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那麼我們看第二段,偽真: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偽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前面的邪正是比較純的,這個人邪就是邪,這個人正就是正。但是這個「偽」,你說它邪,它又帶點正;你說它正,它又帶點邪,就是參雜了,這種人比例蠻多的。
我們看「偽」,這個人他也曾經發好心來修行,他也希望往好的方向走,但是他的功課做得不多,他平常沒有自我反省,「有罪不懺」,也沒好好持戒;有過失時,他也不知道怎麼去懺悔、去訶責、去改變、去調整。「有過不除」,這個過失,比方說,他有不好的習慣,貪睡了、貪吃了等等不好的過失。
「內濁外清、始勤終怠」內心污濁,但表面看起來很正常,剛開始還勇猛精進,但是福報現前以後就懈怠、放逸,這個人不持久,雖有好心,剛開始也希望往好的方向走,但是名利現前又夾雜著名利心,所以有善法又夾雜著罪業,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善惡參雜,善惡參雜一般來說,罪業會先得果報,因為一般來說罪業的勢力會造得比較重。你看,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慈善事業做得很多,但臨終的時候相貌不好看,那你說因果何在呢?他做這樣多的慈善事業,你看他的相貌不是好的相貌,你別緊張!他的善業可能第三世才出來,因為他強者先牽,你所做的每個業都跑不掉的,但是得果報的時候,它要排個次序。
就是說,如果這個人造了很多善業而沒表現出來,合理的推論就是他造的罪業比較重,這個人可能兩個都造,罪業先表現出來,但是他所造的善業也沒跑掉,以後再說。所以這個「偽」要注意,因為偽的情況,大部分罪業都會先出來。
那麼「真」這個是難得「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他的心已經被佛法的思想慢慢地調整,慢慢地教育,已經是往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地方跑,雖然他的行為偶爾還有一些過失,但是他的大方向已經是調整成上求下化了,那麼剩下就是時間的問題,他已經慢慢慢慢在改變,一個人思想在改變以後,至少他是在進步了,這個人是保持在增加,今天比昨天進步,明天比今天進步,對他來說,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了。
「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
這種人絕對不是只有一種行力而已,應該有智慧的層次在自我調整。這種人心裡素質都非常好,他對經論的學習,他心中有很多法寶,自動隨時在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他沉悶的時候,他就誦《法華經》來啟發他的心;當他攀緣的時候,他誦《楞嚴經》《金剛經》來調伏自己的攀緣,他用空假二觀善調其心,所以他永遠保持中道。
「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
這個人就是他的理想抱負已經成就了。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安住菩提心以後,你就會自我調整了!
一個人心態調整以後,他的行為可能不一定馬上跟得上,他可能還有一些習慣性的行為,但至少這個人他有自我調整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很強,他做了錯事,他在很短的時間會自我調整,他裡面有一個系統,就是自我反省的系統會啟動,他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我們一般人造了罪業,造了就造了唄,而他不是啊,他造了以後他很快就會檢查出來,然後自我調整,他會找到適當的藥讓下一次的過失就降低了。
也就是說,他的心中已經有一種自我調整的系統出現了,不簡單!
他已經安住菩提心,而且他也善調其心了,這種人,生命對他來說非常有益,這種人要活得長壽才好,因為他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對他意義都重大,這種人,我們一般來說修行上路了,上高速公路了!而我們還在市區打轉,找不到路。那麼就是說,安住跟不安住,人要先求安住再求調伏,因為你安住菩提心以後,你就會自我調整了,當你還沒有真正找到菩提心的時候,你的心就起伏很大。
一個人最怕沒有安頓,因為他有時起惡念,有時起善念,這個人沒有根,我說這個人只有善念沒有善根,因為你不知道他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好的時候有發心,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不做,這個人用是情緒化在修行。
用情緒化不好,因為你沒有根,你的生命充滿了變數啊,你還沒有上高速公路,沒有上路!
今天先講到這個地方,因為後面小跟大有很多話要說了。小乘跟大乘,這個我們一般走向修行以後,如果你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入小乘,你走入小乘以後,你再走出來就會耽誤很長時間啊。所以這個大小要分清楚,當你發心覺得世間的痛苦,覺悟以後,你最好一開始就走對啊!
修行,一開始就走入大乘最好,你不要說我先在小乘修習一下,然後再回小向大,不要這樣!你跟自己過不去,我們一定要直去大乘,你要修就一次走向正確的道路,什麼東西一次把它做好,不要沒有做好再修修補補的,不要這樣。
好,我們到這個地方。今天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