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文章『減肥02』 | 減肥前,必需要知道的能量話題說過人體消耗熱量的三個途徑,接下來這篇文章分上、下兩部份,著重講一下兩個可以在無意中影響減肥最大的部份,「食物熱效應」與「非運動性產熱」
上一篇文章有說過食物熱效應與身體的關係,而我們也知道了身體對於攝取的食物需要花費能量去消化它們,這樣我們就能很直觀的知道,在飲食的比例中,多攝取一點蛋白質食物就會讓身體在消化的時候多使用一點能量。
讓我們假設一個場景,有AB兩個人,在一天中的三餐攝取相同熱量,比如2500大卡,他們吃了以下食物:
A:蘿蔔糕、Pizza、藍莓蛋糕、大麥克套餐
B:鮪魚蛋三明治、牛肉丼飯、生魚片、雞腿便當
這裡不討論營養跟健康的問題,也不強調高蛋白餐的概念,單純就熱量消耗的層面去做分析。
另外,當大家都只看到「高蛋白餐」的蛋白質含量,但忽略了高蛋白餐除了蛋白質以外,其中所含的微量原素也不一定足夠一天人體所需,所以「健康餐」,只能說相對健康,而不能說是絕對健康。
我們來比較看看兩人吃的食物就可以發現,A吃下的都是含油脂較多的食物,而B攝取的食物則是以蛋白質為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原形食物”。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食物熱效應的時候我有提供身體消化食物的大致數據,這邊再複習一遍:
碳水化合物:約5-10%;蛋白質:約20-30%;脂肪:約2-3%
(每本書提供食物熱效應的數據不大相同,但大約都在18%~35之間)
我們將數據換算下來,不要說A攝取的食物跟B一樣是2500大卡,即便B多攝取了1~200大卡或更多一些,可能就是一罐飲料或者一包零食的熱量,最後因為食物熱效應的關係,AB身體攝取的總熱量說不定還是一樣的。
綜合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大部份人所說「吃不胖的人」與「喝水就會胖」 的分別,就是在於對食物的挑選,而食物對身體消耗熱量的影響就在於「食物熱效應」
當妳在看到別人怎麼吃都吃不胖的時候,可以先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他吃的是什麼樣的食物?
他吃得是不是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多?
他的日常消耗是不是很多?做家務、帶小孩、上班時走路、騎腳踏車,上班少用電梯常爬樓梯…等等
其實看別人的體重或身材怎麼樣,自已就想要那樣的體重與身材,這種想法很不現實。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候不是簡單的外在表象能衡量出來的,也不是單單”自律”兩個字就能解釋得了。
家庭環境、年紀、工作、興趣、朋友…都是影響減肥的變數之一。
從生活的角度來講,最理想的減肥狀態,是知道"每個食物種類對身體的作用",當遇到特別的日子,母親節、情人節、男/女朋友生日,如果有大餐的點綴會讓今天顯得更繽紛多彩,那就放開了去吃。
過了這特別的一天或兩天,回到平常的生活,在日常三餐中攝取充足的營養,清楚知道什麼可以放開吃,什麼可以適量吃,什麼應該避免吃。
減肥,就是換一種生活模式。
好了 ,這一篇介紹了食物所攝取的熱量對於肥胖與否的影響,下一篇文章就著重說說非運動性產熱對於減肥的重要性。
了解基礎營養,帶給我學習知識的平靜,也讓我更清楚平衡攝取食物對身體的重要性
身體很複雜,需要很多知識去維護;讀書才有知識,有知識就有力量
我是蘇揚Jasper,祝大家健康愉快!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文章內容,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訂閱、拍手來讓我知道,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