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習慣:如何成為職場中的「Impact Play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是影響力成員?

在你所處的團隊裡,有沒有發現有一些同事對於如何完成任務非常有一套,思路清晰,很多時候在老闆開口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提案整理,準備蓄勢待發,有他在的專案每個人都很放心一定有極高品質;然而,有一些同事雖然也是表現不錯,但你一想到他把不好做的項目都推給你、只做老闆可以明顯看到成果的部分,而且堅持使用他自己的方式,無法接受任何別人給他的回饋意見,覺得下禮拜還要跟他繼續討論專案就心情很差;甚至可能還有一些同事,他其實也滿有能力的,但你心底偷偷地希望老闆趕快將他踢出專案團隊,因為他的存在等於更多麻煩…(或許這時候你的心中有許多臉孔自然地浮現...)。
以上三種便是《影響力習慣》一書提到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者。本書著重於討論「高影響力貢獻者」與「一般貢獻者」的關鍵差異,以及怎麼做可以讓工作者能夠成為更有影響力心態的成員、讓領導者營造一支充滿影響力成員的冠軍團隊。
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者

五種影響力成員心態

作者是在2019年被評選為世界五十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的Liz Wiseman。她與研究團隊從與520名經理人及25位影響力成員的訪談中,彙整出以下五種造成顯著貢獻差異的工作方式,稱為「影響力成員心態」。
《影響力習慣》告訴我們,即使你很聰明、你很有能力,你抱持的思維與工作方式還是有可能把你變成其他同事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低貢獻者」或只能做完沒有更好的「一般貢獻者」。

Being an impact player!

今年是研究所畢業後進入職場的第8個年頭了,期間經過了一些挫折、經過了一些迷惘,也是一直到最近兩三年好像才能夠掌握自己的使用說明,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完全發揮所長。
書中內容我最有感觸的是「讓工作變輕鬆」這個影響力成員心態。影響力成員透過俐落的方式工作,事先做好研究與準備、摘要重點、帶來正向的工作氛圍,降低自己的維護成本,也就是完成工作的過程中既能達到最終目的,也非常有效率地不會消耗大量資源,他們容易與人共事,提供別人幫助。讓我聯想到在《橫向領導》一書提到的「提供幫助」概念。
我很喜歡以下的這段總結:
我們可以好整以暇地等待有人發現我們真正的天分和才能,或者我們可以積極參與這場遊戲。我們不需要當老闆才能承擔自己做貢獻的責任,我們也不需要擔任最重要的職務才能決定增添價值。影響力成員心態便是在邀請你做出完全的貢獻。如果你還不能確定是否要踏上領導和更有影響力的道路,請接受這輕輕一推:只管開始。從任何地方開始,藉由嘗試改變心態和實踐習慣,你將更能判斷你的情況和建立覺識。
我不禁想,如果每個工作者都能秉持這樣的思維與他人合作、對於他人回饋保持開放態度、謙遜、有好奇心、容許他人與自己一同發光發熱,該是多麼美好的景象,也期許自己能夠涵養影響力成員心態:
Being an impact player!

書籍資訊

書名:影響力習慣
作者:Liz Wiseman (2019 Thinkers50)
年份:2022

延伸閱讀推薦

參考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ceanbaymax 的其他內容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楔子 2020下半年讀了《原子習慣》之後,如開竅般突然開啟了閱讀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開關,開始大量閱讀,2021年讀了51本,2022年更進階到74本,希望2023年能夠繼續持續沉浸在書海中。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楔子 2020下半年讀了《原子習慣》之後,如開竅般突然開啟了閱讀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開關,開始大量閱讀,2021年讀了51本,2022年更進階到74本,希望2023年能夠繼續持續沉浸在書海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莉茲.懷斯曼曾在 2019 年入選世界無五十大管理思想家。書中,她從一個問題出發:為什麼有些管理者發揮「影響力領導」,帶領團隊創造佳績;有些卻會讓扼殺人才,讓團隊無法發揮所長?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解老闆的思維和期望對於主動配合工作需求、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以及取得職業成功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五個策略,幫助你更有效地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並且根據這些理解行動。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
Thumbnail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莉茲.懷斯曼曾在 2019 年入選世界無五十大管理思想家。書中,她從一個問題出發:為什麼有些管理者發揮「影響力領導」,帶領團隊創造佳績;有些卻會讓扼殺人才,讓團隊無法發揮所長?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解老闆的思維和期望對於主動配合工作需求、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以及取得職業成功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五個策略,幫助你更有效地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並且根據這些理解行動。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
Thumbnail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