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教育攻略 二、從績效到影響力

2023/05/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應工業革命而生的現代學校教育,必須要「系統變革」,也就是「系統三要素」的整個改變:「功能目標」必須由績效轉為影響力;「連結關係」要由競爭變合作;「組成元件」則要以異質多元取代規格量化。
簡而言之,「次世代教育」的起點,就是先把學校的經營目標從「提升績效」轉為「放大影響力」。
好的績效,不一定有好的影響。「前三志願創新高」是不錯的結果,但要看是怎麼來的,才知道對過去、現在、未來產生什麼影響?
但目今學校教育的所有計畫、方案、評鑑與比賽,通常只問結果,不問過程;也讓大家只求勝利,不求樂趣。
或許是因為學校早被置入「全球產業人才供應鏈」的一環,所以「績效導向」逐漸成了經營主軸,大家崇尚的是標準、規格、快速的「量產」思維。
而因為過於注重具體的數字績效,學校也逐漸成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各教育局處派駐各地的「教育派出所」。教育行政機關原本是來支援與服務學校的,許多計畫,應該都是應學校需求而生,為了協助學校把教育辦得更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現在剛好相反,學校已逐漸少了自己在地獨特不同的目標與願景,反而是山海一家,通通在執行教育局處的命令與計畫,於是學校也變成「教育行政機關」;校長則成了「公務員」(跟日本一樣了!)。
但行政機關注重的是,任務是否完成?績效是否達標?而學校卻需要關注更高一層的「影響力」:不僅有做、做到,更重要的是,這個結果產生什麼影響?如何放大好的影響力?這才是學校!
當學校把重點放在比績效更高一層的「影響力」,才會真的持續檢討、改善與創新,自然就進入戴明博士的「PDSA」學習迴圈,學校治理也會逐漸脫離片段、零碎的線性思維,開始啟動良性循環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1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