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習慣:如何成為職場中的「Impact Player」?

更新於 2023/04/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是影響力成員?

在你所處的團隊裡,有沒有發現有一些同事對於如何完成任務非常有一套,思路清晰,很多時候在老闆開口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提案整理,準備蓄勢待發,有他在的專案每個人都很放心一定有極高品質;然而,有一些同事雖然也是表現不錯,但你一想到他把不好做的項目都推給你、只做老闆可以明顯看到成果的部分,而且堅持使用他自己的方式,無法接受任何別人給他的回饋意見,覺得下禮拜還要跟他繼續討論專案就心情很差;甚至可能還有一些同事,他其實也滿有能力的,但你心底偷偷地希望老闆趕快將他踢出專案團隊,因為他的存在等於更多麻煩…(或許這時候你的心中有許多臉孔自然地浮現...)。
以上三種便是《影響力習慣》一書提到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者。本書著重於討論「高影響力貢獻者」與「一般貢獻者」的關鍵差異,以及怎麼做可以讓工作者能夠成為更有影響力心態的成員、讓領導者營造一支充滿影響力成員的冠軍團隊。
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者

五種影響力成員心態

作者是在2019年被評選為世界五十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的Liz Wiseman。她與研究團隊從與520名經理人及25位影響力成員的訪談中,彙整出以下五種造成顯著貢獻差異的工作方式,稱為「影響力成員心態」。
《影響力習慣》告訴我們,即使你很聰明、你很有能力,你抱持的思維與工作方式還是有可能把你變成其他同事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低貢獻者」或只能做完沒有更好的「一般貢獻者」。

Being an impact player!

今年是研究所畢業後進入職場的第8個年頭了,期間經過了一些挫折、經過了一些迷惘,也是一直到最近兩三年好像才能夠掌握自己的使用說明,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完全發揮所長。
書中內容我最有感觸的是「讓工作變輕鬆」這個影響力成員心態。影響力成員透過俐落的方式工作,事先做好研究與準備、摘要重點、帶來正向的工作氛圍,降低自己的維護成本,也就是完成工作的過程中既能達到最終目的,也非常有效率地不會消耗大量資源,他們容易與人共事,提供別人幫助。讓我聯想到在《橫向領導》一書提到的「提供幫助」概念。
我很喜歡以下的這段總結:
我們可以好整以暇地等待有人發現我們真正的天分和才能,或者我們可以積極參與這場遊戲。我們不需要當老闆才能承擔自己做貢獻的責任,我們也不需要擔任最重要的職務才能決定增添價值。影響力成員心態便是在邀請你做出完全的貢獻。如果你還不能確定是否要踏上領導和更有影響力的道路,請接受這輕輕一推:只管開始。從任何地方開始,藉由嘗試改變心態和實踐習慣,你將更能判斷你的情況和建立覺識。
我不禁想,如果每個工作者都能秉持這樣的思維與他人合作、對於他人回饋保持開放態度、謙遜、有好奇心、容許他人與自己一同發光發熱,該是多麼美好的景象,也期許自己能夠涵養影響力成員心態:
Being an impact player!

書籍資訊

書名:影響力習慣
作者:Liz Wiseman (2019 Thinkers50)
年份:2022

延伸閱讀推薦

參考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ceanbaymax 的其他內容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楔子 2020下半年讀了《原子習慣》之後,如開竅般突然開啟了閱讀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開關,開始大量閱讀,2021年讀了51本,2022年更進階到74本,希望2023年能夠繼續持續沉浸在書海中。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楔子 2020下半年讀了《原子習慣》之後,如開竅般突然開啟了閱讀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開關,開始大量閱讀,2021年讀了51本,2022年更進階到74本,希望2023年能夠繼續持續沉浸在書海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作者在第十二週的心得中分享了情緒覺察和管理的體會。作者理解到,重要的是要持續學習,並真實地面對和接納情緒,而不是企圖消除它們。通過具體案例,作者發現能夠準確辨識自己的情緒是關鍵。最後,作者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了一些問题,這是一個很好的成果。保持專注和堅持的態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進步。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
Thumbnail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Thumbnail
★影響力,決定你是有價值的成員,還是只能遊走在邊緣。
Thumbnail
『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影響力與信任學習,不管是在經營事業或是商業活動,對於人心的了解,是不可或缺,如何影響引導他人的行動相對都挺重要
在球賽中,你需要傳球的時候,影響力成員永遠準時出現
Thumbnail
你對工作滿意嗎?會不會覺得雖然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上司信任?或總覺得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所長,獲得更高報酬呢?推薦這本《影響力習慣》,只要掌握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職場上的高影響力玩家。
Thumbnail
無動機行為 不是所有行為反應都是有動機的,至少並非是一般意義下『滿足需求』的動機,就是想要追求自己沒有或需要的東西。 普遍的動機原理被視為『因應coping』而非『表現expression』。 正面表述[成熟、成長、自我實現] 負面表述 [從眾、階級、趨避風險] 口述:可能可以理解為一種本能,為了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作者在第十二週的心得中分享了情緒覺察和管理的體會。作者理解到,重要的是要持續學習,並真實地面對和接納情緒,而不是企圖消除它們。通過具體案例,作者發現能夠準確辨識自己的情緒是關鍵。最後,作者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了一些問题,這是一個很好的成果。保持專注和堅持的態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進步。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
Thumbnail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Thumbnail
★影響力,決定你是有價值的成員,還是只能遊走在邊緣。
Thumbnail
『領導就要懂心理學』職場影響力與信任學習,不管是在經營事業或是商業活動,對於人心的了解,是不可或缺,如何影響引導他人的行動相對都挺重要
在球賽中,你需要傳球的時候,影響力成員永遠準時出現
Thumbnail
你對工作滿意嗎?會不會覺得雖然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上司信任?或總覺得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所長,獲得更高報酬呢?推薦這本《影響力習慣》,只要掌握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職場上的高影響力玩家。
Thumbnail
無動機行為 不是所有行為反應都是有動機的,至少並非是一般意義下『滿足需求』的動機,就是想要追求自己沒有或需要的東西。 普遍的動機原理被視為『因應coping』而非『表現expression』。 正面表述[成熟、成長、自我實現] 負面表述 [從眾、階級、趨避風險] 口述:可能可以理解為一種本能,為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