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Kaique Rocha from Pexels
我有一次在捷運上看到一位小女孩,穿的像《冰雪奇緣》裡的 Elsa 公主,拿著手機似乎在玩著某款迪士尼出品的 App,大聲說:「我是 Elsa,我要選 Elsa!」我當下內心想的是:「你才不是 Elsa,妳只是個穿著藍色蕾絲裙,在捷運上放聲嘶吼的屁孩。」(※ 必須澄清我並不討厭小孩,大部分時間,我滿喜歡跟這些可愛的小猴子相處的。)
無聊的我滑著手機,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好像從沒仔細觀察過別人上傳的自拍照,這讓我意識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似乎不是只有小女孩想當 Elsa,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 Elsa。
打開社群軟體,不論男女都開始習慣在自拍的時候,靠修圖把自己的臉 P 成理想中的樣子,有些按常理判斷就知道,一般人的下巴怎麼可能跟錐子一樣尖呢?這就是今天要聊的話題,歡迎來到「自戀時代」。
自戀的成因?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我們身邊自戀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甚至你我身上都有顯著的自戀特徵,這很正常,因為在心理學上「自戀」是人類的心理動力之一,人人都會自戀,也都覺得自己應該「很特別」;不過近年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觀察發現,比起早期我們父母一輩,近代人自戀的特質居然呈現飛速增長。
在
《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 (Narcissism Epidemic: Living in the Age of Entitlement)一書中,作者珍.圖溫吉(Jean M. Twenge, Ph.D)跟基斯.坎貝爾(W. Keith Campbell, Ph.D)用非常嚴謹的方式調查了一系列「自戀」的成因,總歸有下面幾點:
(一)家庭與學校教育理念的錯位
似乎是為了與傳統教育做切割,有些標榜創新理念的教育機構,會刻意強調多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但父母、師長過度的寵溺孩子,刻意減少批評、給予太多表揚,都會導致孩童的「自戀」人格成長;例如你會發現有很多「安慰獎」、「參加獎」、「人人有獎」的設置,雖然立意良好,但其實都會埋下:「原來我不用太努力,也能被肯定。」的心態,孩子越來越無法接受自己有失敗和期望落空的可能。
(二)社群與明星文化的薰陶
很明顯,社群本身就是建立在「自戀」之上的產物,Facebook、Instagram、抖音等平台的演算法,皆在鼓勵人們即時的分享自己、推銷自己;另外大量的素人網紅湧現,標榜著:「在社群上,你也有機會成名!」的好處,這使得人們越來越渴望成為偶像,人人都有一個網紅夢。
研究指出,Instagram 上的自拍照片比例越來越高,但這不讓人意外是吧?這個研究更有趣的地方是分析了人們自拍的動作;他們意外的發現那些常見的自拍姿勢、角度與表情,其實都來自追蹤人數最高的明星、網紅們,這個現象被稱為「視覺辭典」 。當使用社群的人要自拍時,會無意識的去翻找腦中曾經看過最多讚數、分享次數的參考對象,並模仿他們,即使你不常用社群平台,它也默默地在影響你。
Photo by Tofros.com from Pexels
(三)勵志書、毒雞湯氾濫
最不意外的就是勵志書這點了,為此我還特別走訪一下實體、網路書店的排行榜,無一例外榜單上推薦的「好書」都有著類似:「為你自己而活!」、「你該成為更好的自己。」、「你為什麼不多愛自己一點?」這種教條式的鼓勵,好像我們的憲法裡都能直接加一條「人民必須愛自己」了。
不是做「更好的自己」
當你發現連路邊賣菜的阿姨都能輕易提出某些建議時,那你該多一份質疑。
如果各位有關注
我們的課程 ,會發現募資影片中有傳遞一個概念,叫:「更好的成為自己。」你也許會問:「這個跟『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什麼不一樣嗎?兩者難道不都是在鼓勵人們自戀?」前面講了這麼多,這是自打嘴巴了吧!
其實本質上是不同的,我們回顧一下自戀的成因,有:長輩的鼓勵、明星文化的薰陶、勵志書的氾濫,你發現了嗎?其實它們都有個特點,叫「外部性」;自戀往往是由外界大量的人、事、物影響我們產生的心理狀態,但「更好的成為自己」則是發掘自己的內在,不需要成為別人、被別人肯定、或讓別人在你的計分板上幫你畫正字記號,因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了。
換句話說,我們要強調的不是「自戀」,而是「自信」。
「自信」是指自我肯定的程度,對自我能力與喜愛的評價高低水平,一個自信的人會更多展現出積極主動,且能時刻察覺自己的狀態。
這類的人遇到問題或阻礙時,不會馬上向外尋求救贖與幫助,也很少直接對他人的質疑與批評作出反擊,他們會傾向積極的探索、找出改變的方法;同時自信的人也會對自己保有高度的期待、渴望成功;這點頗像自戀的,但關鍵就在「自戀者」的動力是由外界的因素,一項一項催生出來的人格特質,而「自信者」是由內部的自我肯定與接納,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主觀感受。
VIDEO
如何放下自戀?
雖然放下「自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在
《英雄之旅:自己的故事,別當配角》 的課程中,我們會用一系列的心理學、哲學、故事、生物演化等解釋和理論,搭配許多的應用工具一步一步的幫你放下自戀、建立自信。
這邊我可以先給各位提幾個簡單建議:
如果你是父母,請避免一直告訴孩子:「你是一個小公主、小帥哥。」但如果你是早餐店阿姨,你可以繼續叫客人:「帥哥,今天要吃點什麼?」這是沒關係的。
每個人都要接受自己其實並不特殊,那些總在扮演完美、睿智、或不斷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的「勇者」,通常我們都稱這種人叫「中二」。
你不用拯救所有人,因為所有助人的前提,都是先完成「自我成長」,走完自己的英雄之旅後,再成為別人的導師;那些明明自己過得不怎麼樣,卻總是想著拯救世界的妄人,盡量遠離他們。
最後,做到真正的「謙卑」與「自律」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訪問,是
《文案的美》創辦人林育聖 ,他曾創下「每天來點負能量」粉絲團高達 74 萬人的爆紅,當時演講、採訪、還有出版書籍邀約隨之而來,但就在發展最為巔峰的時候,他突然宣布「結束負能量」,回歸他最喜歡、又平凡的文案事業。
photo credit: Anting Da - Hahow Blog
我問他:「告別負能量,有讓你放下什麼嗎?」他想了一下跟我說:「我放下了虛榮。」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紅,他坦承自己一開始也嚇到了,甚至覺得自己的成長好像趕不上粉絲團人數的增長,但隨著周邊的人越來越多鼓勵、甚至吹捧他的成就,最後他既然有一種「虛榮感」產生。當他真心放下這一切,回歸到最平凡的自己時,我在他眼中看到一股非常清澈的靈魂;在交談的過程中你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的「謙卑」與「自律」,你會明白這不是「裝」,這就是真正的「自信」。
自信的人對自己仍會抱有極高的期待,但也會不斷的反省與審視自我,對外顯示出謙虛的態度,對內則是用自律來約束自己的衝動;這種人即使不會很快成功,我想也不至於犯下大錯吧!
願我們都能更好的成為自己,放下自戀、拿起自信,開始踏上你的
《英雄之旅》 。
英雄,是成為你自己 走在正確的方向,不要便宜行事,你的故事也可以撼動人心,《英雄之旅:自己的故事,別當配角》 線上課程 2019.08.20 正式募資;希望你能支持我的作品,並關注我的粉絲專頁「林子威 Alex Lin」 ,我們課程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