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咖啡的風味有許多層面,今天來談談咖啡的品種。咖啡屬於茜草科咖啡屬,底下植物能夠商業化的主要品種有阿拉比卡、羅布斯塔、賴比瑞卡、艾克賽爾沙4種(註1)。現在若你走進一家精品咖啡館,裡頭所使用的咖啡,基本上都是「阿拉比卡」這個品種,今日的主題,就是要讓大家快速的得到關於這個品種的小知識。文章後段也會介紹其他三種,作為補充的資料。
註1:什麼是品種? Variety、Cultivar,還是Hybrid?植物學上有其更嚴謹的含義。本文僅就咖啡業內溝通常用的術語作交流。
阿拉比卡種(Arabica)
阿拉比卡種的底下主要分為三大類:
1、衣索比亞原生種(Cultived Indigenous Varieties)、
衣索比亞是阿拉比卡咖啡的原生地,除了於7世紀流傳至葉門乃至全世界的品種之外,尚有無數的亞種在原生地繁衍進化。因為當地歷經長期戰亂與經濟落後,缺乏區分境內繁複原生咖啡品種的能力。一般都是將各農民售予處理廠的各類品種混合處理、出口並統稱為原生種(Heirloom,也有譯之為家傳種者)。身為烘豆師的我在處裡衣索比亞進口的咖啡生豆時,只要隨手抓一把,總能看到大大小小性狀不同,顯非相同品種的咖啡。
近年來這種情況稍有改善,已有學者專家投入鑑識當地品種,其中知名的的74110、74158等。
原生種中最知名的,就是輾轉流傳至巴拿馬種植的藝伎品種(Geisha1931、Legendary)、與曾在瓜地馬拉薇薇特南果地區的茵赫特莊園(El Injerto),拍賣出天價的摩卡種(Mocha/Mokka)
2、鐵比卡(Typica)
原種之意,最接近原生品種的亞種,不耐病蟲害且產量較低。也許是因為結果較少,香氣甜度常優於高產量的品種。知名的美國夏威夷可納、牙買加藍山,都是以鐵比卡為主。台灣於日治時代留下的品種也多以此為主,在移種藝伎種前,一直都是台灣咖啡評鑑獲獎的主力品種。
3、波旁(Bourbon)
鐵比卡移植到不同風土的地區種植後,產生了自然變異。並以咖啡最早被西方人移種的法屬波旁島命名(現稱留尼旺群島,註2)
註2:波旁為法國皇室的姓氏,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後,改稱為留尼旺群島。
波旁中常見的分支有:
肯亞的SL系列(SL28、34)
SL為肯亞研究咖啡品種機構Scott Laboratory的縮寫,SL系列是當地發展出來一系列的波旁品種。該國以種植SL28、34為主。
卡杜拉(Caturra)
波旁的自然突變品種,1937年於巴西被人發現。因為高產量的緣故,頗受產國青睞,尤其在巴西和哥倫比亞大力推廣後,普遍的種植在中、南美洲。
尖身波旁
2001年於留尼旺群島(即波旁島)發現,天然低咖啡因品種
4、阿拉比卡間混種:
帕卡瑪拉(Pacamara) = Paca(s)+Mara(gogype)
同屬阿拉比卡,自然可以相互混血產新的的品種,其中最知名的是由薩爾瓦多研究出帕卡瑪拉,混合了帕卡斯與象豆。繼承了象豆的基因體型較大,氣味風格鮮明,常帶有特別的香料氣息,被薩國視之為國寶。
卡杜艾(Catuai)
1949 年由黃色卡杜拉與新世界種雜交而成,與卡杜拉同樣因為高產量的緣故,普遍的種植在中、南美洲。
卡提歐佩(Catiope) = Ca(turra) + (E)tiope
是由哥倫比亞考卡地區的實驗農場,於2014年於發展而出,由卡杜拉加上衣索比亞原生種所孕育。這個品種低矮易採集,產量也高。咖啡樹葉略帶銅色,果實紅豔,甜度高(糖度20-22),風味層次豐富多變。
羅布斯塔(Robusta)
羅布斯塔其實不是正確的學名,正確的學名是「卡尼弗拉(Coffea canephora)」。羅布斯塔是其下一個亞種,他們的關係有如阿拉比卡之於鐵比卡(Typica),不過業界多以習慣直接稱呼為羅布斯塔。
原產於剛果的羅布斯塔種,因咖啡因含量較高,可以對抗病蟲害且產量較高。但成也咖啡因敗也咖啡因,也較高的含量也易使飲用者攝取過度而造成心悸。早期因為風味遜於阿拉比卡,價位較為低廉。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若對羅布斯塔種進行甄別,如同對阿拉比卡般選種與後製處理(Process),也能生產出風味良好的咖啡。現今評比咖啡品質的杯測師,也已區分為阿拉比卡杯測師(Q Arabica Grader)與羅布斯塔杯測師(Q Robusta Grader)兩種專業分類。
知名的產品有印度皇家羅布斯塔(India Robusta Kaapi Royale),與Paradise Roasters的CxR系列。
混血王子: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混合
阿拉比卡實際上與羅布斯塔是不同的物種,他們的基因也是無法雜交產生後代,不過因為突變的關係,1940年代我們在東帝汶(East Timor)發現了兩者間的雜交種,帝汶種(Timor Hybrid)。因為染色體數量同阿拉比卡,一般被認為仍屬阿拉比卡咖啡。自此也開啟了人類為了想要混合兩種優點,而進行的各種雜交育種實驗。
現今常見的混血種有:
卡蒂姆(Catimor) = Ca(turra) + timor
沒有成功育出兼具高品與高產量的新品種,因較差的品質,還曾遭國際買家拒絕杯測此品種,多用以契作商業品質的咖啡。
卡士提優(Castillo)
為了一雪前恥而做的卡蒂姆後續作品,成功的減少了羅布斯塔血統帶來的風味負面。刻意改稱為卡士提優,希望避免成見的影響。
哥倫比亞(Colombia)
卡蒂姆與卡杜拉再次雜交而成的品種。
賴比瑞卡(Liberica)與艾克賽爾沙(Excelsa)
此二種合計產量尚不足全世界的1%,目前僅馬來西亞有在推廣賴比瑞卡,及部分契作產區有賴比瑞卡混種的使用。
小結
目前咖啡的品種的數量,隨著越來越多專家深入衣索比亞卡法森林探索新品種,以及各家育種研究單位對混種咖啡的推陳出新,數量相當繁雜。不過目前風味上十分有鑑別度的不外乎「藝伎」與「帕卡馬拉」等數種,大多數作為有趣的小知識即可。採購者在決定品項前,也多以杯測到的風味(而非品種)作為主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