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long as you make an effort to be aware, you are not really aware.
問:秩序是不是一種不失序的狀態?
答:不是的。我們曾經談過,了解什麼是失序——不是字面上或頭腦上的了解——便是從失序之中解脫出來。而失序就是衝突或二元對立的爭戰。從這份了解之中就會產生秩序——一種活潑、輕鬆、平靜的狀態。一種無法把這種活潑畫在紙上的狀態。
我們的心智是扭曲的、偏差的,因為我們花費太多力氣(努力過度)去生活、做事、行動及思考了。
比如我走進一座大廳,我雖然在覺知著一切,但並不費力。我覺知這間大廳究竟有多大,窗簾是什麼顏色,我覺知到這一切都沒有費力的感覺。
如果覺知之中帶著費力的感覺,就等於失去覺知。
問:有某動東西可以使我變得有覺知嗎?
答: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使你從不知不覺變得有知有覺。假設你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在覺知,但是你意識到自己沒有在覺知的那一刻,就是在覺知了。
客觀地看待某個東西不帶著任何論斷,是很容易辦到的事。觀察一棵樹、一朵花、一片雲或是水面上的光影,觀察他們而不帶著任何論斷或衡量,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因為這些東西都不會觸碰到內心深處的東西。
但若是想以毫無衡量的心去看自己的妻子或教授,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我們對眼前這個人已經有了某些既定印象。這些印像是經年累月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所造成的,其中有苦有樂,也有性愛帶來的歡娛等等。我總是透過這些印像在看眼前的這個人。
如果我是透過這些印象來看我的妻子或鄰居——也是這位鄰居是住在十萬八千里外,那麼我和他們之間還能有真實的關係嗎?如果夫妻都是透過既定印像在看待彼此,那麼他們之間還有真正的關係嗎?
這些印像多半源自於多年的經驗累積起來的記憶,譬如對方的嘮叨、耀武揚威、掌控性,或是對方給我們的快感等等。透過這些記憶及印象,我說“我認識我的太太”,或者她說他了解我,然而真是如此嗎?其實我認識的只是一些印象罷了,我並不了解那個活生生的人,我只認識一些僵死的印象。
每個人都擁有豐富的記憶,這些記憶構成了我們獨特的個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會逐漸被時間的灰塵所覆蓋,變得不再鮮活。對過去的回憶往往會帶有主觀的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回憶會逐漸失去客觀性。
當記憶變得僵化時,我們會對過去的經歷感到更加陌生和疏遠。當新的事件發生時,衝擊僵化的記憶(印象)時,失序就此開始,需要重新檢視和調整回到秩序狀態。
清晰地觀察是沒有任何既定印象的,也不帶著任何象徵或念頭。試試看你就知道那種感覺有多美好了。
問:我能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去看自己?
答:如果你帶著既定印象去看自己,就無法覺知任何東西了。舉個例子,我發現我有深埋的恨意,於是我說:“糟透了,我的心真是醜陋。”當我的心中出現這些念頭時,我就是在阻礙自己進行觀察。念頭、象徵或見解會阻礙我們觀察。要想認識自己,就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知識、象徵或印象,這樣我就能在每個當下真實地覺知了。
秩序是一種不失序的狀態,是一種和諧、穩定、流暢的狀態。當我們感到費力時,就意味著我們的狀態已經失去了秩序。
當我們帶著費力的感覺覺知時,就意味著我們的意識已經被費力所擾亂,無法保持清晰和敏銳。當新的事件發生時,它會衝擊我們的僵化的記憶和印象。這會導致我們的秩序狀態受到破壞,產生失序的感覺。
我們所有人都參與了一種普遍的存在感,這就是每個生物感覺自己還活著的方式。這不需要任何有意識的努力。個體的存在感與身體、能量和精神有關,每個身體都在爭奪注意力。自然的你,需要有意識地「放開」不屬於你的東西,覺知你所不是的。
您是否費力地泵動自己的心臟和肺?
你是費力地眨著眼睛嗎?
您是否維持了血液中不同化學物質的化學成分?
說話時你是否會自覺地振動聲帶?
答案是否定的!
沒有「你」在做任何事!
一切都自己在身上發生,你也毫不費力地意識到。
這個簡單的事實是用意識之眼看到的,它是被稱為「你」的不斷變化的能量運動的一部分!就像你的身體機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能量運動一樣,你的個性或自我或「你」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運動。
沒有一個被稱為「你」的中心人物在做任何事。如果你的身體和個性中的程式設計驅使「你」有自我意識,那就這樣吧!
問題是什麼?
沒有人是完美的。
只要接受它並熱愛它!