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生命手記》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面對死亡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去直視死亡的迫近。尤有甚者,死亡對人的威脅,往往也透過親人的逝世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這一對結褵六十載的夫妻,共同書寫而成的作品。然而,其書寫的發韌卻是瑪莉蓮因為癌末,面對著死亡的逼近,遂興起了與丈夫一同書寫人生最後時期的種種想法。閱讀的過程,腦海裡總會不經意地想起《恩寵與勇氣》一書,那是作者威爾伯書寫著他的妻子崔雅的生命故事,透過崔雅的罹病、治療與過世,威爾伯深切地去探究面對死亡的憂懼與勇敢。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由瑪莉蓮與歐文各自書寫著內心的感受,並且依時序交錯呈現,直到瑪莉蓮過世之後,則是由歐文獨自書寫著內心的不安與巨慟。書中一開始呈現著關於死亡的拉扯,然而讓人訝然的是那卻並非瑪莉蓮對於活著的渴望與死亡的畏懼,而是瑪莉蓮對於己身的死亡所可能造成歐文的衝擊,讓她配合著醫療的用藥,想辦法爭取生命的延續。然而治療的副作用著實極為痛苦,那卻也讓瑪莉蓮不斷思考著那背後的意義與目的。

對瑪莉蓮來說,她對於自己漫長的人生感到非常地滿足,不論是與歐文婚姻的美滿、子孫滿堂,還是於己在書寫、教授方面的種種成就與享受,當然還有那經營多年的種種團體,那都帶給她滿滿的收穫。而也如同歐文所言,死亡焦慮往往與人生虛度的感覺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人生越是虛度,死亡的焦慮也就越強烈。是故,當瑪莉蓮回首過往的人生覺得心滿意足,反倒對於眼下想盡辦法想要延續生命的手段,卻可能剝奪關於活著的一種自在與清明而感到質疑。

所以,在瑪莉蓮的書寫之中,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死亡的坦然,但是卻因為掛心著歐文而嘗試去接受更多的醫療。只是從她發信給眾位朋友,訴說自己的狀態,甚至把握時機一一道別,就可以感受到,瑪莉蓮穩穩地踩踏著她所清楚意識到的前往死亡的道路。也許她的人生讓她無悔,所以無須有太多的罣礙,唯一還可以做的也許是在生命的最終,予以最在乎的人,最適切的告別。

相較於此,歐文則不忍,也不想接受妻子的離去。他鼓勵著瑪莉蓮嘗試不同的治療,也深情地陪伴著。甚至每每去醫院聆聽治療成效的過程,歐文都比瑪莉蓮還要心焦與在乎,因為不捨。那早已習慣彼此陪伴的歲月,那早已習於共同分享的生活,讓歐文一時間不知如何去面對瑪莉蓮可能的離去。於是乎,他只能期許醫療發生效果,他只能寄望奇蹟的發生。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得要面對瑪莉蓮對於醫助自殺的申請,對歐文來說,那像是無可遁逃的直視,那像是被逼使著放下那無法成真的希冀。

尤其是歐文一方面要協助瑪莉蓮交代後事,一方面卻又不想去面對往後沒有瑪莉蓮的生活想像,那樣的衝擊與矛盾,讓他陷入強烈的情緒糾結。然而,面對著瑪莉蓮的平靜與淡定,反倒得以從中找著一些支持。而瑪莉蓮也毫無保留地呈現出她對於歐文的擔心與憂懼,那更成了她面對死亡最難放下的牽掛。於是乎,為了讓瑪莉蓮能夠心安,歐文終究得要嘗試去接納現實的殘酷,並且嘗試去緩解內心的種種焦躁。

透過兩人的書寫,讓人深刻地感受到鶼鰈情深。兩人之間長久的相互依靠與扶持,彷彿讓彼此的人生有著怎也化不開的交融。而對歐文與瑪莉蓮來說,他們從未想過彼此之間的分離,直到死亡前來敲門,瑪莉蓮幾經掙扎才終於學會放下,終於學會接受。因為這個過程中,她遭逢了身體上幾乎難以忍受的磨難。是故,她嘗試轉念,嘗試學會放下,儘管她不願意,但她知曉她必須如此。相較於此,目睹這一切的歐文雖然不若瑪莉蓮承受如此大的身體上的痛楚,但是他所領受關於心靈的折磨可也極其難捱。

沒有人願意心愛之人承受如此巨大的苦難,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不願意面對彼此的分離。那份糾結,反覆浮現於腦海;那份巨慟,更時時縈繞於心頭。切莫以為那就是苦難的頂點,即便內心早已不知演練多少次,即便身為一個治療師早已深知喪親經驗所將遭逢的種種悲傷歷程,那都完全無法跟實際經驗時所造成的衝擊相互比擬。

喪禮結束之後,歐文經歷了一段超乎其想像的磨難與困頓。初期,生命彷彿跟著瑪莉蓮的死亡而停滯,由於早已習慣面對生活的種種,立刻與瑪莉蓮分享。然而卻又每每在那樣的舉措裡,感受到瑪莉蓮已經不在身邊的巨慟。於是乎,減少任何的活動遂成了意識甚或是潛意識裡自我保護的機轉。因為只要有任何的觸動,就會想要分享,而那就拉扯出內在難以抑制的悲傷。與朋友相遇如此,看到中意的影視作品如此,與子孫互動如此,甚至連生活周遭任何極其細微的改變都是如此。更直白地說,任何的變動,都將導致難以承受的悲痛,於是乎停滯彷彿是最好的應對之法。

那樣的停滯,凸顯著一種無助,甚或回過頭質疑己身的能力。誠如書中所言及的身為全球極其推崇的治療師,歐文甚至在那過程中深切地理解與體會自殺人的心理。回首,審視過往那數不清次數的喪親個案的治療經驗,歐文更為深刻地體悟到當事者的困頓,也彷彿試著從耙梳相關經驗中,重新找回生命的動力。這過程中,歐文經歷了心理與身體的變化,退縮、不安,最重要的是他如實地記錄下這一切種種。甚至那樣的書寫成了療癒的關鍵力量,也於此同時,他更加深刻地體悟到,瑪莉蓮當時提出書寫計畫時所言及的,他們應當共同寫一本書,把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也許對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會有一點用處。殊不知,那卻反倒成為支撐歐文的關鍵力量。

因為,那樣的書寫是與瑪莉蓮共同參與的美好,所以即便困頓難捱,即便生命裹足不前,都不當讓書寫停頓,更不該讓瑪麗蓮最後的一本書難產。而在那一次次的書寫與耙梳當中,歐文像是嘗試完成一次次的自我對話,甚至像是告知瑪莉蓮在她離去之後的種種努力。誠如,瑪莉蓮在世時,歐文為了讓她心安,總願意去承諾關於己身的照顧。然而,真正面臨那巨大的失落之時,那遭到排山倒海的悲傷情緒淹沒的思緒,早已無暇顧及這一切。唯有在面對書寫的當下,再次意識到那份許諾,再次找回那一點點力量。在那過程中,歐文突然意識到,也許瑪莉蓮提出書寫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自己。

值得玩味的是,在那顛簸前行的日子裡,歐文開始翻閱自己過往的書寫,透過文字重新去審視過往的經驗。雖然許多的故事難免拉扯出創作時的記憶,也連帶召喚出那當下與瑪莉蓮的互動而再次感傷不已。但是,那卻也在閱讀的過程裡,遇見了那曾經飽含心靈能量的自己。當眾人總是從歐文的著作中找著能量,也許當事者也當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而過往歐文的著作,最讓人著迷之處,莫過於其總能以真誠的態度寫下內心的感受。那份真實總是讓人在閱讀的剎那,強烈地感受到一份內在心靈豐厚的底蘊。也在那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如實」正是活著最強而有力的後盾。而那樣的感受拉回到本書的書寫,更是讓人感到驚艷。未曾掩飾內在的茫然與不安,未曾美化喪偶所帶來的困頓與磨難,歐文的文字,一直反覆而深切地提醒著,他是一位治療師,但是在那之前,他是一個人,一個如實存在的人。他是為活著而活著,不是為治療師的頭銜而存在著。

那樣的活著,也許於歐文,是再自然不過的樣態。殊不知那卻足以讓人有著深刻的儆醒:關於活著,也關於真實。

深深地感激著。




延伸閱讀


關於心河這一系列書寫的介紹與總覽

 

45會員
70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什麼是愛情?」也許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甚或每個人所描繪出來的樣貌也不相同。更讓人感到慨嘆的是,也許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關於愛情的悸動,可在生活之中卻又離那樣的感受如此地遙遠。甚或,早已忘卻關於愛情的感受。
掩卷之後,不禁衷心地讚嘆著,《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真的無愧於2022本屋大賞的首獎。那許許多多關於戰爭的議題,依舊在心底發酵,對比著新聞上依舊播放的戰爭新聞,那殺戮、那強姦依舊,那關於人性與魔鬼的議題,心裡頭深深地不安著。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什麼是愛情?」也許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甚或每個人所描繪出來的樣貌也不相同。更讓人感到慨嘆的是,也許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關於愛情的悸動,可在生活之中卻又離那樣的感受如此地遙遠。甚或,早已忘卻關於愛情的感受。
掩卷之後,不禁衷心地讚嘆著,《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真的無愧於2022本屋大賞的首獎。那許許多多關於戰爭的議題,依舊在心底發酵,對比著新聞上依舊播放的戰爭新聞,那殺戮、那強姦依舊,那關於人性與魔鬼的議題,心裡頭深深地不安著。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精心灌溉,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 我們要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因為生命中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當我們欣賞萬物的壯麗時,會發現人類的渺小,如同螞蟻一般匆忙奔波。 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看似合適,但卻不盡然。 我們應該被激勵去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進步。因為在進步的過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把自己的心回到『簡單』。 ※我們需要相信生命有意義。那個信念很可能是一個生物上的必要。 ※死亡、輪迴、疾病……都是我們發明的。 ※在最初,是有個神聖的心理完形。 ※肉體感官是內在感官的延伸。內在感官提供給所有物種一個內在的溝通方法。那麼,細胞擁有內在感官。 ※原子的感知能力。
Thumbnail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Thumbnail
🌿「那天,我死去的朋友私訊我。」 來賓介紹👏👏👏 -- 高竹嵐(又稱海豹教授):時不時仰望星空的雙寶爸 aka. 編劇詞曲與編曲 -- 孫自怡(又稱不點):茉茉守護大家的 醫術?! 藝術總監暨導演 🏹《劇場狂粉的日常》每週準時與您在空中相會~(*๓´╰╯`๓)♡
Thumbnail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精心灌溉,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 我們要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因為生命中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當我們欣賞萬物的壯麗時,會發現人類的渺小,如同螞蟻一般匆忙奔波。 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看似合適,但卻不盡然。 我們應該被激勵去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進步。因為在進步的過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把自己的心回到『簡單』。 ※我們需要相信生命有意義。那個信念很可能是一個生物上的必要。 ※死亡、輪迴、疾病……都是我們發明的。 ※在最初,是有個神聖的心理完形。 ※肉體感官是內在感官的延伸。內在感官提供給所有物種一個內在的溝通方法。那麼,細胞擁有內在感官。 ※原子的感知能力。
Thumbnail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Thumbnail
🌿「那天,我死去的朋友私訊我。」 來賓介紹👏👏👏 -- 高竹嵐(又稱海豹教授):時不時仰望星空的雙寶爸 aka. 編劇詞曲與編曲 -- 孫自怡(又稱不點):茉茉守護大家的 醫術?! 藝術總監暨導演 🏹《劇場狂粉的日常》每週準時與您在空中相會~(*๓´╰╯`๓)♡
Thumbnail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