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設計思考之前,老師帶我們先討論一個更根本的主題—創意。
他問了三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
- 你覺得自己有創意嗎?
- 你認為創意在工作中重要嗎?
- 你的公司,真的有花時間培養員工的創意嗎?
根據調查,有 98% 的人認為創意對工作非常重要,
但在亞洲地區,只有 20% 的人覺得自己有創意,
而真正覺得公司在培養創意的卻只有 2%。
這樣的數據落差,讓我們重新反思:
幾乎人人都認同創意的重要性,但在教育與職場中,卻缺乏有系統的培養方式。
把你的想法畫出來。即使你不是一個藝術家,也要用圖像表達你的想法,這樣可以讓你更好,也可以與他人更輕鬆地分享。
Dan Roam
知名商業演說家、顧問和著作家
這提醒我們,創意不只是靈感的閃現,而是一種可以被視覺化、被練習的思考方式。
老師也提到:「創意是設計思考的核心動力。」
因此,在進入設計思考的流程前,我們必須先打開創意開關,讓想像力自由流動。
透過圖像與概念的結合,才能孕育出真正有溫度、有共鳴的設計。
何謂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
IDEO Tim Brown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法,核心精神在於:先理解人,再設計解方。
它結合同理心與創造力,幫助我們在複雜或模糊的問題中,找到創新的突破口。
一、設計思考的5階段

1. 同理心
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觀察他們的行為與情感,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與痛點。
2. 定義問題
整合觀察到的洞察,找出問題的核心本質,明確定義要解決的挑戰。
3. 創意發想
不受限制地發想各種可能的解法,鼓勵多元思考,激發創新點子。
4. 原型製作
將想法快速具體化,用可視、可觸的形式呈現概念,便於測試與溝通。
5. 測試
讓真實使用者體驗雛形,觀察反應、收集回饋,持續修正與優化方案。
這5個階段不是線性的,而是循環反覆的。
在每一次嘗試與修正之間,我們都能離「真實需求」更近一步。
二、Design Thinking 練習
這是課堂中最有啟發也最有趣的部分,老師讓我們兩兩配對,為對方產出一個「零錢包的設計方案」,透過這個練習讓我們充分的能發揮創意也能夠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會分成下列5個階段:
- 🩵 打開理解的大門
我們從「九宮格提問法」開始,透過開放性問題一步步引導對方,挖掘出真正的動機與需求。
老師提醒我們,傾聽比提問更重要,因為同理心往往藏在對方說話的細節裡。

- 💡 從換位思考,開始了解使用者
整理訪談內容後,我們將重點寫在便利貼上,根據初步訪談的結果,進一步詢問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從情感層面更深入地理解對方的需求。

- 🌈 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找出解決關鍵
依據前面的確認,找出實際問題點。

- 🧩 提出多種可選擇的方案,發想點子用於測試
此階段為腦力激盪階段,可以大量且天馬行空的輸出創意方案,並且與使用者介紹你的方案,讓使用者提供回饋。

5. 🧠 根據反饋優化你的設計方案

三、設計思考實作練習
最後老師讓我們以小組實際操作設計思考流程,透過每個階段的討論與練習,不僅更清楚理解設計思考的核心概念,也體會到它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與激發創意的應用價值。
🩵 同理心
鼓勵分享故事:以開放性問題引導受訪者多說。
建立信任關係:訪談前營造放鬆氛圍、耐心傾聽。
給予空間表達:讓受訪者有充分時間思考與表達。
💡 定義問題
一句話整理問題:以便利貼寫出扣緊題目的句子。
刪除或延伸:整理重複或不清晰的內容。
投票決策: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便利貼。
轉化為 HMW 問句:將最高票便利貼改寫為「How might we__?」句型。
🌈 創意發想
腦力激盪:自由拋出各種想法,用畫的也可以。
投票與整理:挑選有潛力的概念並延伸。
收斂重點:聚焦想法的核心價值與延伸方向。
列出限制:檢視遺漏點與潛在反對意見。
視覺化整合:用壁報紙或圖像總結想法。
🧩 原型製作
快速實作:「做出來再修正」是最好的方法。
具體化想法:將點子畫出或製作雛形以便驗證。
🧠 測試
透過實際測試學習:「失敗帶來了解」。
收集回饋:詢問他人意見,發現修正方向與限制。
優化構想:讓點子更完整、更可行。
收穫
這堂課透過實際操作與團隊討論,我們完整走過設計思考的五個階段,從同理、定義問題、發想到實作與驗證,我們不只是學會一套流程,而是學到一種思考方式,也學會如何將這些思維應用在工作中,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創意解方,培養更有結構與同理心的設計思維。
💡創意是火花,設計思考是引線。
💡當兩者結合,設計就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創造改變世界的小小可能。
—————————————————————————————————————————————————
小編:瑞塔|Vicky|肉以|雪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