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美好與殘酷共存」──專訪濱口竜介,談創作與現實的相遇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二〇二二年二月發行的《釀電影》vol.7,以「在表演的路上」為題,撥開影視作品製作過程的迷霧,在表演者、表演者背後的手與觀/讀者之間,以文字架起溝通理解的橋,揭露演出背後的故事,讓作品本身之外的細節,也能成為觀眾與創作者間獨特的連結。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與我們暢聊他過往的作品,尤其細談去年底大受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以及甫推出的新作《在車上》,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譯、與演員的溝通到創作階段對空間的想像──近兩小時的訪談,我們以收錄在季刊中的〈販賣空氣的魔法師──專訪濱口竜介〉,以及〈「因為我相信電影」──專訪濱口竜介,談故事存在前的導演功課〉、〈「讓美好與殘酷共存」──專訪濱口竜介,談創作與現實的相遇〉兩篇網站文章完整呈現,透過這一系列訪談,窺探濱口竜介創作背後的細節與意志。

「我希望觀眾看到我的影像時,是感受在現場發生的事,直接看影像畫面中的事件,而不是感受創作者的存在──雖然創作者是一定會存在的,這無法避開。電影跟觀眾之間的關係,應當是一種默契:我邀請你來進入這個電影世界。」──濱口竜介
從二〇〇三年大學時期執導的作品《何食わぬ顔》,到二〇二一年底上映的《在車上》,濱口竜介所打造的世界與其塑造出的獨特氛圍,已在影迷心中留下了溫和但深刻的刻痕。新作《在車上》主要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短篇小說。故事描述資深演員家福在妻子過世後,因為到外地工作,需要僱用代駕,被推薦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女司機美沙紀。濱口竜介與大江崇允的劇本,融入村上春樹其他篇小說,以及大量的戲劇元素,從短篇小說的輕巧,織成一部長片。而攝影四宮秀俊,也精準地把控這部有大量汽車鏡頭的電影。車款從原著黃色 Saab 900 convertible 改成紅色 Saab 900 Turbo sunroof type,與沿路風景對比更形鮮明(註一)。片中有各種車內車外的單人、雙人鏡頭,以及車窗作為內外介面的調度,以及從東京、廣島到北海道的建物與公路的跨度⋯⋯兩人的車上時光,交織著戲劇的台詞、談話與個人心緒。生活的神祕毋須解決,日常的豐饒湧流足以推進生命的行進。
*改編與筆觸
甜寒(後簡稱甜):《在車上》的主角家福,是原作者村上春樹難得寫「跟自己同年代」的主角,而剛好飾演者西島秀俊今年五十歲,家福也與以往您電影作品中的主角年齡層不同,是比您稍年長一些的男性角色。在處理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濱口竜介(後簡稱濱):的確如此。不過,也是妳提到的時候,我才驚覺到這點。西島秀俊已經有將近三十年的演藝經歷,比起去拍一個比我年長的主角,我更像是因為想跟西島秀俊合作而也剛好在這部電影有合作的機會。實際上,跟他工作之後發現──這樣說可能有點失禮──但西島先生擁有一顆少年一般的心,不太感覺到他「比較年長」這件事。
我們在塑造家福這個角色時,不同於書中設定五十多歲,劇本中我們設定是四十九歲,也接近西島秀俊的實際年齡。而家福在指導劇團時,風格比較像是上個世代的劇場導演,是一位很少說明狀況、不太去給演員解釋、一派「你只要照著我說的話去做就對了」那種,比較硬派的劇場導演──這個部分或許是我意識到角色「比較年長」的部分。
村上春樹的作品,就像妳剛才所講的,也比較少出現跟他同世代的主角。西島秀俊詮釋的角色,搞不好就存在於原作跟電影劇本正中間。
甜:延續「硬派的男性劇場導演」作為主角這件事,我在看您的作品時,常覺得女性角色處理得非常動人。在《在車上》的同名短篇(以及電影也包含的同本小說集〈木野〉、〈雪哈拉莎德〉的情節),整本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女人的缺席」、「女人的神秘」,更強調「沒有」女人,您的電影卻有辦法強調出「女人」的部分。
尤其電影中,兩位女演員霧島麗香和三浦透子的存在都很有壓倒性。這樣說可能有點失禮,但比如岡田將生飾演的角色高槻,在原著中被形容是「二流演員」──我不是指岡田先生演得不好,而是他的詮釋「很適合那個角色」──也因此好像相對地平衡了原著「沒有女人」的部分。很想知道您是怎麼平衡地描摹女性角色?
濱:我感謝妳有這樣的解讀。其實我的電影並沒有特別去膨脹女性角色的存在,我對每一個角色都是抱持著尊敬的心態。所謂尊敬,就是我認為每個角色的行動,都有各自的理由,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一定是因為在之前有一連串的經歷,然後來到這個「現在」。只是我們在電影裡面擷取的那個瞬間、觀眾所能夠看到的,就只是「現在」。
我認為,創作是無法跟現實切割的。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男性跟女性比起來,女性是比較敏感、比較強韌的存在,而男性在這個社會裡面,反而被保護得比較好。這是一個易於男性生存的世界,所以他們在行動的當下,時常是無意識地去做出許多行為;但身為女性的話,通常會比較敏感地去接收到一些問題,或直接遭受到困難,也造就大部分的女性在行動上面是有所自覺的。這反映在每個角色的行為上,就結果看起來,我覺得這部分是反映出社會的現實面。
甜:說到「現實面」,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除了您對表演有一種「透明」的追求(註二),我看您的電影也覺得有一種「透明感」。比如我們欣賞繪畫時,可以從筆觸看畫家的情緒,這件事很直接,可是在文學和電影中,觀眾不得不意識到創作是一種轉換(註三)。而我看著您的「筆觸」,能夠感受到您轉換的份量,同時又能如此「透明」──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我對您作品中「透明感」的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透明感」則是,您剛才說反映現實面,但您作品中的角色,其實很少會有很憤世嫉俗的情況,就算是負面狀態,電影都在描寫他們一直在創造,一直在生活,或是生活本身具有的創造性。比起您喜歡的侯麥或是卡薩維第,那些導演的作品都有些比較疏離、尖酸或自溺的情緒,但是您都有辦法在精神上把情緒擦亮(註四)。我覺得這個特質很不可思議,很想知道您對這些想法的回饋。
濱:如果讓你感覺到創作者存在的話,那不就是「不透明」?
甜:是「透明感」,「透明的泡泡(註五)」那樣喔(笑)。
濱:剛才提到「透明」的部分,一方面也包括妳感受到的東西──我很感謝有這樣的解讀。另一方面是我這樣聽下來,自己覺得在電影史早期,比較傳統的古典好萊塢電影裡,作者是隱身在作品後面的,通常不會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的存在,沒有所謂的作者風格或是導演風格,完全以作品為主體。這樣「作者隱身於作品後」算是一種比較古典的詮釋方式,而我自己因為針對那個年代的美國電影做了很多研究,所以也滿嚮往那樣的作風。
我希望觀眾看到我的影像時,是感受到在現場發生的事,直接看影像畫面中的事件,而不是感受創作者的存在──雖然創作者是一定會存在的,這無法避開。而我也必須說,跟之前世代比起來,現在的觀眾變得比較嚴格,畢竟電影歷經這麼多年、這麼多作品,演進到現在,觀眾可以完完全全地分出電影與現實的差別,有很多觀眾也會比較「這些東西夠不夠寫實」。其實,我自己覺得觀眾去討論「寫實度」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破壞的行為,因為電影跟觀眾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默契:我邀請你來進入這個電影世界。
可是反過來說,因為現在的觀眾非常聰明,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我在創作的時候,一方面希望觀眾覺得作品很自然,另一方面,我也完全把它當作一個創作去進行。當我把電影當作一個創作,觀眾也把它當作一個創作的時候,有時候反而更可以讓觀眾接受這個作品,打開他們的接受度。
我是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正能量」。只是,剛才妳提到侯麥,的確很多人會覺得他的電影是輕飄飄的、浪漫的,只把他的電影視為戀愛作品,可是我也一樣覺得侯麥電影的批判力道很強。他是一個滿嚴格的導演,作品裡面時常表現出「他人就完全是他人,沒有人可以去省視別人」等嚴格視角,尤其是到晚年的時候,他作品很強烈地表達出,「個人是絕對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世界的」,他的很多觀點都非常強韌。
其實,我覺得自己也算有效仿他的精神去創作,可是我的確沒有在我的作品裡做出比較直接的意見表達,比較算是「反映」現實中發生的問題。我不會直接去批判,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東西拍出來。譬如說,現實之中會有很多的相遇,會有很多的偶然,一些是好的,一些是不好的,同時都會發生,我不會去「過濾」。我們會看到這個世界上發生美好的事情,跟殘酷的事情,一定都是兩者共存,才叫做現實;如果不接受殘酷的那一面,也會感受不到美好的一面。
可能也因為我不去過濾,讓兩者完整地反映在我電影裡面,所以才會令人感受到美好那一面的可能性吧──也許這會再帶出多一些「正能量」。
*虛構與現實
甜:剛才您提到侯麥作品中那種「他人完全是他人」的批判性,我想到一個與您作品的比較點。比如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系列,裡面男性主角用一種不可靠的敘事者角度,基本上排除了其他男性主體,對女性角色也是很自我的理解。但您的《偶然與想像》如此不同,尤其是最後一段(〈再一次〉),兩個女性之間,雖然是陌生人,去重演彼此對過去之人的想像,然後在對方身上找到別人的影子,也在對方身上找到對方,更在對方身上找到自己……彷彿讓人的連結充滿無限延續下去的可能性,這點我覺得就跟侯麥完全不一樣。侯麥的「他人完全是他人」是一個很有趣的角度,但就如您說,是對人性一種很嚴苛的思考,但您的處理就讓我覺得說,哇,真是一個很美的結論這樣子(笑)。
濱:很謝謝妳有這樣子的感想。講到《偶然與想像》,其實第三篇也是我在創作跟拍攝的時候,自己覺得很舒服的故事,我也覺得那樣的關係非常美好。可是,之所以會有第三篇的存在,也是因為前面第二篇出現了一個最糟糕的「偶然」。
在我心中,因為有第二篇才會有第三篇,算是滿平衡的存在。我覺得《偶然與想像》中的「偶然」,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東西,可是「偶然」也會創造出很多人心中的平衡──就像我自己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一樣。
因為會發生很不好的狀況,我們才會感受到美好。同樣地,因為發生很美好的偶然,我們才會意識到也會有一些不好的想像。很多事情都是取決於自己心中的平衡。第二篇所發生的,真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偶然,只是搞錯兩個字,就毀了幾個人的人生,因為有這樣很糟糕的設定,所以第三篇會令我們看起來特別舒服和美好。
甜:還是想回應一下,因為我其實非常喜歡第二篇,尤其最後那場戲:女學生在公車上親吻了之前的同學,那個慫恿她設下「美人計」接近教授的人。當初她半是設陷阱,半是孺慕地接近教授,而過程中,教授肯認她是一個「用行動去創造什麼」的人──不管教授的話有多真心實意──而最後她的親吻也是呼應這個「優點」。親吻是挑釁,也是回歸自我,就算後來過得不好,但她還是把那個很「正能量」的,或是「很有創造性」、「很有生活動力」的東西延續下去。所以對我來說,第二篇的「偶然」不會很糟,反而達到了一個美好的收尾。
濱:很高興妳有這樣的感想。之於每個角色,每個演員本身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身為創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不見得與每個觀眾看的角度一樣。所以聽到大家的感想,我自己覺得滿開心的。
譬如說,妳剛才講到《偶然與想像》第二篇的那位女性,她的行動,其實是在最糟的狀況下,做出非常有生命力的選擇,只是當觀眾去接收時,是接收到這個最糟的狀況,還是接收到像妳剛才講的,很有生命力的選擇,這兩者並不矛盾。
甜:最後,很好奇在《在車上》中,美沙紀(三浦透子飾演)與家福在敞開頂篷抽菸的手構圖。您曾提到之前看侯孝賢導演的《咖啡時光》時,光是一青窈走路的步態,就會思考這是否具「目的性」;或是您看《千禧曼波》黑輪屋的阿姨,也會注意到那些手勢是不是有做出「習慣」的感覺;您非常注意這些細節是否「日常」(註六)。而《在車上》中,兩人夾菸的手的構圖,沒有那麼「日常」,也無法說是「習慣」,可是又充滿某種特別的默契,這個很寧靜,卻又戲劇化的鏡頭,有種「超越現實(註七)」的感覺。可以多談談這場戲的狀況嗎?
濱:《千禧曼波》裡面的那個老闆,應該是侯導直接在夕張那邊找一個黑輪店,去拍實際上在賣黑輪的阿姨。因為她非常地熟練,就算不看位置,也知道東西擺在那裡,所以觀眾可以馬上理解,她一定不是演員,她的職業就是在賣黑輪的。而這──「這個黑輪屋是存在於現實當中」──間接提醒了觀眾:除了這間黑輪店以外,其他都是虛構的。
就像我更之前講的,創作者偶爾也要提醒觀眾說,「電影是創作」,「在演員身上發生的是故事」,現在這個景像雖存於現實,但其他都是虛構──我覺得可以有這樣的一個「轉換」。
可是,之於演員,雖然在演出創作者筆下虛構的故事,但我常常感受到,演員只要在鏡頭前,多少會恐懼於「自己的存在」。演員還是會想「營造存在」,因為再怎麼樣表演都沒有辦法成為現實,所以會去營造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在一些動作的設計上,我可以去做一些花樣──在《在車上》裡就是妳剛才講的抽菸的手勢──可以讓演員定格在那個瞬間,讓演員「存在」於那場戲裡面。
甜:因為您很注意「聲音」這件事情,我想到您在《在車上》用了石橋英子的音樂,《睡著也好醒來也罷》跟 Tofubeats 合作,《偶然與想像》用了舒曼的《兒時情景》,《觸不到的肌膚》用了艾瑞克.薩提的歌曲……等等。您注重電影敘事內的聲音還有無聲的表現,但您敘事外的配樂選擇卻很多元,想知道您對配樂使用與選擇的想法?
濱:我在獨立製片作品中,常常都是我自己選擇音樂;在商業作品的話,主要是出於製片的判斷。《在車上》選擇石橋英子的音樂,也是我的製片提議,從觀眾的角度跟觀感出發,希望他們怎麼看待這部片所決定的配樂,來為我們的電影增色。就像剛才提到的,演員的聲音跟電影裡面出現的音效與空間聲音,就已經構成了整部電影的音樂性,我會把整部電影裡面出現的聲音當作一個整體存在,是一種音樂性的表現,聲響即可取代音樂。但是這對觀眾來講難度還是太高了,所以我使用了附加的電影配樂,算是向觀眾微笑致意:我的電影真的沒有那麼難,沒有要排擠你,門檻沒有那麼高──用音樂向觀眾釋出善意。
訪談、撰稿:甜寒
即時口譯:張克柔
訪談安排:東昊影業
訪稿編輯:黃于真、張硯拓
全文劇照、工作照提供:東昊影業

註解
註一:可參考 BRUTUS雜誌 2021年 11月1日号 No.949 特集(村上春樹 下 「聴く。観る。集める。食べる。飲む。」編)所收錄的濱口龍介專訪。
註二:詳參 《カメラの前で演じること》。濱口提及,表演是一種對「無色透明」的追求,在攝影機前可以令表演「朝向未來無限他者之眼(未來の無限の他者の眼差し)」。
註三:此處形容引述自影評人與作家黃以曦所言。詳參 O影會圓桌「逃亡的女人是可笑男人的未來──「洪常秀 X 金珉禧」電影圓桌」
註四:此處引自與影評人 Alfredo 的訊息討論。
註五:「泡泡」的形容引自與影評人橘貓(蔡曉松)的討論。
註六:詳參《カメラの前で演じること》。
註七:對我來說,若村上春樹的作品被說是有著「超越」寫實主義「穿牆」設計,濱口這場戲身體的局部和物品(菸),也或許給予我比最後雪地中家福與美沙紀那場戲更「超越現實」的感覺。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與我們暢聊他過往的作品,尤其細談去年底大受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以及甫推出的新作《在車上》,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譯、與演員的溝通到創作階段對空間的想像──近兩小時的訪談,我們以三篇文章完整呈現,透過這一系列訪談,窺探濱口竜介創作背後的細節與意志。
在與失婚婦女的田調過程中,陳湘琪找到的對象 10 對夫婦有 9 對離婚,不離的那一個就像嚴太太。當周遭的人都納悶為何要在傳統婚姻關係裡掙扎、到底追求什麼的時候,對諸多的「嚴太太」而言,就只是繼續過日子罷了,反正不離不快樂、離了也不會快樂,彷彿所有人都患上了「快樂缺乏症」(Anhedonia)。
憑藉《美國女孩》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阮鳳儀,一夕之間成了台灣影迷的新偶像。她說起話來聰慧、大方又帶著點孩子氣,的確有幾分天才少女的味道。然而聊完一個時辰,我想為這故事下的標題,卻是「沈澱」兩個字。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一年前,inch 在《釀電影》和王淨通信時寫道,大家都覺得王淨星途很幸運,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地來自幸運。」那天訪談中,我邊聽邊覺得,眼前這個女孩的福氣,在於她遇到好多疼惜她的人,於是「幸運」在她的身上變成正循環,讓她還能夠善良,能夠柔軟。
這樣的一位女人,似乎可以擁有千百種面孔,而導演卻在找特定的元素。「導演說,當初找我飾演品文,是看見我跟角色很像的一個特質:『優雅』。導演也很擅長把演員與角色的特質融合,所有關於品文的訊息都已經在劇本裡面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去跟她的狀態接近。」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與我們暢聊他過往的作品,尤其細談去年底大受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以及甫推出的新作《在車上》,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譯、與演員的溝通到創作階段對空間的想像──近兩小時的訪談,我們以三篇文章完整呈現,透過這一系列訪談,窺探濱口竜介創作背後的細節與意志。
在與失婚婦女的田調過程中,陳湘琪找到的對象 10 對夫婦有 9 對離婚,不離的那一個就像嚴太太。當周遭的人都納悶為何要在傳統婚姻關係裡掙扎、到底追求什麼的時候,對諸多的「嚴太太」而言,就只是繼續過日子罷了,反正不離不快樂、離了也不會快樂,彷彿所有人都患上了「快樂缺乏症」(Anhedonia)。
憑藉《美國女孩》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阮鳳儀,一夕之間成了台灣影迷的新偶像。她說起話來聰慧、大方又帶著點孩子氣,的確有幾分天才少女的味道。然而聊完一個時辰,我想為這故事下的標題,卻是「沈澱」兩個字。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一年前,inch 在《釀電影》和王淨通信時寫道,大家都覺得王淨星途很幸運,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地來自幸運。」那天訪談中,我邊聽邊覺得,眼前這個女孩的福氣,在於她遇到好多疼惜她的人,於是「幸運」在她的身上變成正循環,讓她還能夠善良,能夠柔軟。
這樣的一位女人,似乎可以擁有千百種面孔,而導演卻在找特定的元素。「導演說,當初找我飾演品文,是看見我跟角色很像的一個特質:『優雅』。導演也很擅長把演員與角色的特質融合,所有關於品文的訊息都已經在劇本裡面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去跟她的狀態接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最近接受到許多不同領域的邀約,主要圍繞在 AI 教學應用和圖文創作的主題。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我可以分享的主題和增加可信度,我整理了一頁「課程講座與工作坊合作邀約」,提供合作夥伴參考。內容包括個人簡介、合作主題、合作案例、實際合作場次、合作夥伴與邀約聯絡方式。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次的靈氣療癒聽這個案的現場分享非常豐富和深刻。個案清楚描述的金黃色和白金藍色的能量場景,以及在脈輪中感受到的光與顏色,都顯示了對於靈氣療癒的敏感和深入感知。 🦋🦋🦋特別是在花海和蝴蝶的畫面,以及出現的敦煌廟宇和金色樓梯,這些畫面都充滿了美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UCC集團台灣公司今 (11/15) 於 UCC品牌旗艦店 (COFFEE LOVER’s PLANET)舉行記者會。糸山英二 (Itoyama Eiji) 總經理在會中向大家介紹UCC咖啡職人精神及引以為傲的冠軍團隊。
Thumbnail
​後悔沒在最美的時候拍婚紗照!尤其看到好姐妹傳來的美美婚紗照。 其實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怕麻煩沒有拍婚紗照,後來一直覺得是個遺憾,一生能有幾次機會穿婚紗呢?難得一輩子就這時候最美,當時應該記錄下最美好的我們。 所以在好姐妹猶豫要不要拍婚紗照的時候,我很肯定跟他們說,就拍吧!不要像我一樣留有遺憾!
Thumbnail
「我不覺得我自己有什麼文學的聲量,我一直以來都不是很care這些東西。我做個比喻好了:百年老店到了分家的時候,你總是知道,最得你意的是哪一間嘛。」
Thumbnail
在這場疫情裡,很多人都說,我們犧牲了多少錢來抗疫。金錢事小,人命才是至關緊要。一個政府、一個社會、一個團體,若不以他的人民、組成社會的民眾,維持公司、團體運作的僱員與成員為重的話,那這個環境注定要被唾棄……
Thumbnail
從菜市場到餐桌,連結許多的人和自然,如果沒有下廚的體驗,我大概也不會想走進菜市場。對菜市場的印記來自於小時候跟媽媽和外婆上市場的記憶,後來在旅程中也喜歡去逛當地的菜市場,在琳瑯滿目的菜市場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當地的季節食材,還看到更多的風土人情與文化。
Thumbnail
為了讓創作內容不生硬難懂,秋萍老師不僅做了詳細的文史踏查、耆老訪問,找來從小熱愛大神尪、畫技高超的撈魚紙印號負責人周子涵繪圖,以在宜蘭創立百年以上的廣生藥行第四代傳人周東彥為故事主角,開啟這充滿宜蘭地方文化精神的繪本創作歷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最近接受到許多不同領域的邀約,主要圍繞在 AI 教學應用和圖文創作的主題。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我可以分享的主題和增加可信度,我整理了一頁「課程講座與工作坊合作邀約」,提供合作夥伴參考。內容包括個人簡介、合作主題、合作案例、實際合作場次、合作夥伴與邀約聯絡方式。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次的靈氣療癒聽這個案的現場分享非常豐富和深刻。個案清楚描述的金黃色和白金藍色的能量場景,以及在脈輪中感受到的光與顏色,都顯示了對於靈氣療癒的敏感和深入感知。 🦋🦋🦋特別是在花海和蝴蝶的畫面,以及出現的敦煌廟宇和金色樓梯,這些畫面都充滿了美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UCC集團台灣公司今 (11/15) 於 UCC品牌旗艦店 (COFFEE LOVER’s PLANET)舉行記者會。糸山英二 (Itoyama Eiji) 總經理在會中向大家介紹UCC咖啡職人精神及引以為傲的冠軍團隊。
Thumbnail
​後悔沒在最美的時候拍婚紗照!尤其看到好姐妹傳來的美美婚紗照。 其實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怕麻煩沒有拍婚紗照,後來一直覺得是個遺憾,一生能有幾次機會穿婚紗呢?難得一輩子就這時候最美,當時應該記錄下最美好的我們。 所以在好姐妹猶豫要不要拍婚紗照的時候,我很肯定跟他們說,就拍吧!不要像我一樣留有遺憾!
Thumbnail
「我不覺得我自己有什麼文學的聲量,我一直以來都不是很care這些東西。我做個比喻好了:百年老店到了分家的時候,你總是知道,最得你意的是哪一間嘛。」
Thumbnail
在這場疫情裡,很多人都說,我們犧牲了多少錢來抗疫。金錢事小,人命才是至關緊要。一個政府、一個社會、一個團體,若不以他的人民、組成社會的民眾,維持公司、團體運作的僱員與成員為重的話,那這個環境注定要被唾棄……
Thumbnail
從菜市場到餐桌,連結許多的人和自然,如果沒有下廚的體驗,我大概也不會想走進菜市場。對菜市場的印記來自於小時候跟媽媽和外婆上市場的記憶,後來在旅程中也喜歡去逛當地的菜市場,在琳瑯滿目的菜市場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當地的季節食材,還看到更多的風土人情與文化。
Thumbnail
為了讓創作內容不生硬難懂,秋萍老師不僅做了詳細的文史踏查、耆老訪問,找來從小熱愛大神尪、畫技高超的撈魚紙印號負責人周子涵繪圖,以在宜蘭創立百年以上的廣生藥行第四代傳人周東彥為故事主角,開啟這充滿宜蘭地方文化精神的繪本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