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一:滿心期待,覺得自己做的是重要的助人工作,感覺自己對人類世界有貢獻,因此決定考相關科系或研究所,或是準備要讀相關科系或研究所。
階段二:接觸部分理論內涵,覺得自己能力豐沛,教科書上寫的每一項自己都多少有,或沾得上邊,比如自我覺察、敏覺弱勢,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發生過某些難過的往事,正好就是自己更有優勢能夠理解未來案主的契機。
階段三:這些詭異的心理學家都在想甚麼?甚麼鬼理論?為什麼甚麼事情都扯到性?為什麼甚麼都不做純粹的相信案主就會成長?場地論和背景形塑歷程是甚麼鬼東西?林北就是不想承認現實為什麼要看現實?這些女人和弱勢都怎麼了?全家都叫來諮商這有可能喔?然後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都背下來啦QAQ
階段四:考試考試考試,思考思考思考,報告報告報告,反思反思反思,心得心得心得。沒心得?拿去年期末報告改一改。
階段五:你的朋友(非同科系)覺得你講話怪里怪氣,有一種不必要且刻意的溫柔,你則覺得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啊?只是正在修一門叫諮商技術的課。
階段六:首次碰到實務工作,第一次接案前一天把課本和上課筆記都重溫一遍,然後隔天個案放你鴿子。
階段七:被督導電到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選錯行,甚至被督導直言:你要不要改做諮商的學術研究就好?為此你心碎的跑去接受了諮商。
階段八:開始接得了一些案,但也有一些案不太行,被督導或案主電習慣就好,你想起了習得無助感也就這麼一回事,但每次工作前都還是小心翼翼的在看個案紀錄外加督導紀錄,以及看任何人事物都嘗試用諮商相關概念思考,此時想起一句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原來如此,靠杯這句話還是你上諮商理論課時老師講的話。
階段九:你的朋友習慣你的怪異,或開始覺得你正常,你開始能正常生活模式和諮商模式分開一些,但總有交互內化的地帶。「你是個普通人...」你的諮商師這樣跟你說。
階段十:看到諮商界內的花式精采大戰,派系大老鬥法,該旁觀還是參戰?你認真思考自己的姿態與狀態。可惜這些大戰只有你和關心諮商屆的人知道。
階段十一:諮商也只是工作的一種阿,想起你自己的初衷,看到現實感到有些失落,但也沒關係,總是有一些方法活得下去,比如考一張證照後找到缺少到想哭的工作,或是加入時下最流行的自媒體生涯經營流量講求變現,或是轉行。
階段十二:過自己的日子,比如像我一樣,發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