總是覺得空虛,像在扮演「別人眼中的管理者」。」
我告訴他:「你不是累了,而是把「自己」弄丟了。」這段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我們總是談論「工作與生活平衡」,卻不自覺地把工作和自我看作對立的兩端。仿佛工作是沉重的包袱,而自己則是那個被拖累的可憐者。
但問題真的是出在工作上嗎?
或許,問題在於我們對工作的認知與心態。
從「對抗」到「共舞」:工作與我之間的關係轉變
「自己和工作」——這個「和」字,劃開了楚河漢界。
我們站在這邊,工作在那邊,我們開始計較付出、抱怨壓力、恐懼變化,仿佛每一步都很沉重。
而那些職場中能夠活得很好的人,早已悄悄把這種關係詞換掉了——他們把「自己和工作」變成了「自己的工作」。
少了一个「和」,多了一个「的」。這種微妙的變化,從對抗變成了歸屬。工作不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
三步轉變,從「不想幹」到「我能行」
第一步:從被動接受任務,到主動定義價值
每個任務背後都有選擇的權利。即使是簡單的任務——例如優化會議紀錄的格式,你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次我要讓每個人5分鐘內就能抓住重點。」
當你開始做選擇,而不是簡單地執行指令,你會發現工作的質感和自我價值的認同感都得到了提升。
第二步:找到你的「職業核心能力」
每個職場人都有獨特的核心能力,找到那個讓你充滿熱情的元素,並讓它在工作中不斷顯現。當你從「打工人」變成「創作者」,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再是負擔,而是你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第三步:有界限地投入
作為職場高手,我們必須學會「選擇性投入」。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100%的投入——有時候80%就足夠了。
這並不是懈怠,而是一種策略,幫助你將精力集中在能夠帶來成長和快樂的工作上。
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把重點放在有意義的部分,你的職涯將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工作是修行,不是苦修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然而,這種修行並不是逼迫自己忍耐,而是透過工作的歷練來更好地認識自我。
當你不再把工作看作是必須忍受的負擔,而是視為磨練和自我覺察的途徑時,你會發現,原本枯燥重複的任務能帶給你新的洞察和成長。
📌 你現在用什麼心態面對工作?
A 在對抗中消耗能量
B 在尋找轉變的突破口
C 已經找到「自己的戰場」
👉 請在評論區選擇你目前的狀態,或者分享你的思考。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給需要的朋友。承認自己的狀態,或許正是改變的起點。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