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好考差,都是轉型的好時機
國中會考成績一出,各校又開始被檢驗5A人數多寡,這是大勢,也不必逆風,但不管考好考差,卻都是「學校轉型」的契機。
考好的,在興頭上可以帶大家想一下:如果會考後學生的出席率也很高,是不是更好?
考不好的,運作空間更大。A沒有增,就看看C有沒有減。沒有第一志願,可以看前三志願,或者公校錄取率、三年來學生進步的比率,或者是學生自訂目標的達成率。國中生能為自己訂出適性可達的目標,是很不得了的事。
這些「成績解讀法」,主要是讓學校的經營開始從「即期績效」轉向「長遠影響力」。而影響力取向的學校治理,比較能緩和「師與師、班與班、校與校,甚至生與生」的競爭,進而互相看到彼此的好,系統的互動共好才有可能發生。
相信「會考後出席率高、成績也好」的學校,是大家共同的期盼,但不是一直努力就好,這需要系統變革。
從系統三要素來說:當學校經營的「功能目標」從績效變成影響力,就會帶動內部「連結關係」從競爭到合作的質變,進而激發各「組成元件」(師生、班級)的優質再生,學校就逐漸「組織轉型」了!
考好考差,如果不是「系統變革」的結果,都不代表明年也是這樣。唯有「影響力取向的學校治理」,是長遠可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