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2
主編:吐司
副編:邊圓人
近年來,自殺佔青少年死因比率創新高、學校自殺自傷通報次數大增、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年輕人亦逐年攀升,如今已破15萬。這個時代的青少年究竟怎麼了?針對青少年憂鬱之現象,聯合報製作了一系列專題,分別從青少年觀點、相關統計數字、社群媒體、學生家長以及校內心理安全網等角度切入,帶我們更近一步認識此一議題。
青少年為何憂鬱?
永無止境的賽跑:升學與就業壓力
近年來開始流行「斜槓」一詞,斜槓之風亦吹至大學校園內,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在自己的主修領域內達到一定表現,更面臨身旁同學紛紛申請雙主修與輔系之壓力。除了學業上跨領域發展之外,現代教改制度也可能使得青少年除了學業成績必須贏過他人之外,更需要花額外心力參加課外活動,好在起跑點上贏過他人。根據精神科醫師表示,在時數很高的上課時間之外,仍須參加補習班或課外活動,使得現在的青少年缺乏喘息機會。
然而,相互競爭的壓力並沒有隨著出社會而消失。根據統計資料,台灣的物價指數年年漲,薪資水平年漲幅卻在近兩年停滯於百分之二點五以內。大學生畢業之後,在就業市場中仍必須面臨競爭壓力,使得許多人對未來感到焦慮,也為了「替未來準備」而多了許多壓力。
社群媒體上光鮮亮麗、私底下崩潰之「微笑憂鬱」微笑憂鬱不同於典型之憂鬱症,受微笑憂鬱所苦的人可能表現得十分愉悅討喜。然而當獨處時,他們卻深陷悲傷與痛苦之中,這使得旁人往往無法察覺光鮮亮麗外表背後之真實面,並提供需要的幫助。近年來隨著社群媒體的流行,人們往往在社群媒體上展現正向的一面,卻忽略了許多人私底下都隱藏了難以向他人傾訴的痛苦。然而,亦有精神科醫師表示,「微笑憂鬱」者並非完全放棄向外界求援。以在青少年族群中常出現限時動態形式為例,這些限時動態往往「畫面全黑、字很小」,很有可能是微笑憂鬱者在以隱晦的方式向他人表達自己需要幫助的方式之一。
校園心理安全網漏洞解析
大學:供不應求、流動率高、與醫院銜接不足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疾病相關盛行率上升,大學端之心裡資源似乎難以因應逐年攀升之需求,使得學生在校內預約心理諮商時普遍必須等待。儘管大多數校園內有「初談」制度,並安排情況較危急之學生優先進行諮商。然而,初談時間有限,再加上大學之校內心理師大多案量龐大、案牘勞形,心理師在此一情況下是否有足夠時間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或判斷個案之需求仍未知。
除了供需不平衡之外,由於大學校內心理師負擔重、薪資不高,使得校內心理師出現流動率高之問題。要成為校內心理師不僅需要碩士學位,還要花一年實習並考取證照。然而,此一付出卻未能反映在校內心理師之薪資上,再加上有些學校不願多編列預算聘行政人員,使得校內心理師不僅接案量大,更須負責許多行政事務。工作量大,薪資卻低,使得校內心理師流動率高成為校內心理安全網漏洞之一。
針對較嚴重之個案,有時候因自傷/自殺相關行為而需要送醫。然而,大學和醫院之間銜接不足,使得高風險個案之照護出現漏洞。當醫院無法收治住院,個案之家長又無法協助時,被送至醫院之學生可能又必須回到學校。然而,學校並非醫療體系,針對需要時刻密切觀察之個案,學校之體系難以擔起照護責任,使得高風險個案反而從校園心裡安全網中掉出。
根據衛福部2019年之統計,15到24歲國人中,高達257人因心理因素輕生,是此年齡區段排行第二的死因。然而,國中之健康與教育課綱卻沒有與心理、精神疾病有關之章節,而僅是講述生理疾病的症狀及治療方式。因此民眾陳馨發起提案,呼籲教育界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主編的話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困擾盛行率大增是受到許多人關注的趨勢。這樣的趨勢一方面令人擔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為心理衛生資訊的普及,使得更多人願意接受治療。此外,就醫與用藥的人數逐漸增加的同時,也必須考量是否有過度醫療化的風險。心理疾病之衛教宣導儘管十分重要,卻不應該是心理衛生教育中唯一的一環。這是因為缺乏醫療以外之論述,往往使得醫療過程中的所受的苦難以化解,或是因為醫療論述太過龐大而缺乏對復元的想像(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popularcrazy/posts/1868600473291427/)心理困擾也不應該只是相關從業人員的責任,有時候,身旁親近之人的陪伴,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醫療與心理人員提供的專業服務。在我們檢討校園心輔系統的漏洞之餘,似乎也應考慮校園中的每個人是否能夠一同成為彼此的支柱,一起打造一個對心理困擾更加友善之環境。儘管現在已有團體提供相關的資源,但仍然是少數。如果可以,希望政府與有關單位在努力推廣精神醫療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醫療本身之侷限以及非醫療資源的重要性。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