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一般每天上班時數約 6小時,所以一天下來還有時間休息,有精神和肉體上的力氣陪伴家人/朋友/……、培養興趣、與大自然接觸、甚至發展工作以外的能力,活的像個人、吃的像個人、睡的像個人,人長的是立體的,不是工作睡覺工作睡覺的平面。
但台灣一天工作8小時之後,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哪裡還有精神過有品質的生活、經營有品質的關係、培養有品質的自己,更別說所謂的吃飯,不是好好花時間自己煮、悠閒用餐的那種,而睡覺也可能是壓力大到睡眠品質差的那種。
我深深記得以前男朋友在公司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像個活死人一樣的那一年,幾乎說不上話,放假時還要 on-call,能說的話大概只有公司遇到的人事物和下班之後要怎樣吃美食的那種小確幸。
為了要讓企業活的下去「養活許多家庭」,就要讓人像喪屍一樣活著,這樣一直下去,最後就是行將就木的殭屍企業,養著一個個喪屍般的家庭,這種政策不是養活許多家庭,是養死許多家庭。
而這一切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大多數的台灣人,都誤認為現在走在路上的活死人都是活著的人。
大家到國外旅行,都羨慕西方人有很優的生活品質,回頭看看台灣,卻又覺得台灣與歐美「國情不同」,「國情不同」這四個字很好用,就像是在說台灣本質上不適合如此一樣。但「國情」不是本質,而是目前的狀態跟某些文化樣貌,而狀態與樣貌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的,是會隨時間和內外在刺激而改變的。
我們如果羨慕歐美國家某些「國情」,就應該對那些好處和背後須付上的代價有些想像,才有可能改變國情。
註:圖中的fika 是一種瑞典的飲食文化,強調每天下午無論再怎麼忙,都要撥出悠閒享受咖啡與蛋糕(coffee and cake)時光的需要,與英國的「下午茶」類似。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