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損傷(ACL injury)是常見的運動傷害。籃球、排球、足球、橄欖球、體操、武術、滑雪等等,都是可能造成十字韌帶損傷的類型。基本上高衝擊性、快速位移的運動都是需要注意的運動項目。
膝關節給醫師評估後,根據前十字韌帶損傷情形、根據患者自身的目標,傷後計畫也會有大大不同。並且在十字韌帶損傷的同時,也有可能伴隨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的損傷等。
若十字韌帶完全撕裂了,而且打算重回競技運動,為了安全、盡量避免舊傷復發、增強運動表現,從手術、物理治療、功能性訓練、肌力訓練、重量訓練、運動檢測、專項訓練等等,都要一一達標。
或許你聽過有人說,手術後6-9個月後就會好、就能回去打球。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完善的訓練,6-9個月後就真的回去打球了,那只能希望你平常有常常做好事,因為二次受傷的風險其實非常高。
「時間」的確是很重要的因素,文獻上、實務上6-9個月的確有可能回場,除了原本身體素質好壞的因素外,一定要交給專業並努力地訓練才有希望。
基本上十字韌帶損傷後的訓練,心態上比較像解任務、破關,而不是空等或消極地活動過6-9個月。關關難過關關過,簡易敘述一下重回競賽前,需要達到哪些標準、任務:
1. 控制發炎、疼痛
2. 恢復關節活動度( 俗稱凹角度,通常是最痛的時期 )
3. 下肢功能性動作檢測過關
4. 兩側下肢肌力差距建議<10%
5. 運動科學檢測過關
6. 運動能力檢測過關
7. 學習運動風險管控觀念
這些過程需要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肌力體能訓練師之間專業合作,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長處及短處,短處就自然需要其他專業來互相補足囉,這樣才能對患者達到最好的效益!
手術後前期的重點,應擺在控制患處發炎、疼痛,以及傷口疤痕的照護。適當地休息是必須的,除非必要也不要依賴止痛消炎藥,美容膠帶也盡量勤奮些。
患處腫脹、發炎,盡量不要延遲太久,否則醫師可能會給予注射治療外,也拖延了未來恢復的時間。發炎時期拖的久,有可能是護具沒有戴好、活動過量,再來才考慮是不是個人體質或其他因素的關係。
接下來要遵循開刀醫師的指示,訂立膝關節活動度的標準,什麼時候膝關節要可以活動到90度、100度、130度?應聽從開刀醫師的建議。
有時候醫師很忙忘了講,可以多問一些,相信醫師們都很願意回答的。最不希望遇到的回答是:「開完刀就好了,連復健都不用。」請換一位醫師吧。即便是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看起來傷口不大的刀,都有復健、訓練的必要,何況是天天要走路的膝蓋。
說到凹角度,這也是有很多細節的。如果角度不對、力道、時間沒有控制好,可能會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劇烈疼痛,或不必要的發炎。雖然凹角度後會造成一些發炎,但這是可控制的、正常的,並不會造成困擾。
再講下去就沒完沒了了,未來再來慢慢介紹各種訓練的效益在哪。綜上所述,你有把前期的重點做好,就已經打好基礎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了。接下來的訓練雖然辛苦,但希望能感受到學習新事物的快樂!
十字韌帶手術後的訓練有非常非常多的細節,我就是那細節魔人,歡迎找我服務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是覺得對你很有幫助
歡迎使用方格子平台"贊助作者"
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