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等待,善待自己
前幾天的文章說到不知道能不能看完張曼娟的”我輩中人”,內心很多聲音,還是鼓起勇氣看完了。
書的副標是『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光這幾個詞就能緊張感跑出來,中年人,情書?跟我看到的中年人不一樣,他們配有情書嗎?這種感覺。周遭的中年人,應該說以筆者的這個歲數稱為的中年人,其實是現在的中老年人,應該是投射,自己應該沒那麼老,而這些中老年人真的很“老”,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更加地以自我為中心。不過,還是要重新調整心態,把自己拉回中年,也就是現在的自己,看看書裡,其中的幾句話不只觸動筆者,更多的是許多人不願意面對或談論的。
看初章的副標寫著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這個“卻”字,表露出認知差異,中年人便是大人,更多的人用著“這樣”的生活哲學活著,只是有些內心裡住的是不成熟的小孩。隨著中年的到來,得覺察的是身體的變化,人有慣性思考,現在怎麼樣,未來便怎麼樣。事實卻是,心裡知道卻無法瞭然面對,這有多難,就和要吃下不敢吃的食物那麼難,像是青椒,紅蘿蔔之類的(笑)。岔著題,筆者挑食三十年,最後在自己煮飯之後才知道怎麼煮能夠讓自己吃的下,食物本質並沒有變,而是筆者把那討厭的生味給好好拿掉了。回到接受改變,更深層的說,就是“安全感”這個城堡,接受改變的同時意味著這座城堡需要改建,得先破壞一些,重建成新的樣子。一生有多少盼望,盼望改變帶來的是等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卻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理解到,等待是沒用的,沒有行動,盼望的改變不會到來。從另一個層面看待“盼望”,便是把供給安全感的主體,從自身排出到世界。因此會聽到,就是OO的不好,是XX的不對,所以我們只能盼著改變,等待超人帶來奇蹟。遍地都是這樣,而執行改變的人所做的事物,若為名為“空氣”的社會所接受,那便拍拍手,如果無法,就看名為反動的氣氛和社會觀感哪邊勝出。有趣的是,所有的哲學書,規劃人生的書,都鼓勵要改變,然而真的要做改變的時候,卻說著“這樣真的好嗎?”這種句子。儘管環境如此,能說服自己的只有自己,從書中找出來的簡單的句子
『停止等待,善待自己,停止抱怨,取回“自己”的人生。』
至少在能力所及範圍裡,能做的應該是停止等待和抱怨吧(笑~)
看著這群人,照著鏡子看自己,沒有高人壹等,都一樣,有自我中心,也會隨著時間變老。然而理解到原來這個世界是好的,這樣的事情很重要。也許有人這樣說的。
『有什麼辦法呢?』
『是啊,如果是這樣認為的,都覺得沒辦法,那也沒什麼辦法了。』筆者想。
“善待自己”,也許會被認為是享受生活。其實不是,對自己產生覺察,在能力所及之內盡力,然後放下且不爭並和自己和解,終究會有個結果的。舉個例子說說覺察和盡力,至於不爭和和解,心裡千頭萬緒,有機會整理出來再說,這陣子跟朋友聊到的,“運動?我沒時間”。
至於運動這件事情,能說得很多,也能很簡單的說。總有人說:『老囉,活成別人的累贅囉。』聽到這句話的當時是在鄧醫師訪問張曼娟的電台節目裡,那個瞬間,筆者的怒氣悄然升起,一想到現在是在聽節目便平復過去。這句話挺不負責任的,對筆者而言。中年人到老,如何有尊嚴活著,準備好自己的退休計畫,從收入到開支計劃及早準備,特別是開支,只是這會牴觸到某些傳統根深蒂固的生活型態需求,這太多人提過了,不多說。說到身體的狀態,不會一成不變,會代謝,會老化,與其想著當年的體力和豐功偉業,身體依舊會老去,在還有力氣的時候,了解身體的狀態,而不是麻痺感覺,在還有覺察的時候,探索身體可能的不良體態,藉由調整姿勢和提升核心,也許搭個冥想也很好,讓身體因壓力打結的部位放鬆的同時,減少未來可能的不良於行,才真的有尊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食衣住行,老時少一個都會很不方便,特別是生理上的需求?其他不可控的,順其自然,心裡能接受的都是好事,至於外部的負能量,自然煙滅就好。
這本看完了,挺扎心的,能做的做,等新書,會有勇氣看吧?
感謝在珍貴而有限的時光裡,依然抽空看完本文的你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期待你能幫我點擊文末小愛心
如果還有餘裕,也能點擊 ”贊助” 按鈕,支持創作有價
鼓勵我持續創作
有任何想對我說的,歡迎留言給我
祝福您 歲月 靜好 日日 好日
By Este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